照顧遲緩兒 上海夫婦說「這個原因」讓他們想住臺灣

親子示意圖。(圖/視覺中國CFP)

今天,換個角度看臺灣

文/雪珍

日本四分之一世紀最強的颱風登陸,走在中輕井澤星野路上,是主要的商店街道,幾乎都掛上「本日公休」牌子路上行人車輛稀少。遠遠的,有一家三口走在前面;慢慢地,我們拉近了。

痩長的父親一隻手緊擁着不及胸的瘦長女兒,另一隻手困難地支着一把白色透明小傘,都淋溼了大半個人。身後跟着母親,大包小包掛了一身。

輕井澤,四周環山,一直是颱風路過也錯過的幸運地。即使如此,雨仍然越下越大。

當我們靠近時,發現他們講中文,自然地撘訕起來,原來是一對上海夫妻小女孩發現有其他人,猛然地回頭,垂着頭斜斜往上四十五度,投來一道異樣的眼光,隨即被父親拉回,快步向前。直覺上,我知道這孩子有特別之處。

接着,她母親刻意稍微放慢腳步,等到拉開一段距離之後,跟我說:

「這孩子,發育遲緩。」

大雨示意圖。(圖/視覺中國CFP)

一路走來,我都忙着遮風避雨,不想淋得太狼狽;這時候才注意到,小女孩不時不自覺的扭動着身子,也會嗯嗯啊啊地發出別人聽來無意義的聲音。他母親繼續告訴我,一出生沒多久便發現孩子有狀況,原來還抱持着一線希望,期待因爲自己的努力,孩子有成長進步,甚至奇蹟出現的一天,沒有想到—

「越長大,情形越嚴重。」

在我的印象中,上海的女性潑辣強悍,追求自我實現,在職場有所發揮,各有一番成就,不讓鬚眉。可是有了這個孩子,她還能上班嗎?她搖搖頭,說早就不上了。那麼以後還會再回職場嗎?她沒有直接回答,只是說:

「七、八歲入學,直到二十歲,學校不收了,必須再從學校回到家裡。」

言下之意,她再也不可能回職場了。孩子現在十歲,即使上了學,她都沒辦法上班;等到孩子二十歲之後,孩子沒有學校可以上,回到家裡,她更沒辦法上班。

後來我們一路狀極狼狽地走到石頭教堂,進去之後,沒坐定三秒鐘,封閉的空間讓孩子扭動得更厲害,無法控制地大聲說話,這對父母急急忙忙再把孩子拉出去。

▲親子示意圖。(圖/視覺中國CFP)

整段路程,來回兩小時,只有這難得的短短三秒鐘,父母得以稍獲安寧平靜。我很難想像,在漫長的一生當中,這對父母如何能有短暫片刻卸下肩上的重擔、心中的憂慮、未來的茫然。

我問起他們在日本都住在哪裡,這位母親說,他們都選擇昂貴的飯店。像是在輕井澤,住的是王子大飯店。這是朋友推薦我的飯店,因爲太貴了,最後我改住遠一點的小木屋,就算這樣委屈求全,一晚仍然要價七千五百元。

你是不是和我直覺一樣,以爲他們是有錢人?其實不然。他們夫妻才三十多歲,也有年輕人趕時尚的心,想搭廉航、住民宿,還可以省下至少一半至一倍的花費,可是有了孩子之後,他們寧願訂貴的航空、住貴的飯店,因爲—

「他們可以提供更好的服務,讓我的孩子不至於吵到別人,影響到別人的旅遊興致。」

▲飯店示意圖。(圖/視覺中國CFP)

可以想像嗎?他們這一生已經責無旁貸要扛着女兒到終老,卻還要煩惱給周遭的人制造麻煩困擾,小心翼翼地觀照着女兒的一切行爲舉止,並且將可能的異樣眼光、不當言語全部吞進肚子裡,而啥也說不得、做不了,只能逢人就表達深深的歉意,請求別人多多包涵。

講到這裡,她特別告訴我,如果可以選擇,她想移居臺灣。他們住在上海,去過香港、廣州,也到過臺灣,現在日本,先生問她最喜歡住哪裡,她毫不猶豫地說,臺灣。理由是早年孩子還不那麼嚴重時,她就注意到—

「在臺灣,路上經常可以看到殘疾人士,而不是躱在家裡。」

這個答案,太讓我訝異了!我不是殘疾人士,也沒有殘疾的家人,我從來沒想到,原來對殘疾人士的包容、體貼與關愛是如此重要。她說:

「這不僅僅是設施的友善化,更體現了最珍貴的人文精神。」

這句話,讓我想到幾年前,大陸知名作家來臺灣旅行之後的一個總結,臺灣最美的風景,是人。

臺北車站。(圖/記者賴文萱攝)

在我們這些多數好手好腳的「正常人」,每天汲汲營營的,競爭力強的追求功成名就,競爭力平平的追求生活安穩,但是何曾用少數殘疾人士的眼光來看這世界,原來追求的可以很簡單,甚至是令人傷感,竟是如此卑微,不過是—「心無罣礙地走出家門,擡頭挺胸地走在路上,我的價值不因爲我的身心狀況而有增加或是減損。」

人活在這世上,求的無非是個理直氣壯,不必附帶任何條件。當我們的社會,人人可以做到這個地步,那麼臺灣便是真正宜人居住的好所在。

所以,當你看到異樣、聽到異樣,請收回好奇的心、追尋的眼光,以及深究的嘴巴。即使是好心好意,這些表情或行爲,都會譲他們認爲自己「不正常」、「異類」,可能造成傷害。這時候,保持不關注,是最得體的態度。當然,內心要默默有所警覺,隨時遞上一雙溫暖的手,給予即時的幫助。

本文原刊登於洪雪珍粉絲專頁,經本人同意授權轉載。

洪雪珍知名專欄作家fb粉絲團:https://goo.gl/0slQx5學歷:政大新聞系臺大商學所歷任:yes123求職網-副總經理、自由時報-行銷經理、臺北愛樂電臺-協理兼行銷總監、聯合報-主編專欄:yahoo、商周網站、今週刊網站、大人社團等著作:《哪有工作不委屈,沒有工作你會更委屈》、《工作愈換愈好,得有這些本事》等

版權聲明:圖片爲版權照片,由CFP視覺中國供《ETtoday新聞雲》專用,任何網站、報刊、電視臺未經CFP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