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國情、話自信”!這場不一般的思政課,在歐美同學會開講!

立夏已至,小滿將到。菖蒲河畔,草木蔥蘢。北京市東城區南河沿大街111號的歐美同學會會址內,詹天佑、周詒春、丁文江等歐美同學會先賢手植的黃金樹亭亭如蓋,素蕊凝香。創始於1913年的歐美同學會正在刻畫她的第108個年輪。

一場生動的思政

5月18日,歐美同學會2021首場“知國情、話自信”海歸系列懇談會舉行。歐美同學會設立主會場,全國30家省級歐美同學會組織設立分會場,全網30多萬網友觀看在線直播。

中國爲什麼出現兩大奇蹟?經濟快速發展社會長期穩定――其實最根本的就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保證了我們政治穩定性。沒有政治穩定性,哪來經濟快速發展、社會長期穩定?

我們的改革開放,我們制度建設,爲什麼好?爲什麼科學?首先理論是科學的,沒有科學的理論做指導,很難構建起科學的理論體系。我們制度體系以馬克思主義爲指導,植根中國大地,具有深厚文化根基,服務最廣大人民羣衆。

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黨委書記、副院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辛向陽研究員深入淺出的講述讓大家收穫頗豐。

辛向陽 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黨委書記、副院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

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反覆強調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這個需求不僅是客觀的,而是帶着強烈的主觀感受,不僅是獲得了,而且有獲得感;獲得很容易,獲得未必有獲得感。我們的制度是想辦法滿足、解決這些問題,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讓人民羣衆切實得到各方面的實惠。

中國共產黨爲什麼“能”、馬克思主義爲什麼“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爲什麼“好”?這正是這場“知國情、話自信”海歸系列懇談會的主題。

開宗明義,主題先行。“知國情、話自信”海歸系列懇談會的題中應有之義如此明確:以更加深入持續、形式多樣、內涵豐富的活動,引領廣大學人員深刻認識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之本,深刻銘記中國共產黨百年奮鬥的光輝歷程,偉大貢獻和寶貴經驗;深刻領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發展、穩定、富裕、強盛中國的必由之路,以共同增強歷史定力時代定力、戰略定力,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團結起來爲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匯聚起海內外的磅礴力量。

“在中國共產黨建黨百年的重要歷史時刻,在全黨如火如荼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活動的第一階段,作爲黨領導的人民團體,歐美同學會開展這樣的活動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歐美同學會黨組書記、秘書長王丕君在主持時指出。

2021年2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這句話成爲中國共產黨堅持以人民爲中心的根本立場的深刻詮釋。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不斷提高黨的建設質量,把黨建設成爲始終走在時代前列、人民衷心擁護、勇於自我革命、經得起各種風浪考驗、朝氣蓬勃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就是因爲她把先進的政黨本質與創新的民族稟賦相統一,始終走在時代前列,從而不斷帶領中國人民大踏步地前行。

習近平總書記一直強調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的問題。“讓制度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多,同時遵守制度成本也會降低。我們不斷完善我們制度過程中,要把握住制度建構的經驗基礎和規律基礎,不斷強調理想信念,讓遵守制度的成本降低,讓我們這個制度能夠更加長遠去辦更多的事情。”辛向陽學長現場說。

在歐美同學會北大廳,理論激盪入腦入心。歐美同學會各國別分會,團體會員單位會員代表,來自新聞媒體的記者朋友共同親歷這場不一般的思政課。

城市發展:多維度的親歷和見證

“我回國十幾年期間充分體悟到城鎮化帶來的巨大變化。作爲來自最前線的建築師和規劃師,我們接觸的實際上就是廣大的老百姓的需求,接觸到最重要的城市發展信息和最重要的項目,能夠感受到身邊的日新月異的變化,也能夠體會到老百姓對於美好生活的一種嚮往。”歐美同學會理事、北京市歐美同學會副會長、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市建築設計研究院總建築師吳晨是“中國尊”的設計者,他結合自己的專業實踐指出,“1978年中國城鎮化率僅僅是17.9%,經過40多年的發展已經達到63.89%。40年來,我國的城鎮化發展始終強調和堅持以人爲本,通過不斷完善城市治理體系,不斷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和城市競爭力,建設人民城市,讓人們生活更美好。

吳晨 歐美同學會理事、北京市歐美同學會副會長、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市建築設計研究院總建築師

吳晨早在2002年提出了“城市復興理論”,用以解釋和解決新時期城市發展中出現的問題,並且率先在北京開始了“城市復興”的實踐,他的學術建議被寫入《北京首都功能核心區規劃》。“作爲一個建築師,這是對我們的至高褒獎。”吳晨說。

吳晨的父親吳良鏞院士剛剛度過99歲的生日。吳老是我國人居環境科學的創建者,1946年協助樑思成創建清華大學建築系,1949年畢業於美國匡溪藝術學院,1950年回國投身新中國建設。

兩代海歸學人,一樣報國之心。吳晨介紹,“北京一些耳熟能詳的重要的網紅打卡地、文化歷史街區,包括南鑼鼓巷以及離中心城區最近的世界最大規模的工業遺存地首鋼原址,都是我們不斷地實現歸國抱負,創建中國特色、中國氣派、中國形象的重要平臺。”

《覺醒年代》的啓示

“最近熱播的電視劇《覺醒年代》真實反映了建黨歷史,那裡面有一大批留學前輩,‘南陳北李 相約建黨’,陳獨秀和李大釗都是我們的海歸學人,時任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也是歐美同學會的創始人。”歐美同學會理事、企業聯誼會常務副會長、中國企業海外投資與金融風險研究中心主任鄧旭在講述中提到。

鄧旭 歐美同學會理事、企業家聯誼會常務副會長、中國企業海外投資與金融風險研究中心主任

“我們在梳理歷史脈絡的時候,發現中國人民在反對封建主義鬥爭的過程中,社會主義制度是歷史的必然選擇。我們爲什麼不能選擇其他模式?是因爲其他模式都行不通!歷史當然地選擇了社會主義和中國共產黨,這是被歷史和現實證明了的道理。我們都是中國共產黨改革開放路線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受益者,就要成爲擁護者、建設者、貢獻者。”鄧旭的講話贏得現場觀衆的廣泛共鳴。

公開數據顯示,目前我國有656萬留學人員,2019年度我國出國留學人員總數爲70.35萬人,各類留學回國人員總數爲58.03萬人。作爲歐美同學會第一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的代表,鄧旭說,廣大留學人員最基本的底色是愛國、最牢固的信念是報國。這是黨中央對留學人員的高度信任與期望,我們既要“連天線”,要明瞭國家長期發展的規劃和要求,只有這樣,才能把自己放在時代當中,才能發展得更快,也纔會最終有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又要“接地氣”,要認清我們的國情,要了解我們的現實方位和歷史方位,爲國家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理論支撐 自主創新

“12年前,我們幾個海外工作、生活多年的朋友聚在一起,決定回國決定創辦生物公司的時候,正是看到了中國共產黨把黨的利益和人民利益高度統一起來,帶領中國人民不斷邁向新的勝利。這堅定了我們把國際先進的生物醫藥技術帶回中國的決心。”歐美同學會理事、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康希諾生物股份公司首席科學官朱濤分享了他在創業過程中的思想感受。

朱濤 歐美同學會理事、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康希諾生物股份公司首席科學官

100年來,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夠完成近代以來各種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艱鉅任務,領導革命、建設、改革不斷取得勝利,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就在於始終把馬克思主義這一科學理論作爲自己的行動指南,並堅持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堅持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全黨。創業中的朱濤善於從理論文獻中汲取營養,從苦難輝煌的黨史中尋找企業發展的理論支撐。

2009年,朱濤的企業只有200平方米實驗室,員工只有幾個創始人。十年磨一劍,堅持自主創新,建立多個平臺,還聯合開發新冠疫苗並在全球第一個進入臨牀實驗,也是唯一經批准的單針有效的新冠疫苗。“很多人認爲我們創造了奇蹟,但是我們知道這是我們堅持正確理論指導、不忘留學報國的初心、全力艱苦奮鬥的結果。”朱濤坦露自己的創業心跡:願景、使命、價值觀,有的人認爲很虛,感覺離自己很遠,但是追求偉大的企業,這是頭等大事!我們正是在創業的過程中,通過學習黨史和新中國史,充分認識到爲人民服務不是一句空話,只要我們不忘初心、增強信心、堅定決心,健康興旺的成果必將實現。

不忘革命精神 展現文化自信

河北歐美同學會會員孫冰青曾參與策劃河北歐美同學會青年會員參訪革命聖地西柏坡,她分享了自己的感受。“感動於歷史的細節,感嘆於奮鬥的艱辛,感悟於現實的美好!”

孫冰青 河北歐美同學會會員

西柏坡位於河北省石家莊市平山縣,是解放全中國的最後一個農村指揮所,“三大戰役”在這裡指揮,“兩個務必”在這裡發出,“進京趕考”從這裡動身,新中國從這裡走來。2019年8月,歐美同學會“知國情、話自信”曾組織三十多位留學人員到西柏坡學習考察。

1947年5月,中共中央工委來到河北平山縣,確定工委駐地以太行山深處的西柏坡爲中心。1948年5月,毛澤東等來到西柏坡,與中央工委會合。“陝北過來一顆夜明星,夜裡走路亮堂堂……”這首誕生於70多年前的歌謠,曾在河北省平山縣西柏坡一帶流傳,至今在當地仍有人會唱。

孫冰青也是中國陳氏太極拳第13代傳人,肩負着傳播太極拳文化的使命,在國外留學和工作期間,孫冰青有着深深的感觸。“全球抗疫過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中華文明展現出來的中國精神和責任感。全球抗疫,越比較,越熱愛我們的祖國;越比較,越感受我們的幸福。我們優越的制度、文化通過民間外交的方式展現在世人面前。中國文化不光是深入我們的心,同時也深入這些外國人的心裡。”

回到國內 做祖國的建設者

作爲改革開放同齡人,歐美同學會理事、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副院長田軒分享了自己的故事。“我1978年出生在北京,父親是教師,母親在縫紉機工廠工作。小的時候沒有捱餓,但是穿過打補丁的褲子,童年對於物質的渴望很深。童年的記憶一直到我高考考上北京大學經濟學院。”

田軒 歐美同學會理事、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副院長

2001年,田軒選擇到美國去留學,在美國學習、生活、工作十幾年,在美國印第安納大學凱利商學院獲聘終身正教授。“下一步怎麼做?那時候隔着大洋彼岸,我們看到中國經濟在迅速崛起,國際地位發生很大的變化。我們是在國外作爲一個旁觀者,還是要回到國內做祖國的建設者?當時是沒有任何的猶豫。2014年,我回到祖國。”

“不論樹的影子有多長,根永遠紮在土裡;不論留學人員身在何處,都要始終把祖國和人民放在心裡。”習近平總書記在歐美同學會成立100週年慶祝大會上的重要講話讓田軒深深銘記在心。

“我們照搬美國所謂主流的經濟學理論來幫助中國經濟轉型是行不通的。我們有大量的鮮活的中國特色實踐是用西方經濟學理論沒有辦法解釋的。我們和同仁們試圖搭建新的理論框架,利用中國特色的政治經濟學理論,解釋中國經濟騰飛,在過去40多年取得重要成果的這樣一個現象,而不是用生搬硬套所謂西方主流經濟學理論來解釋。”田軒現場說。

回首來路,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創造了讓世界驚歎的中國奇蹟,這樣的成果絕非偶然。堅守初心使命,科學理論和自我革命,共同塑造了中國共產黨強大的領導能力,詮釋了“中國共產黨爲什麼能”這個問題。往更深層次看,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在於馬克思主義之“行”,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初,以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實際相結合,這是一條光明正確的大道。

比較在國內外生活工作的經歷,田軒感受深刻,“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所謂先進的金融制度、民主制度的國家完全進退失據,給全球金融帶來非常大的損失。面對疫情大考,西方國家暴露出對公共衛生事件處理的短板。在中國共產黨堅強領導下,我們迅速控制住疫情,實現復工復產,我們去年是全世界唯一實現正增長的大的經濟體。這恰恰給“社會主義爲什麼好”作出一個準確的回答。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今天這代人的長征要實現兩個一百年的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田軒表示,在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之際,作爲一個金融學者和高校老師,要下沉到一線,用學術研究、調研成果積極建言獻策,堅持說實話,做實事,求實效,使學術研究成果產生實際的助力價值。

疫情問題的不同應答彰顯制度優勢

“中國人民戰勝疫情,國際上被疫情折騰到現在這個狀態,我們不僅關心自身,也在關心世界人民。新冠肺炎病毒的出現,也是自然界給人類出了一個很大的難題。從答題方式和答題能力上,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歐美同學會副會長、中科院院士、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上海營養與健康研究所所長李林指出,“國際上伴隨着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延伸出很多問題,病死、社會動盪、貧富差距等各種社會問題不斷出現。這實際上印證了中國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走社會主義道路是非常正確的。從外部來看,貿易戰、人權問題等都是西方一些國家滋事生事,中國確實是逐漸地發展強大起來了。我們擁抱世界,提出了人類命運共同體、“一帶一路”,都是希望全世界共同發展。回到今天這三個命題上來,這個答案已經非常清楚。”

李林 歐美同學會副會長、中科院院士、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上海營養與健康研究所所長

李林認爲,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仍處於重要的發展機遇期。種種情勢充分凸顯中國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表現出的強大生命力、生長力和發展力。

過去40年,李林從一名青年學生成長爲一名科學家,再到從事科研管理。他說,得益於改革開放的好政策和大環境,包括他在內的一代人,求學和工作經歷才較爲順遂。長期從事酶學與細胞信號轉導領域的研究工作的李林,在相關領域取得的一系列研究成果,併產生重要影響。

“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我們留學人員,應該說肩上的擔子非常重。”作爲生命科學領域專家,老齡化問題和人均平均壽命也是李林關注的範圍。“我們現在的人均平均壽命是78歲,‘十四五’規劃提出要加1歲。老齡化社會,這個本身就說明中國的生活質量很高,生存的條件好了。但現在這個問題也會越來越凸顯,我們現在關心的科技問題是要讓人健康生活,要老而不衰,健康地活着,活出高質量的精氣神。“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在實現了完全脫貧這樣一個偉大歷史性成就的基礎上,我們正進一步向共同富裕的方向發展,一定能夠看到中國變成世界強國。”李林指出。

王丕君 歐美同學會黨組書記、秘書長

王丕君在總結時分享了自己的學習體會。王丕君指出,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就是在中國共產黨非凡發展過程中,牢牢銘記我們黨爲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和人類文明事業做出的偉大歷史貢獻;深刻認識中國共產黨就是中國人民的主心骨,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就沒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深刻認識紅色政權來之不易,新中國來之不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來之不易。他最後以共勉的話語希望廣大留學人員和留學人員工作者通過學習中國共產黨百年曆程,更加堅定聽黨話、跟黨走的信念決心,用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砥礪我們牢固樹立政治信仰,用黨的歷史信念和偉大成就激勵我們牢固樹立拼搏鬥志,在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征程中,持續書寫新時代留學報國的壯麗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