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全文 | 2024中國保險競爭力研究報告

文/《清華金融評論》編輯部

2024年6月,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清華金融評論》編輯部正式發佈《2024中國保險競爭力研究報告》,旨在爲推動中國保險業自身實現高質量發展、充分發揮保險業功能定位提供更多啓示借鑑。

2023年10月,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明確保險業功能定位,要求發揮保險業的經濟減震器和社會穩定器功能。爲了更好地反映我國保險業的競爭實力,展現我國保險業在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發揮社會穩定器作用等多方面的推進成效,在組織開展“我國保險市場競爭狀況研究”課題的基礎上,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清華金融評論》編輯部於2024年6月正式發佈《2024中國保險競爭力研究報告》,旨在爲推動中國保險業自身實現高質量發展、充分發揮保險業的功能定位提供更多啓示借鑑。該項研究得到了多位業內專家的指導,並由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中國保險與養老金融研究中心提供學術支持。

研究報告包括2024中國保險競爭力排行榜、2024中國保險競爭力分析報告兩部分。排行榜的評價體系從5個評價方向的10個評價指標對各保險公司的綜合競爭力水平進行客觀評價打分,同時結合專家意見最終得出競爭力排名。評價方向和評價指標的選取遵循簡潔易懂和客觀透明的原則,對於人身險和財產險公司均選取了“資本實力”“盈利能力”“成長潛力”“風控能力”和“服務能力”五大方向進行評價,每個方向均選取了2個評價指標進行衡量,由於人身險公司和財產險公司因業務差異原因在具體評價指標的選取上略有區別,人身險分別選取了總資產、實際資本、淨利潤、ROE、保費增速、市場份額、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資產負債率、監管處罰情況、綜合退保率作爲評價指標,財產險分別選取了總資產、實際資本、淨利潤、ROE、保費增速、市場份額、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現金總負債比率、監管處罰情況、綜合賠付率作爲評價指標。

本排行榜的保險公司範圍來源於截至2023年末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公佈的保險公司名單,其中財產險公司與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公佈的財產險公司範圍一致,人身險公司範圍包括壽險、健康險和養老險。數據主要來源於萬得(Wind)、各保險公司財報、償付能力報告、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原銀保監會)披露數據,數據收集的截止時間爲2024年4月30日。由於涉及保險公司數量較多,以及存在信息披露延遲、信息披露不完整、數據更新、數據計算口徑差異或少數保險公司個別指標數據缺失等情況,本排行榜可能存在偏差和遺漏,歡迎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第一部分:2024中國保險競爭力排行榜

一、2024人身險競爭力排行榜

(一)2024壽險競爭力排行榜

以下公司未披露或暫緩披露2023年年報,未納入排行榜:

(二)2024養老險競爭力排行榜

(三)2024健康險競爭力排行榜

以下公司未披露或暫緩披露2023年年報,未納入排行榜:

二、2024財產險競爭力排行榜

以下公司未披露或暫緩披露2023年年報,未納入排行榜:

第二部分:2024中國保險競爭力分析報告

2023年是中國金融領域迎來重磅改革的一年。2023年10月,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明確保險業功能定位,要求發揮保險業的經濟減震器和社會穩定器功能,同時提出樹立以人民爲中心的價值取向,以服務實體經濟爲根本宗旨,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2023年3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對於保險業而言,撤銷保險中介機構監管部,將中介監管職能劃入財險監管司,同時保險資金運用和信託監管部合二爲一,設立資管機構監管司,從大資管視角開展保險資金運用監管。行業監管部門內設機構的分拆、合併、撤銷以及新設,這一系列與保險業務直接關聯的監管部門內部組織變動,標誌着我國保險監管體系進入了一個全新時代。

一系列改革下,保險行業的發展也進入全新時代。2023年,我國保險業保費收入持續增長,保險行業的資金運用策略逐漸適應市場變化,行業的穩定性、盈利能力和服務能力逐步增強。

保險機構方面,截至2023年末,保險業機構法人數量爲238家。保險集團(控股公司)數量保持13家,財險公司數量爲88家,與上年持平,健康險公司維持7家,壽險公司數量爲75家,養老保險公司由上年的10家減少到9家,其中長江養老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於2023年起參照保險資產管理公司進行管理;資產管理公司由上年的33家增至35家,增加的兩家除長江養老的因素之外,另一家系2023年10月27日正式成立的中郵保險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再保險公司數量爲7家,較上年保持不變;政策性保險公司爲1家,即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其他類別保持3家,涉及特定區域或特定業務。

保險業務收入方面,2023年我國保險業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5.12萬億元,同比增長9.14%,較2022年上升4.56個百分點,這也是保險業深度轉型以來,原保險保費收入連續第二年實現增長。按險種來看,人身險總保費3.76萬億元,佔總保費的73.4%;財產險總保費爲1.36萬億元,佔總保費的26.6%。其中,壽險總保費2.76萬億元,佔總保費的53.9%;健康險總保費0.73萬億元,佔總保費的14.2%;人身意外傷害險總保費0.27萬億元,佔總保費的5.3%。受疫情後經濟復甦、人口老齡化加劇等多種因素影響,以及消費者保險意識的提高,增加了社會對健康和養老保險的需求。

保險資金運用方面,2023年保險業資金運用規模出現明顯增長,保險資金的總運用額從25.35萬億元增長至28.16萬億元,年增長率達到11.05%。在投資結構方面,2023年人身險公司的資金運用餘額從上一年的22.59萬億元增加至25.19萬億元,同比增長11.52%。其中債券投資增長尤爲顯著,從2022年的9.41萬億元增至11.58萬億元,同比增長23.07%。銀行存款的規模有所下降,從2022年的2.23萬億元減少至2.16萬億元,同比下降3.47%。證券投資基金也有一定規模的增長,從2022年的1.21萬億元增至1.35萬億元,同比增長12.15%。此外,股票資產有小幅度上升,從2022年的1.76萬億元增至1.82萬億元,同比增長3.01%。2023年,財產保險公司資金運用餘額從上一年的1.93萬億元增至2.02萬億元,同比增長4.59%。其中,銀行存款從2022年的4167億元降至3654億元,下降了12.32%。債券投資從6492億元增加到7640億元,同比增長17.68%。股票投資略有減少,從1272億元微降至1265億元,同比下降0.53%。同時,證券投資基金投資從1591億元增加到1786億元,增長了12.24%。

償付能力方面,2023年,保險公司的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爲197.1%,同比上升1.1個百分點,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爲128.2%,同比下降0.2個百分點,體現出核心資本補充能力落後於保險業務增長規模。具體來看,財產保險公司的償付能力顯著優於人身保險公司,其綜合和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分別高達238.2%和206.2%,而人身保險公司的相應比率則爲186.7%和110.5%。這種差異揭示了不同保險分支在風險管理和資本配置上的策略差異,同時也顯示了人身保險在面對市場挑戰時可能需要更多的資本支持和風險防控措施。

一、人身險競爭力分析

(一)壽險

資本實力來看,總資產方面,截至2023年末,上榜的61家壽險公司資產總計達22.13萬億元。共有6家壽險公司資產規模超萬億元,24家壽險公司的總資產在千億元以上。2023年末,中國人壽保險的總資產位居第一,達到5.89萬億元。中國平安人壽保險和中國太平洋人壽保險的總資產均超過2萬億元,達到4.54萬億元和2.03萬億元,位列二、三名。泰康人壽保險、新華人壽保險以1.5萬億、1.4萬億元分列四、五名。

實際資本方面,截至2023年末,上榜的61家壽險公司實際資本總計達3.68萬億元。共有7家壽險公司實際資本超千億元,27家壽險公司實際資本在百億元以上。2023年末,中國人壽保險的實際資本位居第一,達到9815.94億元,中國平安人壽保險實際資本達到7707.71億元,位居第二。三到五名分別爲中國太平洋人壽保險、泰康人壽保險、新華人壽保險,實際資本分別爲3120.05億、2605億和2572.52億元。

盈利能力來看,淨利潤方面,2023年,入排行榜的61家壽險公司2023年淨利潤總計達1253.28億元,共有5家壽險公司的淨利潤超百億元,9家公司淨利潤超十億元。2023年,中國平安人壽保險的淨利潤排名第一,達到702.7億元,中國人壽保險淨利潤達226.33億元,位列次席。中國太平洋人壽保險、泰康人壽保險、太平人壽保險分別爲197.75億、130.52億、110.49億元,分列三至五名。2023年,30家壽險公司未能盈利,其中,中郵人壽保險虧損最大,淨虧損120.14億元。

ROE方面,截至2023年末,入排行榜61家壽險公司中共有5家公司兩年平均(指2022年和2023年平均,下同)ROE超15%,7家兩年平均ROE在10%以上。友邦人壽保險的兩年平均ROE排名第一,達到23.59%。中國太平洋人壽保險和中國平安人壽保險分別以22.35%和22%的兩年平均ROE位列第二和第三。太平人壽保險和泰康人壽保險的兩年平均ROE分別爲16.72%和15.78%,分列第四和第五。

成長潛力來看,保費增速方面,入排行榜的61家壽險公司中,有4家公司兩年平均保費增速超50%。君龍人壽保險以101.68%的兩年平均保費增速位居第一,匯豐人壽保險以74.28%位列第二。中韓人壽保險兩年平均保費增速緊隨其後,爲57.25%,位列第三。國聯人壽保險、和泰人壽保險分別爲56.93%,44.65%,位列第四、五名。

市場份額方面,入排行榜的61家壽險公司中,有2家公司兩年平均市場份額超10%。中國人壽保險兩年平均來看,佔據22.68%市場份額,排名第一。中國平安人壽保險緊隨其後,佔據16.34%的市場份額,位列第二。三至五名爲中國太平洋人壽保險、泰康人壽保險、新華人壽保險,分別佔據8.28%、6.73%、5.94%的市場份額。

風控能力來看,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方面,入排行榜的61家壽險公司中,共有5家公司兩年平均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超過200%。小康人壽保險的兩年平均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最高,達到296.48%。中韓人壽保險、中美聯泰大都會人壽保險的兩年平均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分別爲264.57%、256.42%,位列二、三名。友邦人壽保險、安聯人壽保險分別爲242.07%、213.47%,排名第四、五。共有18家壽險公司兩年平均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不足100%,北大方正人壽保險兩年平均核心償付額能力充足率最低,僅爲56.11%。

資產負債率方面,截至2023年末,入排行榜的61家壽險公司中,1家公司資產負債率在80%以下,2家公司在100%以上。2023年末,小康人壽保險的資產負債率最低,爲79.62%。中韓人壽保險和君龍人壽保險的資產負債率分別爲81.84%和82.15%,位列二、三名。三峽人壽保險、陸家嘴國泰人壽保險以82.15%、87.41%的比率分列四、五名。2023年末,橫琴人壽保險、鼎誠人壽保險資產負債率超100%,分別爲101.29%、100.17%,存在資不抵債風險。

服務能力來看,監管處罰方面,參考了罰單數量和罰款金額兩部分情況,以平均罰款金額爲依據,作爲保險公司競爭力的影響因子。根據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披露情況,2023年入排行榜的61家壽險公司中,共46家受罰公司,總計收到466張罰單。其中,泰康人壽保險收到罰單最多,共收到73項處罰。中國平安人壽保險和中國人壽保險分別收到70、66張罰單。中國太平洋人壽保險、新華人壽保險各收到43、30張罰單。46家受罰公司總計受到8255萬元罰款。其中,中國平安人壽保險被罰最多,共處罰金1481.4萬元。泰康人壽罰款金額也超千萬元,合計處罰1049.9萬元。中國人民人壽保險、中國人壽保險、新華人壽保險分別受罰824.6萬、738.9萬、507.1萬元。

綜合退保率方面,截至2023年末,入排行榜的61家壽險公司中,共有3家公司綜合退保率高於10%,39家公司高於2%。海保人壽保險的綜合退保率最高,爲28.46%,長生人壽保險和利安人壽保險的綜合退保率均超10%,分別爲18.31%和11.84%,位列二、三名。幸福人壽保險及君龍人壽保險綜合退保率也均處於高位,分別爲9.45%和9.31%。

(二)養老險

資本實力來看,總資產方面,截至2023年末,9家養老險公司資產總計達2849.22億元。5家養老險公司的總資產在百億元以上。2023年末,泰康養老保險的總資產位居第一,達到1051.04億元。平安養老保險和太平養老保險的總資產分別爲881.80億元和283.28億元,位列二、三名。國民養老保險、中國人壽養老保險以214.22億、180.15億元分列四、五名。

實際資本方面,截至2023年末,9家養老險公司實際資本總計達766.71億元,3家公司高於100億元。2023年末,泰康養老保險的實際資本位居第一,達到258.99億元,平安養老保險實際資本達到143.68億元,位居第二。三到五名分別爲國民養老保險、中國人壽養老保險、新華養老保險,實際資本分別爲115.55億、70.16億和52.53億元。

盈利能力來看,淨利潤方面,2023年,9家養老險公司2023年淨利潤總計達8億元,有6家養老險公司實現盈利,3家處於虧損狀態。2023年,平安養老保險的淨利潤排名第一,達到16.85億元,中國人壽養老保險、國民養老保險淨利潤也較爲可觀,分別爲7.95億、3.15億元,排名第二、三。恆安標準養老保險、大家養老保險和泰康養老保險爲虧損狀態。

ROE方面,截至2023年末,9家養老險公司中,1家公司兩年平均ROE超10%,4家取得正ROE。中國人壽養老保險的兩年平均ROE排名第一,達到14.99%。中國人民養老保險和國民養老保險分別以2.83%和1.82%的兩年平均ROE位列第二和第三。大家養老保險、平安養老保險、泰康養老保險和恆安標準養老保險的兩年平均ROE爲負。

成長潛力來看,保費增速方面,2023年,9家養老險公司中,有3家公司保費增速超100%,5家增速超10%。2023年,恆安標準養老保險以858921.16%的增速位居第一(主要由於2022年基本未開展相關業務,保費水平非常低,2023年保費大幅提高),大家養老保險以370.22%的增速位列第二。國民養老保險保費增速緊隨其後,爲283.55%,位列第三。泰康養老保險、太平養老保險分別爲18.91%,14.21%,位列第四、五名。

市場份額方面,截至2023年末,9家養老險公司中,有3家公司兩年平均市場份額超10%。泰康養老保險兩年平均佔據45.77%的市場份額,位列第一。平安養老保險和太平養老保險分別佔據34.48%和15.97%,位列第二、第三。大家養老保險、國民養老保險以2.18%、1.30%的份額分列四、五名。

風控能力來看,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方面,2023年,3家養老險公司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超過1000%,6家在200%以上。新華養老保險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最高,達到2685.74%。中國人民養老保險、中國人壽養老保險的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分別爲1210.38%、1184%,位列二、三名。國民養老保險、大家養老保險分別爲925.39%、416.80%,排名第四、五。有1家養老險公司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不足100%,爲泰康養老保險,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爲96%。

資產負債率方面,截至2023年末,3家養老險公司資產負債率在50%以下,3家公司在80%以上。新華養老保險的資產負債率最低,爲25.74%。大家養老保險和國民養老保險的資產負債率分別爲44.09%和46.07%,位列二、三名。中國人民養老保險、中國人壽養老保險以55.44%、60.36%分列四、五名。泰康養老保險的資產負債率最高,爲92.43%。

服務能力來看,監管處罰方面,參考罰單數量和罰款金額兩部分情況,以平均罰款金額爲依據,作爲保險公司競爭力的影響因子。根據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披露情況,2023年,9家養老險公司中,共5家公司受到處罰,總計收到16張罰單。國民養老保險收到罰單最多,共9項處罰。太平養老保險和平安養老保險分別有3和2張罰單。中國人壽養老保險、中國人民養老保險各收到1張罰單。2023年,9家養老險公司總計罰款494萬元。國民養老保險受罰金額最高,共處罰金273萬元。太平養老保險和平安養老保險分別受罰100萬和50萬元。泰康養老保險及中國人民養老保險也分別受罰36萬和35萬元。

綜合退保率方面,2023年,9家養老險公司中,1家養老險公司綜合退保率高於10%,4家公司綜合退保率在1%以上。大家養老保險的綜合退保率高達47.90%。平安養老保險和太平養老保險也有3.98%和1.74%的綜合退保率。泰康養老保險及新華養老保險綜合退保率爲1.32%、0.93%。

(三)健康險

資本實力來看,總資產方面,截至2023年末,上榜的5家健康險公司資產總計達1688.43億元。有3家健康險公司的總資產在百億元以上。2023年末,中國人民健康保險的總資產位居第一,達到1166.60億元。平安健康保險和復星聯合健康保險的總資產分別爲270.16億元和119.91億元,位列二、三名。太平洋健康保險、瑞華健康保險以91.24億、40.53億元分列四、五名。

實際資本方面,截至2023年末,上榜的5家健康險公司實際資本總計達465.65億元。有4家健康險公司實際資本在十億元以上。2023年末,中國人民健康保險的實際資本位居第一,達到300.34億元,平安健康保險實際資本達到96.31億元,位居第二。三到五名分別爲中國太平洋健康保險、復星聯合健康保險、瑞華健康保險,實際資本分別爲34.88億、28.41億和5.72億元。

盈利能力來看,淨利潤方面,2023年,入排行榜的5家健康險公司2023年淨利潤總計達28.30億元,4家健康險公司盈利。2023年,中國人民健康保險的淨利潤排名第一,達到14.91億元,平安健康保險淨利潤達14.36億元,位列次席。太平洋健康保險、復星聯合健康保險分別爲0.31億、0.23億元,分列三、四名。瑞華健康保險系榜單中唯一一家虧損的健康險公司。

ROE方面,截至2023年末,入排行榜的5家健康險公司中,共2家公司兩年平均ROE超10%。中國人民健康保險的兩年平均ROE排名第一,達到15.10%。平安健康保險以11.77%的兩年平均ROE緊隨其後。復星聯合健康保險和太平洋健康保險的兩年平均ROE分別爲4.29%和1.97%,分列三、四。瑞華健康保險ROE表現不佳,爲-648.54%。

成長潛力來看,保費增速方面,2023年,入排行榜的5家健康險公司保費規模均有所提升,其中2家公司兩年平均保費增速超10%。瑞華健康保險以17.92%的兩年平均增速位居第一,中國人民健康保險以12.37%的兩年平均增速位列第二。平安健康保險兩年平均保費增速緊隨其後,爲7.02%,位列第三。復星聯合健康保險、太平洋健康保險分別爲5.38%、1%,位列第四、五名。

市場份額方面,截至2023年,入排行榜的5家健康險公司中,有2家公司兩年平均市場份額超10%。中國人民健康保險佔據60.52%市場份額,排名第一。平安健康保險和太平洋健康保險分別佔據23.12%和8.02%,位列第二、第三。復星聯合健康保險、瑞華健康保險以5.62%,2.73%的份額分列四、五名。

風控能力來看,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方面,截至2023年,入排行榜的5家健康險公司中,共有2家公司兩年平均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超過200%。太平洋健康保險兩年平均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最高,達到243%。平安健康保險緊隨其後,爲233.71%。中國人民健康保險、瑞華健康保險分別爲122.15%、112.47%,位列三、四名。復星聯合健康保險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不足100%,僅爲56.5%。

資產負債率方面,截至2023年末,入排行榜的5家健康險公司中,共有2家公司資產負債率在80%以下,1家公司在100%以上。太平洋健康保險的資產負債率最低,爲63.52%。平安健康保險緊隨其後,以68.11%位列第二。中國人民健康保險和復星聯合健康保險的資產負債率分別爲91.10%和91.60%,位列三、四名。瑞華健康保險資產負債率超100%,存在資不抵債風險。

服務能力來看,監管處罰方面,參考罰單數量和罰款金額兩部分情況,以平均罰款金額爲依據,作爲保險公司競爭力的影響因子。根據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披露情況,截至2023年末,入排行榜的5家健康險公司中,僅中國人民健康保險收到7張罰單,處罰金額爲82萬元。

綜合退保率方面,2023年,入排行榜的5家健康險公司中,共有2家公司綜合退保率高於2%。平安健康保險的綜合退保率最高,爲2.28%,復星聯合健康保險和瑞華健康保險的綜合退保率分別爲2.10%和1.87%,位列二、三名。中國人民健康保險及中國太平洋健康保險綜合退保率較低,分別爲1.26%和0.19%。

二、財產險競爭力分析

資本實力來看,總資產方面,截至2023年末,上榜的84家財產險公司資產總計達2.33萬億元。共有4家財產險公司的總資產在千億元以上,共有23家財產險公司的總資產在百億元以上。2023年末,中國人民財產保險的總資產位居第一,達到7040.98億元。中國平安財產保險和中國太平洋財產保險的總資產分別爲4760.23億元和2169.25億元,位列二、三名。中國人壽財產保險、中國大地財產保險以1456.23億、906.56億元分列四、五名。

實際資本方面,截至2023年末,上榜的84家財產險公司實際資本總計達7162.89億元(其中,勞合社保險(中國)未公佈實際資本情況)。共有2家財產險公司的實際資本超千億元,12家財產險公司實際資本在百億元以上。2023年末,中國人民財產保險的實際資本位居第一,達到2261.82億元,中國平安財產保險實際資本達到1262.30億元,位居第二。三到五名分別爲中國太平洋財產保險、中國人壽財產保險、中國大地財產保險,實際資本分別爲617.75億、375.85億和232.73億元。

盈利能力來看,淨利潤方面,2023年,入排行榜的84家財產險公司淨利潤總計達509.53億元,共有3家財產險公司的淨利潤超50億元,共有7家財產險公司淨利潤在10億元以上。2023年,中國人民財產保險的淨利潤排名第一,達到252.29億元,中國平安財產保險淨利潤達89.58億元,位列次席。中國太平洋財產保險、衆安在線財產保險和中國人壽財產保險的淨利潤也較爲可觀,分別爲66.73億、37.97億和13.93億元。

ROE方面,截至2023年,入排行榜的84家財產險公司共有1家財產險公司兩年平均ROE超15%,共有10家財產險公司兩年平均ROE在10%以上。兩年平均來看,美亞財產保險的兩年平均ROE排名第一,達到16.07%。中國太平洋財產保險和英大泰和財產保險分別以14.30%和14.13%的兩年平均ROE位列第二和第三。陽光農業相互保險和中國人民財產保險的兩年平均ROE分別爲12.76%和12.41%,分列第四和第五。

成長潛力來看,保費增速方面,截至2023年末,入排行榜的84家財產險公司中,由於中國漁業互助保險社2022年業務量非常小,2023年保費增長過大,剔除該數據後,有3家公司兩年平均保費增速超50%,有16家財產險公司超20%。中國融通財產保險以87.52%的增速位列第一。中國鐵路財產保險自保緊隨其後,保費增速爲52.84%,位列第二。合衆財產保險、陽光信用保證保險分別爲51.76%,47.77%,位列第三、四名。

市場份額方面,截至2023年末,入排行榜的84家財產險公司中,有3家公司兩年平均市場份額超10%。兩年平均來看,中國人民財產保險佔據32.78%市場份額,排名第一。中國平安財產保險和中國太平洋財產保險分別佔據19.59%和11.73%,位列第二和第三。中國人壽財產保險、中華聯合財產保險以6.67%、4.09%的份額分列四、五名。

風控能力來看,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方面,截至2023年末,入排行榜的84家財產險公司中,共有4家財產險公司兩年平均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超過1000%,60家在200%以上。深圳比亞迪財產保險兩年平均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最高,達到3378.63%。久隆財產保險、中國融通財產保險的兩年平均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分別爲1261.94%、1258.93%,位列二、三名。太平科技保險、融盛財產保險分別爲1176.42%、951.55%,排名第四、五。共有2家財產險公司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不足100%,爲渤海財產保險及華安財產保險,分別爲98.52%和96.52%。

現金總負債比率方面,截至2023年末,入排行榜的84家財產險公司中,共有2家財產險公司現金總負債比率在20%以上,6家公司在10%以上。中國融通財產保險的現金總負債比率最高,爲36.38%。蘇黎世財產保險(中國)和美亞財產保險的現金總負債比率分別爲21.35%和16.99%,位列二、三名。鼎和財產保險、衆誠汽車保險以14.34%、13.83%分列四、五名。

服務能力來看,監管處罰方面,參考罰單數量和罰款金額兩部分情況,以平均罰款金額爲依據,作爲保險公司競爭力的影響因子。根據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披露情況,2023年,入排行榜的84家財產險公司中,總計收到730張罰單。中國人民財產保險收到罰單最多,共146項。中國人壽財產保險和中華聯合財產保險分別有76和64張罰單。中國太平洋財產保險、陽光財產保險分別收到56、44張罰單。2023年,入排行榜的84家財產險公司總計罰款1.66億元,共有5家財產險公司罰款金額超千萬元。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被罰金額最高,共處罰金2999.5萬元。中國人壽財產保險和中華聯合財產保險分別被罰1949.2萬和1572.2萬元。中國太平洋財產保險及陽光財產保險分別被罰1212.7萬和1150.14萬元。

綜合賠付率方面,2023年,入排行榜的84家財產險公司中,共有2家財產險公司兩年平均綜合賠付率高於100%,9家財產險公司兩年平均綜合賠付率在80%以上。中遠海運財產保險自保的兩年平均綜合賠付率最高,爲191.19%。廣東能源財產保險和中國融通財產保險的兩年平均綜合賠付率分別爲143.39%和86.11%,位列二、三名。凱本財產保險(中國)及海峽金橋財產保險以85.62%和84.20%的兩年平均綜合賠付率排名第四、五。

三、總結和建議

基於前文對中國保險行業以及人身險、財產險公司競爭力的分析,我們總結提出我國保險市場改革與發展的建議如下:

(一)圍繞“三農”建設推動農業保險發展,進一步完善農業保險制度

1. 發展特色農產品保險,創新保險服務模式,提升農業經營主體抗風險能力

2024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鼓勵地方發展特色農產品保險。特色農產品保險可以爲生產者提供風險保障,減少自然災害和市場波動對農民收入的影響,促進農業生產多元化和產業穩定可持續發展。針對特色農產品的風險保障缺口和市場的迫切需求,一些地方很早就開始嘗試以商業保險或者地方政府財政補貼的方式,開展特色農產品保險。在探索險種擴容的基礎上,保險業還可以通過進一步創新保險服務模式,提升農業經營主體的抗風險能力。其中,“保險+期貨”模式由於能有效對衝農產品市場價格波動給農業經營主體帶來的風險,已連續多年被寫入中央一號文件。

2. 充分發揮科技對提升農業保險理賠精準度的作用

保險理賠是農業保險惠民助民的“最後一公里”,也是讓農民從農業保險中受益的最後一個環節。提高農業保險理賠質效已受到國家層面重點關注。2024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推進農業保險精準投保理賠,做到應賠盡賠。從保險公司實踐來看,科技是提升農業保險理賠精準度的重要工具。未來應大力推進物聯網、遙感、人工智能、大數據等現代科技手段在農業保險上的應用,鼓勵相關機構加大科技研發投入力度,支持農業保險科技企業發展。同時,加快地方農業保險數據平臺建設,通過數字技術進行多源數據校驗,自動監測、識別虛假投保、多重投保等違規現象。

(二)推進銀髮經濟下的養老保險發展,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

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在全國實施個人養老金制度,積極發展第三支柱養老保險,推進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這兩項制度都關乎老年人福祉,2024年1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發展銀髮經濟增進老年人福祉的意見》,在人口老齡化加劇、長壽時代來臨的背景下,保險公司必須做好相關制度建設和產品服務創新,以應對我國居民對養老保險及相關服務的迫切需求。

1. 拓寬個人養老金覆蓋面,提高個人養老金參與度

作爲我國養老保險體系“第三支柱”的重要制度設計,個人養老金制度於2022年11月25日正式實施,北京、上海、廣州、西安、成都等36個城市(地區)先行。個人養老金制度目前面臨未來如何提高參與度問題。有研究數據顯示,個人養老金制度試點一年,超過5000萬人開立賬戶,但實際繳費人數佔比不到三分之一。爲進一步拓寬個人養老金覆蓋面,建議逐步取消參加範圍限制,爲參加個人養老金制度創造條件,促進其成爲養老金體系中基礎性、普惠性、兜底性的制度安排。同時,還可以適當提高我國個人養老金的稅前抵扣標準,建立抵扣額度與社會平均工資增長指數化掛鉤的動態調整機制,未來隨着經濟發展和收入水平的提高,動態提高稅前抵扣額度。

2. 推進在全國建立統一的長護險制度,加快形成規範統一的基本制度安排

自2019年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以來,長護險制度已多次“現身”《政府工作報告》中。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進一步提出“推進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目前,我國長期護理保險試點城市仍偏少,試點城市保險範圍也限於城鎮職工,籌資渠道單一,多爲醫保個人賬戶劃轉和財政補助爲主,給付項目偏少,支付對象大多限於長期重度失能人羣和在醫療機構、專門養老機構的護理服務。建議加快形成規範統一的基本制度安排。例如制定全國統一的籌資政策,合理確定財政、單位、個人繳費標準,建立動態調整機制;繳費方式與醫保“一單徵收”,建立獨立的長期護理保險籌資、徵收與運營制度;明確長期護理保險服務以機構護理、機構上門護理和居家護理爲主,嚴格限制現金給付情形,避免成爲“第二養老金”;逐步將康復輔助器具和失能護理相關產品納入保險範圍等。

(三)完善風險處置機制,強化保險公司內部控制管理及合規風險管理

1. 增資擴股補充資本,提升償付能力水平

隨着“償二代二期”工程落地,我國保險業償付能力水平整體呈現下降趨勢,爲滿足監管要求,部分保險公司通過增資擴股方式補充資本,提升償付能力水平。增資擴股是保險公司補充資本較爲直接、有效的方式,能夠快速提升資本實力和償付能力水平。建議從監管部門、保險公司、投資人三個層面共同努力解決保險公司增資擴股難題。例如在監管層面,在強化金融監管的前提下,及時調整優化股東資質條件,不斷完善股權管理方面的政策制度。保險公司則要聚焦主責主業,繼續迴歸保險保障本源,服務國家發展大局,持續不斷降本增效,有效提升盈利能力和償付能力水平。保險公司特別是中小保險公司要立足當地開展特色化、差異化經營,加快戰略轉型,深耕特色領域,改變粗放發展模式。投資人要嚴格對照保險公司股權投資、增資擴股等方面的政策規定,認真評估自身的經營發展、財務狀況、資源匹配等情況,符合股東資質條件再參與保險公司增資擴股,避免產生監管審批不通過的風險。若投資人蔘與保險公司增資擴股併成爲大股東,嚴格遵守監管政策規定,不得與保險公司違規開展關聯交易,不挪用、套取保險資金,對中小股東和投保人、被保險人、受益人利益保護應作出合理安排。

2. 持續完善風險處置機制,利用科技手段提高風險處置效率

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強調“對風險早識別、早預警、早暴露、早處置”。前移風險處置關口,持續完善風險處置機制,正成爲保險業遏制增量風險的重要着力點。當前,保險行業面臨的內外部環境不確定性日益凸顯,在不斷變革的競爭時代,風險管理對保險公司至關重要,包括在利率下行的背景下開展有效的資產負債管理與利率風險管理。爲持續優化風控創新能力,建議多挖掘前端的業務場景,實現風控合規更好嵌入業務的獲客、准入、覈保等環節,在源頭上把控風險,提升前端業務的決策效率;同時,積極擁抱大數據和大模型等新興科技手段。保險公司一方面可利用大數據實現風險的量化和管理的精細化,在盡調、信評、估值、預警、催收等領域輔助甚至替代過往的經驗判斷,減少判斷失誤和操作風險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可利用大模型,基於AIGC技術優化定性風險管理,在客服、內控、合規、法務、報告等領域發揮作用,實現降本增效。

(四)大力推動保險業供給側改革,充分發揮保險業的經濟減震器和社會穩定器功能

1. 激發保險生產要素活力,服務好新質生產力

新質生產力是今年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作爲全球第二大保險市場,我國保險業應以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爲標準,爲消費者提供能滿足其需求的差異化產品和服務,以精細化的服務和風險管理能力服務於實體經濟發展,按照新質生產力要求,激發勞動、知識、技術、管理、資本和數據等生產要素活力,促進保險行業保持健康可持續發展。一方面,保險是連接科技和產業的重要工具,推動保險業更好服務科技創新,不僅是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保險業實現自身高質量發展的應有之義。另一方面,綠色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新質生產力本身也是綠色生產力。綠色保險作爲綠色金融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在加強環境等風險管理、助力綠色產業發展和綠色技術新成果應用、加強環境生態保護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還可不斷提升公衆和社會的綠色環保意識,引導社會資源投向,促進經濟社會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

2. 多形式提升消費者權益保護水平,建立常態化宣教機制

近年來保險業發展迅猛,但保險消費投訴案例增加也較爲明顯,新時期做好保險業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不僅是各保險公司構建穩健運營基礎、提升獲客聚客能力的重要前提,更是保險業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大局、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滿足人民羣衆高品質生活的必然要求,契合金融爲民的發展理念。建議多舉措將消保監管評價落到實處,多形式提升消費者權益保護水平。例如可以將定期報送材料和不定期抽查工作相結合,即監管部門在要求保險公司定期報送消保定性材料的同時,也制定相應的抽查機制;同時應做實做細互聯網保險審查工作,提升信息披露的有效性。建議強化保險公司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理念,建立常態化宣教機制。一方面,保險公司應持續強化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理念。保險公司應不斷從思路、管理、技術等方面強化支持保障服務、提升價值創造能力,真正從行動上以消費者的角度,在公司內部爲其爭取合法權益,把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口號轉化爲實實在在的落地行動。另一方面,要建立常態化的宣教機制,開展“多位一體”宣教。保險公司要把消保知識教育宣傳工作列爲工作重點,融入日常工作流程,建立常態化的消保宣教機制,開展差異化的消保知識教育宣傳,不斷增強服務消費者、保護消費者權益的意識,提升服務消費者、保護消費者權益的能力,持續提升金融消費者的認知水平和金融知識儲備量。

本文編輯丨 白浩辰

責編丨秦婷、蘭銀帆

初審丨徐蘭英

終審丨張偉

Review of Past Articles -

01

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