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糉必搭東泉辣椒醬! 南部糉「加兩味」秒征服老饕:超夠味

▲端午節必吃糉子。(圖/翻攝自pixabay)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一年一度端午節,當然少不了南北糉之戰,而原爲揶揄網路用語的「中部糉」也加入戰局臺中饕客更透露獨門吃法,表示淋上東辣椒醬就對了;另外,網上最受推崇的南部糉亦有在地吃法,只要加上這兩味,不論口感還是味道都大大加分,讓衆人凍未條。

臺灣糉子的作法受到江浙糉影響,會外包竹葉桂竹竹籜葉,再以白棉線或鹹草捆紮,基本上都會加入瘦肉蛋黃花生配料,不過因地緣關係,北中南製作方式存在着一定的差異

北部糉是糯米先炒過,包入豬肉香菇蝦米鹹蛋黃等配料後再蒸熱,吃起來粒粒分明,口感比較像油飯,相較於南部的,北部糉體積小巧,油較多,味道也較重。

▲南部糉色澤看起來較白,食用時多會添加辣醬佐料。(圖/業者提供)

而南部糉則是以竹葉包生糯米下去水煮,中間添冷水1-2次,持續加熱至熟透,費時大約1個半小時至2小時,常見的配料有花生、豬肉、香菇、栗子蝦仁、幹魷魚、鹹蛋黃等;由於得考量到煮熟後可能會脹破、餡料爆出來,同時得顧及米粒成度,所以考驗手感火侯的掌握技巧,製作難度比北部的高。

對於南部糉,在地人十分自豪,也常拿來跟北部相比較,而鄉親們就透露,他們會淋上肉汁海山醬,再撒上花生粉,同時搭配一碗四神湯根本人間美味

而「中部糉」一詞出自PTT,戲稱中部沿岸的消波塊,不過事實上真的有中部糉,其作法融合北部及南部,先將糯米浸泡3小時再瀝乾,配上佐料炒到三分熟後加入滷肉、蝦米、蘿蔔乾、鴨蛋黃、花生、香菇、栗子,最後蒸至全熟,而米粒口感Q彈,軟硬適中,在地人更會加上東泉辣椒醬,讓糉子鹹香中帶辣,滋味更絕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