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較量「多邊主義」話語權

(圖/shutterstock)

歐中投資協定」簽署板上釘釘,儘管拜登陣營表達嚴重關切,歐美多股政治力量試圖在最後關頭阻止協議達成,但這並不影響歐盟27個成員國的「共識決」一致同意簽署。

深層意義上看,北京排除各種干擾與歐盟各方達成一致,可以視爲拜登上臺前對其一貫主張的「多邊主義」的炫耀式迴應,中國大陸在與美方圍繞多邊主義話語權的爭奪中已搶佔先機,而這背後又潛藏着中西戰略文化內涵差異

美國對外戰略而言,「孤立主義」與「多邊主義」一向是美國兩派論爭焦點前者與美國獨特的地緣戰略優勢有關,後者則基於美國的霸權地位,以及繼承基督新教的意識形態。換言之,美式多邊主義的內涵是以美國全球領導地位爲核心、以基督新教文化圈爲基礎,一旦逾越前述條件,美國只會進行策略性合作,或以「同盟」爲包裝的恩庇─侍從關係

例如,美英加澳紐共享情報的「五眼聯盟」,永遠處於美國領導的多邊主義架構的核心地位,既不可動搖,亦難以擴容。而在真正意義的盟友之外,美國策略性合作對象,既包括獨裁者君主,也包括伊斯蘭基本教義派或左翼政權,但此類合作往往視美方短期利益而改變,隨時用之即棄,案例不勝枚舉。

相比之下,中國大陸秉持的多邊主義則充滿東方傳統文化和農耕文明樸素感,簡言之就是「大家的事情,大家商量着辦」。從周恩來的「五項原則」到鄧小平、江胡時期的「不結盟」、「國際關係民主化」再到習時代的「人類命運共同體」,大陸的外交路線均訴求超越不同文明、制度、意識形態差異,求同存異、務實合作。

儘管拜登在勝選後重申將重拾「多邊主義」,但其內涵是聯合盟國遏制中國,反觀大陸領導人習近平在G20、APEC和對內會議上反覆強調「高舉多邊主義旗幟」,背後的潛臺詞就是無意掀起中美對抗、文明之爭,繼續堅持改革開放不動搖,號召全世界一起共享大陸發展成果

不可低估的是,北京「大家商量着辦」的多邊主義,與傳統文化中「合縱連橫」戰略是分進合擊的。面對後疫情時代、後川普時代,世界各國「求安定、求復甦」的迫切心態,大陸從今年下半年主動出擊,一手牢牢抓住「周邊外交」穩住日韓星菲等國,另一手則是以德法爲抓手爭取對歐關係的突破。

協定談判期間,歐盟多次以香港、新疆人權議題向北京施壓,現在回過頭看,這些只不過是討價還價的籌碼。而隨着談判告終,「12港人案」以輕判收場,大陸在勞工標準上有所讓步,再加上近幾年大陸推行高強度的節能減碳政策,其效果已被普遍認可,這又增加了北京的國際信譽

中國大陸正在豐富「多邊主義」內涵,以目前情勢來看,拜登以美式多邊主義要求西方聯合遏制中國的呼喚,或許已經過時了。

(作者爲智庫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