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都過完了,潮汕人的腦子裡還在滴滴滴

剛過去的這個中秋節,大家想必已經痛罵過調休一萬遍了,到底是誰想的把中秋放在假期最後一天啊?

對此反應最爲激烈的還是潮汕人,月娘都還沒拜完就要回廣州了?簡直是倒反天罡。

隨着月餅越來越沒人吃,全國大多數地方中秋的節日氣氛早已不再,或許只有潮汕人還在認認真真過中秋——月餅可以不吃,但月娘一定要拜,滴滴滴一定要聽。

對潮汕人來說,月娘纔是中秋真正的主角。

潮汕人多稱“拜月”爲“拜月娘”,因爲月屬陰,叫太陰娘,民間管叫月娘。

月娘掌管着愛情、學業、健康和家庭的福祉,被看作是吉祥美好的象徵。

拜月娘的規定是“男不祭月,女不祭竈”,因此每當中秋節來臨,潮汕的婦女和孩子們都會一起拜月娘,祈求帶來好運。如果家裡有毛孩子,那也免不了被強迫營業拜拜。

△生爲潮汕貓,怎能不拜拜|來源:小紅書@吉哥

無論是住在城市的高樓大廈還是鄉間的寧靜小院,到了中秋這天,家家戶戶都要在陽臺、天台或者院子裡擺開供桌,爲月娘準備一場盛大的拜月“趴體”。

△來源:小紅書@bella蕾

在拜月娘時,講究一個“跋杯食甜茶”。家裡的長輩會在供桌上擺好十二個紅色杯子,然後倒入甜茶,這杯甜茶不僅代表着對月娘的敬意,喝了還能實現你的願望。

然後,要在露天院子裡擺設好香案,等待貢品上桌,準備完成後,全家人會一起對着月亮朝拜。

拜月娘的供桌,就是倆字:盛大。堪比過年,家家戶戶張燈結綵,這不是誇張修辭,而是寫實。

家裡有小孩子的,會把作業本、書本、文具盒等恭恭敬敬地擺到桌上,寫上名字,祈求月娘保佑小孩讀書上進、聰明勤奮。

而女性則會拿出自己的化妝品擺上,月娘就會保佑青春美麗。

△來源:小紅書@桔子醬

除了這兩樣特別的東西,拜月娘的供桌上必不可少的還有各種應季水果,尤其是潮汕特有的油柑、蓮霧、林檎、橄欖、鳳梨等。當然,在潮汕,這些水果自然也被賦予了各種寓意,無外乎身體健康、大吉大利、甜甜蜜蜜、五穀豐登、子孫發達等等。

供桌的兩側,則會立着兩根甘蔗,它們的頂部綁在一起,形成一個可愛的拱門形狀,據說這樣做也是能讓日子過得越來越甜蜜。

此外,供桌上還會擺芋頭,此時正是潮汕收穫芋頭的季節。據說“芋”和“胡頭”在潮汕話中諧音,剝芋頭便是剝胡頭的意思,這是爲了紀念過去潮汕人抗擊元兵的那段歷史。

在潮汕,中秋拜月娘的供桌上,C位當屬各種紙做的折塔。

折塔其實就是用金紙和其他裝飾物摺疊成的藝術品,它們不僅僅是供奉給月娘的禮物,更是家庭女性成員心靈手巧的證明。

傳統的折塔樣式有金山、紅桃粿、元寶、花籃……每個造型都有它獨特的含義。比如說,金塔代表着財富滾滾來,元寶塔是財源廣進的象徵;而蓮花塔,則是純淨高雅的代名詞,象徵着家庭成員品格高潔;水果塔,希望來年有個大豐收,日子過得甜甜蜜蜜。

以前的折塔,基本上就是幾種固定的樣子,如今在造型上更加精緻,一塔更比一塔高,一塔更比一塔強,要麼超大版“建築奇蹟”,要麼卷出龍鳳造型,有的家庭會在中秋節前半個月就開始準備,手殘黨們瑟瑟發抖:“太捲了,我自己開除潮汕籍,你們難道是要考研嗎?”

這幾年,當年輕人加入到拜月娘中,供桌上開始卷出了奇奇怪怪的畫風。

折塔太麻煩,不如用AD鈣奶、益力多、旺仔、奶茶搭塔,讓月娘也嚐嚐人間的快樂水。

△來源:小紅書@感情問題建議直接給我分

因爲“月娘保號(月娘保佑)”,漸漸就演變成了“萬物皆可拜”。你喜歡什麼就可以往供桌上放什麼,於是jellycat的茄子、玲娜貝兒、星黛露、周杰倫專輯什麼的,都出現在這裡。

△來源:小紅書@都市驢人

有人拿出手機寫上“男朋友”三個字,恭恭敬敬地上香;有人把自己的淘寶店信息打出來,希望月娘保佑生意興隆、訂單爆滿;追星人打出自己的微博ID,祈求賬號大爆,一生愛帶ID的追星人在月娘這裡也不能錯過……

想要賺更多的錢?簡單粗暴擺上粉色鈔票、銀行卡、收款碼甚至彩票,力求全方位招財進寶,祈福也要精準高效。

△來源:小紅書@丫蛋兒

哪怕人不在潮汕,在外漂泊的大學生也會在八月半這天,虔誠地在藍月亮下聊表對月娘的心意。

△來源:小紅書@66

拜月娘更是有一首專屬的bgm,每當中秋夜幕降臨,整片大地就會被一首魔性洗腦的歌曲《十五的月亮》佔領,幾乎家家戶戶都會點燃一支會唱歌的電子蠟燭,它被親切地稱爲“滴滴滴”,要是漂泊在外的人,可能還會產生幻聽(bu shi)。

除了拜月娘,潮汕人在中秋這天還有很多其他的儀式。

比如吃朥餅。朥餅又叫“糕仔”,其實就是潮汕月餅。“朥”在潮汕方言裡是豬油的意思。顧名思義,朥餅的做法需要用到豬油。

朥餅和市面上常見的蘇式月餅、廣式月餅不同,朥餅的皮是用豬油、麪粉、糖混合而成,餡料則大多是綠豆沙、紅豆沙、黑芝麻等。朥餅雖然加了豬油,吃起來卻並不油膩。

況且,在潮汕,很多人家都會自己在家準備祭祖祭月的食品,包括朥餅、紅桃粿在內的各式食品,都是手工製作,吃起來自然味道更不同於工廠流水線的月餅。

中秋的潮汕美食除了朥餅,還有書冊糕,也叫“雲片糕”,其形狀像古代的竹簡片,也就是古代的書,因此飽含着家長對小孩子的期待——吃了雲片糕就能讀書上進,將來騰雲駕霧、摘星攬月。

中秋期間,如果你在潮汕村莊走一走,你很可能撞見燒瓦窯。不用刻意尋找,有的瓦窯現在已經高到看起來有兩三層樓高,會吸引周邊村子的人都過來觀賞。

燒瓦窯一般會在中秋節前20多天就開始準備,村子裡的壯勞力都會過來幫忙,搬磚、拿瓦、撿柴,衆人一起將瓦窯搭起來,高的塔可以達到10多米。

隨着高高聳立的瓦窯裡衝出火光,煙火也燃起,節日氣氛達到頂點,人們歡聚圍繞在瓦窯周圍,祈求風調雨順、生活美滿。

燒瓦窯的過程中,人們會向瓦窯裡撒硫磺粉或噴油,讓火焰更加有氣勢。等到瓦片燒得火紅,各家各戶會向瓦窯撒一把鹽,據說這聲音和燒死白蟻的聲音一樣,意爲燒白蟻。

燒瓦窯據說有兩個緣由,一個是說起源於當年潮州人燃放煙火作爲抗擊外敵的信號,傳承至今便是對歷史的銘記和抗爭精神的傳承;另一個說法則是,潮汕話裡“瓦”與“蟻”同音,中秋燒瓦窯會把各家各戶的白蟻燒走,來年不再有。

每年燒瓦窯還會進行比賽,看誰家的瓦窯燒得最紅、最持久、不倒塌。

燒瓦窯並不是單一的活動,還有潮汕特色的英歌舞表演,煙花、舞獅、鑼鼓、潮劇、小品、朗誦輪番上演,這便是屬於潮汕人的鄉村大舞臺。

潮汕人認爲,中秋也是諸神出遊賞月的日子,因此有的地方會舉行降神活動,如關戲童、請籃姑這類像是通靈的活動,來祈求平安和幸福。

就以關戲童爲例,要在中秋前後的月白風清之夜進行,大家會圍成一個圈,裡面是小孩子們,大家一起唱請神的歌謠,唱着唱着,中間的一兩個小孩子就會突然站起來開始唱一些潮劇的唱段。唱完後,往這個人臉上噴水,神就退了。

不過,如今這類習俗已經慢慢變少了,只有拜月娘、燒瓦窯的儀式依然盛大。

對於潮汕人來說,中秋團圓和過年一樣重要,無論身在何方,潮汕人都會盡量回到家中。高鐵搶票、機票漲價、順風車堵車都無法阻擋他們回家的心情,就爲了再聽一次那洗腦的旋律“滴滴滴滴滴”。

今年中秋節,你聽到“滴滴滴”了嗎?

作者| ZZ 豌豆

編輯|豌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