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俊/李眉蓁論文抄襲事件政治扼殺學術
▲國民黨高雄市長補選候選人李眉蓁落淚宣佈「放棄」學位 。(圖/記者洪正達攝)
李眉蓁的碩士論文涉嫌抄襲,透過比對系統檢驗,依法該撤銷學位就撤銷;當事人侵害著作權,應該負相關法律責任,就不必逃避。結果事件效應鬧得沸沸颺颺,這事件誰傷害最深?經過政治的解讀,網民聲量的呼應,「學術研究」的實質和形象受到嚴重創傷。
學術研究是一條孤寂的道路,平時從凝聚問題意識、搜尋材料、閱讀文獻,撰寫論文還經常爲了無法設計出合理的研究方法,有了盲點也無法得到適當諮詢,因爲任何研究只有自己最清楚,即使老師也未必能及時伸出援手。這就是學術研究!當然,研究成果就是最大的成就感,能夠實質作出貢獻更有「普天同慶」的興奮。
一點一滴的研究累積形成學術,單調、寂寞,又要忍受失敗的挫折。所以學者難當、論文難產都是學術圈內日常的生活話題,長久下來也塑造學術圈象牙塔的研究氛圍,卻也能爲國家創造良好學術聲譽。反正各行各業陳力就列嘛!
筆者教授多年「傳播研究方法」,研究倫理和抄襲的禁忌是其中重要的一章,論文的比對系統是事後的防弊,學術研究的重點在於事前就不應該有任何抄襲念頭,文獻引用在於有基礎的延續、創新前人研究成果。所以無論是違背那一類學術倫理或論文抄襲都是學術的最大禁忌,幾乎等同於「學術死刑」,只有最嚴格的學術倫理、最紮實的學術訓練才能創造最嚴謹的學術研究成果,這是顛撲不破的道理。
▲中山大學學生連署發起撤銷李眉蓁學位。(圖/記者洪正達翻攝)
碩士論文,當然有其應有的學術定位,但只要涉及抄襲,內容的價值和論文的「學術形象」就全部瓦解,畢竟這還是學術圈內事情。偏偏「李眉蓁論文抄襲事件」是關乎選舉的政治事件,避開不了政治炒作,以工具性的策略操作達到政治目的,卻也嚴重傷害學術形象和內涵,等於「政治的刀砍殺學術的命」。
應該不應該開設碩士專班?政治人物透過專班洗學歷?會不會有學官勾結?這些都是制度面的檢討,並非學術問題。但最近的網絡聲量很清楚的感受民衆對學術的不信任,碩士論文抄襲、政治人物的學歷疑雲、國際期刊的同儕審查弊端、學術升等的審查護航…,全部在這個時節一窩蜂舊案重提,彷彿這些事情是同時發生,「李眉蓁論文抄襲事件」的政治炒作與網絡跟風,反而走向「學術爛攤」趨勢。
當事人只是一個人,受到處罰或事後雲淡風輕,是個人的事,但整體的刻板印象卻讓「學術」揹起沉重的負擔,「李眉蓁論文抄襲」並不等於「學術」,不能混爲一談。
真正懂得學術,也真正懂得如何作學術研究,就應該把這次事件分得清楚。李眉蓁可以不清楚,很多刻意炒作這個新聞的人也故意看不清楚,因爲他們是用政治的思維和話語在操作學術事情,所以弄得混淆不清,變成社會話題。一般人應該要清楚分際,免得在茶餘飯後之餘,誤殺了學術。
熱門推薦》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