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權迷思 當務實面對

半年一度的江陳會又在臺北行禮儀地舉行。當然,對話交流兩岸關係的和緩及穩定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在「形勢一片大好」的陶醉,及「以經促統」的「陽謀氛圍下,以及我方認爲可以在同樣是法理主權觀念之中,做糢糊的「一中各表」或「主權獨立」的宣示、或基本教義派「一邊一國」的堅持,我看不僅兩岸可以把酒言歡場景終將成爲絕響,而且在各方高度期待落空之後,恐怕兩岸真正的矛盾即將圖窮匕現。這個對撞的真正原因在於兩岸政治目標雖然不同,但理論根源卻絲毫沒有差異的「主權」迷思。

儘管「不從抽象出發,要從具體分析」是美國務實主義光輝的理論,也是中國共黨革命光榮傳統。可是在兩岸關係的思維上,卻只抽象論述法理式的「主權」,必也將臺灣納入這種「主權最高又不可分割」的中央地方框架,很少討論實際情況是否符合,或是否有必要吻合抽象法理觀念。

在這種抽象原理指導之下,事實上也產生與兩岸關係良性發展背道而馳的實際後果:一、在兩岸政治人物頻頻互訪,氣氛熱絡表象下,卻時常有國際場合矮化或羞辱我方的言行與舉動;二、在軍事上的強化與更新,大部分以對臺軍事行動所需對付我方及美方戰力的空、海、電子作戰能力爲思考的重心;三、在經濟交流及整合的趨勢之下,不忘嘗試以經濟手段對付臺商或臺灣,以達政治目的的作爲;四、文化及民間交流也帶有濃厚的統戰意味。所有這些現象都出自追求不切實際的法理主權的渴望。

而我方在迷失方向之餘,也只能附合主權迷思,防衛性地宣示「一中各表」或「主權獨立」。基本教義派也以簡單草率的「保臺」、「賣臺」二分,無視在後資本主義全球化規律之下,對岸已成爲臺灣最大貿易伙伴及投資地主國的事實,以主觀願望繼續「一邊一國」法理主權的夢囈。兩岸在這種抽象論述的軌跡上,外熱內涼,事實上是益發朝向對撞的方向挺進。

我認爲只有反向思考從理論到實際的思維與行動,從實際出發,體認由於特殊歷史經驗,就如同歐盟的發生與發展,兩岸是一種前所未有的獨特關係,並非傳統國與國、中央與地方、「一中」、邦聯、國協、甚至「宗主國」這類的範疇所能涵蓋與解釋。也不是必須鍥合這些想像中的抽像分類兩岸纔有實質關係可言。如此,方能真正拔本塞源。

而法理主權不僅不合兩岸關係的現實,即以當今全球化下的國際實踐而言,也沒有任何國家真正享有「最高、獨立、不可分割」的法理主權。法理主權非但是理論家杜撰,根本不存在歷史上西伐利亞里條約之前或之後的國際關係裡,其虛構而不實在,也沒有導致理論家恫嚇的:國際上若非主權國家組成,就會淪爲無政府狀態的想像。那麼,兩岸何苦作繭自縛,惜指失掌?

如果兩岸各自一意堅持法理主權的迷思,最終的攤牌無法避免,要能在兩岸對撞的道路上及時煞車,又能和平穩定地發展兩岸獨特的關係,唯有放棄(而不只是擱置)法理主權的爭議。即使兩岸獨特關係的現實一時無法爲各方瞭解接受,但是除了兵戎相見之外,總有一天,兩岸必須誠實面對,破除「主權」迷思的魔咒,務實地看待兩岸關係的定位及發展。

兩百多年前普魯士一位與康德同樣重要的哲學家赫德說過:「一個祖國一定有必要奮起對抗與我們同源同種的另一個祖國的必要嗎?…政府官員也許可以自欺欺人,政治機器也許可以起而粉碎對方。祖國不會這樣子相互對抗,它們就像家庭一樣和睦相處。國與國必須血拚,是最爲野蠻的人類語言。」這是所有輕言民族尊嚴」或「一邊一國」,受抽象的主權迷思宰制蠢人,午夜夢迴之際必須深思警言

(作者爲世新大學客座教授哈佛大學法學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