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腸道老化警訊 7成民衆不自覺「腸道超齡」

現代人生活作息不正常,經常外食,營養不均,多數人飽受便秘之苦。(圖/達志示意圖)文/趙堅醫師全臺約有五百萬人飽受便秘之苦,「全臺腸年齡調查」顯示,七成青壯年腸齡出現老化,每十人中就有五人有便秘困擾。專家建議,除均衡攝取蔬果、多喝水、多運動外,可多補充含天然膳食纖維酵素水果,如奇異果、木瓜,維護腸道健康。生活緊張、常外食、喝水不足 國內青壯年1/2便秘 腸道超齡11歲 根據調查發現,15至59歲青壯年的平均腸年齡比實際年齡高出11.3歲,腸齡老化程度10歲以上者高達7成。有過半青壯年出現糞便乾硬、顆粒狀、排便費力、解不乾淨或一週排便少於2次等便秘問題,但其中超過7成不知道自己有便秘。換言之,全臺每10個青壯年中,有5個有便秘的問題、但其中3人不曉得自己便秘。胃腸肝膽專科醫師指出,便秘不但會造成身心理不適,生活品質和工作課業表現也會連帶受到影響,而嚴重者恐引發腸癌風險。膳食纖維和消化酵素爲照顧腸胃健康的兩大營養素,像是奇異果的膳食纖維擁有極高的保水能力及黏稠性,可軟化、增加糞便體積,促進腸道蠕動、排便順暢等作用,而且獨特奇異酵素能幫助蛋白質消化與吸收,增進胃部排空,加速消化道蠕動。現代人飲食加工、精緻食品肉類,纖維質攝取不夠多,再加上久坐與缺乏運動,以致排便不通暢。長期便秘會讓壞菌過度生長,影響養分水分吸收,使腸道細菌發酵產生致癌物質刺激腸黏膜上皮細胞,導致異形增生,易誘發癌變。便便顆粒狀、感覺排不淨 飲食調整是根本「全臺腸年齡調查」蒐集1068位、15至59歲青壯年的資料,調查發現,15~59歲青壯年的平均腸年齡比實際年齡高出11.3歲,每10個人就有5人出現排便乾硬、顆粒狀兔子便便、排便次數太少等問題,卻有高達7成不自知便秘。胃腸肝膽專科醫師指出,生活太緊張、餐餐外食、喝水不足,是青壯年人便秘主因,小心若不改善,便秘多年將成大腸癌危險因子之一。狹義上,若超過3天沒排便、或一週排便少於2次即可稱爲便秘;廣義來說,若需要花半個小時蹲廁所,且每次出來都是顆粒狀或大不乾淨,且症狀持續數月,就是便秘。便秘原因分功能性與結構性,年輕人便秘問題大多爲功能性,例如因腸蠕動過慢造成超過5天沒排便的「大腸無力症」,與飲食、情緒緊張、吃抗憂鬱、安眠藥、甲狀腺藥物等有關的「大腸激躁症」,而臺灣人所謂的腸齡老化,指的就是功能性因素便秘;構造性因素則如腸子太長、腫瘤,必須做大腸鏡等影像檢查。正常情況下人體在每天早上9~10點有「胃腸反射機制」,出現便意,但這時青壯年人不是上課、上班就是趕交通,有便意沒時間解便,便意就會慢慢消失;而排便乾硬顆粒,主因是水分因停留太久而被吸掉、高纖食物吃不夠,無法大出長10公分、寬2公分有如香蕉的健康便便。便秘起初決不用藥物解決,應先從飲食、生活習慣做起,每天3蔬2果、補充2000CC水分、不忍便、運動約30分鐘,可補充優酪乳、優格等益生菌,若前述方式都試過無效,或坐在馬桶上一小時痛不欲生,不得已再使用軟便劑等藥物解決。長期便秘壓力大 OL腸齡高達68歲排便卡卡、解羊屎,小心腸齡老化如歐巴桑。38歲P小姐,從學生時代起至今爲便秘所苦20年,現在爲職業婦女,工作壓力大又常常加班,就醫檢查腸齡竟高達68歲,比實際年齡高出30歲。便秘本來較常發生在腸道老化的銀髮族身上,但現代人常吃加工食物,加上生活緊張、缺乏運動, 造成青壯年便秘提早報到。便秘會使食物與腸黏膜接觸時間增加,使腸道菌種改變並減緩胃腸蠕動速度,形成惡性循環,腸胃病變的風險也會增加。不少人靠吃緩瀉劑刺激腸內神經治便秘,但久之會造成神經遲鈍,建議應該改善生活與飲食習慣,緩瀉劑是最不得已的方式。「用藥是最後手段!」預防便秘的方式包含多吃蔬果,如每天三份青菜、兩份水果,作息正常不熬夜、喝水3千毫升、運動30分鐘、補充益生菌,如果這些方式都沒有效,再考慮用藥。現代人飲食多加工、精緻食品、肉類,纖維質攝取不夠,再加上久坐與缺乏運動,以致排便不通暢。長期便秘會讓壞菌過度生長,影響養分與水分吸收,並使腸道細菌發酵而產生的致癌物質,刺激腸黏膜上皮細胞,易誘發癌變。外食男大生腸道長息肉 21-40歲患者爆增 恐惡化爲大腸癌23歲男姓大學生去年發現肛門出血,就醫檢查發現腸道有息肉,因可能惡化爲大腸癌,隨即切除;一項腸癌篩檢給果更發現,在429位21至40歲青壯族羣所做的篩檢中,有高達約25%、111人被檢出腸道息肉。腸道息肉常是大腸癌病變徵兆民衆若有出現肛門出血等症狀,應快就醫檢查。大腸癌是國內新增人數最多的癌症,每年約新增1萬3000名患者。臺灣癌症基金會公佈該基金會進行的腸癌篩檢結果,共對近1萬多名民衆進行糞便潛血篩檢,發現其中有638人腸道有息肉,再經大腸鏡檢查,確認其中5人已罹患大腸癌。臺灣癌症基金會表示,腸道息肉可能惡化爲大腸癌,一旦發現會建議切除,在此次篩檢活動中,意外發現青壯年族羣有腸道息肉情況比中壯年人高。在21歲至40歲篩檢族羣中,有429人篩檢,有約25%、111人被檢出腸道息肉;40至60歲中壯年族羣中,有7181人篩檢,僅近4%者檢出腸道息肉。陳建信指這可能與此次年輕族羣篩檢人數少有關,但也凸顯年輕人受飲食西化、少吃蔬果影響,罹患腸道息肉甚至是腸癌者,年齡層有下降趨勢。參與此次篩檢而發現腸道息肉的大學生表示,自己因肛門出血參與篩檢,發現腸道有直徑2公分的息肉,未惡化即切除;並指自己常外食,沒常吃蔬果。腸道息肉直徑若逾3公分,惡化爲腸癌機會約有3成。民衆若發現有異常肛門出血、血便等症狀,不分年齡都要快就醫檢查。適量補充硫化物寡糖益菌 保護腸道健康愛吃速食油炸食品者,當心腸道益菌減少,一項研究發現,吃漢堡、炸雞等食物連續10天,腸道益菌減少近3分之1,營養師陳怡錞說,腸道內多樣化的菌種有益腸道運作、身體健康,應遠離加工、油炸食品,平常多攝取天然蔬果外,可適量補充含硫化物的大蒜洋蔥等,裡面的寡糖也有助刺激益菌生成。雖然大蒜、洋蔥味道嗆鼻、刺激性強,但其所富含的硫化物卻是對付腸道中壞菌的好幫手,例如大蒜中的硫胺基酸,有助抑制腸胃道的壞菌,避免腸道黏膜遭受壞菌侵襲,而導致腹瀉、腹脹等腸胃不適症狀,進一步也可增加腸道益菌如乳酸菌的存活空間。另外,大蒜、洋蔥中也有寡糖,俗稱益生質,它們是腸道內益菌的「食物」,能夠被腸道中的好菌利用,產生有機酸,進一步刺激腸胃蠕動,保護腸道健康運作,而像是大豆、麥類、牛蒡等食物中也含有不同種類的寡糖,建議可多元攝取,有助增生不同的益生菌種。

雖然夏天接近尾聲,但氣溫仍高、食物放在日常溫度下,仍相當容易腐敗生菌,若因吃進不新鮮的食物不慎腹瀉時,建議要多補充電解質與水分預防脫水,飲食可先採低渣、好消化如稀飯,另外,要避免食用含乳製品,以免導致腹瀉症狀加重。注意!腸道老化警訊1. 不用力就很難排便

2. 即使上過廁所也排不乾淨

3. 排便很硬很難排出

4. 排便時呈現一顆顆

5. 每週排便少於3次腸癌防治注意事項◆若出現便秘,大便帶血、頻便,或腹瀉、便秘交錯等異常,須儘速就醫。◆減少食用紅肉、高油脂與燒烤類食物,以防腸道黏膜病變。◆每日飲食5蔬果(3蔬2果)、多運動、控制體重,可降低罹患腸癌機會。◆50歲以上民衆應每2年進行1次糞便潛血檢查,每約3年做1次大腸鏡檢查。◆多食用五榖雜糧,烹調應採水煮、炒或蒸,可讓排便順暢,降低腸病變機會。本文作者:趙堅 現任臺大醫院婦產科醫師文章轉自:趙堅臉書網誌

工作繁忙,身體嘛愛顧!下載「ETtoday新聞雲APP」即時掌握最新醫藥保健資訊→iOS:https://goo.gl/rmIDdxAndroid:https://goo.gl/XPe8U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