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傳真-化妝品的永續循環經濟

臺灣許多化妝品的原料廠商在綠色循環經濟應用,嚴選在地特有種,透過白色科技的生物轉換或發酵技術,進行美容成份提取,向全球傳達臺灣自然美的生命力。圖/本報資料照片

永續、減碳已是現階段全球的重要關鍵字,同時也是重大的議題。因應地球暖化,使得全球永續發展面臨了極大的挑戰,糧食供應不均或短缺以及烏俄戰爭致能源價格上漲,造就世界各國更注重使用的產品與生態環境之間的平衡。而生物科技是解決上述議題的重要手段之一。

白色生物科技和綠色循環經濟有關係嗎?

除了既有的綠色循環經濟爲大家熟知外,白色生物科技在綠色循環經濟領域裡,也成爲時下新興產業。白色生物科技,在十多年前已陸續推行,是一門綠色整合生物科技與其他高科技的產業,它應用於化工、環保、能源等相關領域的產品技術開發。

發展白色生物科技,可以降低污染和廢棄物,並減少能源和水的運用。在工業上,製造生產使用白色生物科技的生物體、有機材料等,例如酵母菌或細菌、酵素等以及藉由生物材質作爲塑膠廢料和碳排放進行替代能源的原料,例如玉米澱粉、纖維等做爲再利用的產品,這些皆屬於白色生物科技區塊鏈。

依據Global Information Inc.(GII)市場調查報告指出,全球白色生物科技的市場規模,預料將從2020年的3,199億美元,成長到2027年規模將達到4,799億美元,並在2022年~2027年預計以11.5%的年複合成長率成長。

近年來由於大型工業熱切參與,且全球資本正努力尋找投資良機,金融指標亦指出最近對於白色生物科技的投資有持續性的成長。因此,目前正是投入白色生物科技的好時機。

白色生物科技與化妝品產業的關係

生物技術在工業生產過程中,已做出了幾十年的貢獻。像是細菌及酵素等已大量使用在食品製造和洗衣粉的活性成份中,目的是減少石化來源界面活性劑的使用量。幾十年的技術,使用在特定產業,而現今,因石化產業對地球暖化,造成不小的負擔,才又再度在近幾年高聲量地在工業生產中強化應用,爲可持續性發展帶來許多希望。

白色生物科技,除了廠商可以獲得既有的商業利益之外,同時是污染少的能源,可減少對石化燃料的依賴,以及創造更少的污染副產品,以及更加環保的一種工業。

化妝品產業領域,強調的重點在於不依賴石化資源,以往被視爲無利用價值的農作物廢棄物,例如米糠皮、咖啡渣、香蕉皮、鳳梨皮等,大多被焚燒或掩埋。但現在,因爲資源再利用的新趨勢崛起,將它們二次再利用,透過菌或酵素的作用,使得廢棄農作物取代石化原料外,並升級成爲化妝品的功效原料,亦有助於減少對環境的傷害,成爲許多知名品牌的最佳選擇。

臺灣化妝品品牌可以做什麼?

自然資源日益減少、天氣不可預測的狀況下,促使生物技術加快腳步探索大自然的豐富性並加以發展,來替代石油基合成材料。目前,許多國際化妝品原料大廠不斷地在廢棄農作物上進行深入的研究,根據英敏特Mintel調研公司全球新產品數據庫(GNPD)報告,觀察到2017~2021年,全球具有再利用的成份,並可宣稱的個人護理產品數量有年年增長之趨勢。說明有關化妝品,使用來自天然的成份會愈來愈聚焦在循環經濟的產品開發。

而臺灣在綠色循環經濟應用於化妝品的原料也有許多本土原料廠商,嚴選臺灣在地特有種,並且透過白色科技的生物轉換或發酵的技術,進行美容成份的提取,向全球傳達臺灣自然美的生命力。

期許將臺灣天然、獨特的原生物種資源,以永續經營及碳中和、淨零排放等多面向的研發理念,提煉出珍貴的有效成份,充分應用於個人護理產業,讓世界各國都能感受到臺灣強韌而美麗的生命力,從中挖掘可持續發展的商機,相信可觀的經濟效益隨之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