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傳真-歐盟將在循環經濟領航前進

過往電子產品生產─使用─丟棄」的線性消費模式地球帶來堆積如山的垃圾,歐盟新版減碳協議,消費者的「維修權」也被立法保護。圖/本報資料照片

歐盟執委會主席範德賴恩2019年12月上任後便力推氣候保護,所發佈的《歐盟綠色新政》(European Green Deal)進一步加速減碳排程誓言帶領全歐在2030年達成減碳55%,2050年實現碳中和,碳排放量可完全由土壤、海洋和森林吸收,即使面對疫情衝擊也不推延,若成功將成爲全球第一個達成碳中和的大陸。

大家都知道氣候變遷問題日益惡化,但減碳成本高,其效益卻需要長期累積,沒有立竿見影之效,最好是由其他國家努力執行,容易有搭便車(free rider)心態企業界也憂慮減碳會斲傷經濟發展;加上已開發國家及開發中國家對於各應承擔多少減碳責任看法也莫衷一是,因此全球已連續幾年未達成減碳目標,美國2017年退出巴黎氣候協定更重擊此氣候共同行動,幸而拜登政府已宣佈重返。

過往「生產─使用─丟棄」的線性消費模式把地球帶到墳墓邊緣,資源不斷被開採消耗、快時尚日新月異的電子產品加速產品更替,也帶來堆積如山的垃圾。爲了扭轉此一惡性循環,歐盟以身作則,盼能發展出兼顧經濟發展、減碳目標及生活品質提升的新運作模式,斷開經濟成長與資源消耗的正相關。「我們的目標是使經濟與自然合而爲一,使其爲我們人民服務」,馮德萊恩說。歐盟2019年溫室氣體排放量較1990年減少了24%,優於所設定的2020年減少20%目標,而經濟仍保持穩定成長。

爲了獲得內部共識範德賴恩努力遊說會員國。除了用煤大國波蘭因需更多時間金錢進行轉型而無法承諾外,其他會員國均已同意所設定的目標。馮德萊恩精通多國語言、瞭解歐洲歷史、善於尋求共識及對氣候保護不遺餘力的態度令人印象深刻,如歐洲議會議員─波蘭前外長西科爾斯基所說,範德賴恩展現了更願意和解的態度,具有歐洲視野,「我們應該支持她,而不是指望她一個人解決所有問題。」

在執行措施上,「新歐洲包浩斯計劃將推動老舊建築物節能翻修,並融入新歐洲美學。因建築約消耗歐盟40%的能源,且85%屋齡超過20年,翻修率僅1%,透過此翻修計劃不僅證明工業及良好設計可改善人們的日常生活,也能減少碳排放,增加就業機會預計將在10年內翻修3,500萬棟老舊建築。   氫能是歐盟看好可取代化石燃料的乾淨能源,將擴大使用,並計劃於2030年起採用氫氣「乾淨鍊鋼」,因這將是在2050年實現乾淨工業的最後一個投資週期;另氫氣也可運用於航空、航運和重型公路運輸等難以電氣化產業。透過太陽能風力等再生能源電力電解水所產生的氫稱爲「綠氫」,最符合歐盟的碳中和目標,但目前尚難做到大規模商業化,歐盟同意在過渡期間採用化石燃料製造但搭配碳捕捉技術的「藍氫」,此決定受到部分環保人士批評。

消費者的「維修權」也被立法保護,凡電子、電器產品生產商需爲其新產品提供10年的維修服務,期間內需確保有足夠的零件,並完善的提供維修與保養資訊,以提高維修的吸引力,延長產品使用壽命,鼓勵消費者重用及維修文化。未來租賃模式將更爲盛行,消費者以使用時間付費,所有權仍歸廠商將可提高產品耐用性

爲了實現「沒有一個人被遺落」的誓言,執委會將撥出1,000億歐元幫助倚賴化石燃料的地區和產業,包括爲該行業工人提供新的就業機會、教育和再培訓;同時也協助他們以負擔得起的價格獲得清潔能源,提高住家的能源效率,減少能源貧困風險,以避免重蹈2018年法國黃背心運動的覆轍。「過渡是公正的—它必須是公正的,否則將不會有過渡」,執委會第一副主席蒂默曼斯表示。

歐盟有全世界最大的碳交易市場,規範發電、石化、鋼鐵及水泥等12,000家高排放業者之碳排量,各公司可將其分配到的排放量出售,若要增產則需額外購買,以進行總量控管,近來碳排成交價格達到每噸34歐元新高。此外,馮德萊恩已表明將推動碳關稅,要求進口商品支付與歐盟商品相同的碳價,預計於2023年推行,WTO正就此事與數個會員國磋商

「解決氣候變遷問題的同時,也有助於解決其他問題,置之不理只會讓它加速惡化」,範德賴恩說。若轉型順利,節能減碳將不再是負擔,反而成爲歐盟廠商的競爭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