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傳真-解析不確定環境下的投資之路
中國的動態清零政策短期內可能還將延續,因此,2022年中國GDP增速可能將低於4%,也就是說,很大可能無法達到政府設定的「5.5%左右」目標。
中國的抗疫之路
中國在過去兩年成功遏制住新冠病毒的傳播,但老年人口的疫苗接種率一直落後於亞洲其他地區,中國的疫苗接種率可能依然不足以支持放開動態清零政策。雖然嚴格的疫情管控措施仍在實施,但中國政府也在積極調適並採取更可行的辦法,中國可能在一段時期內繼續實施嚴格的邊境管控措施,2023年春季之前不大可能完全重開邊境。
在經濟成長放緩、就業市場疲軟的情況下,中國政府加大了政策支持的力度。中國政府表示將加快財政支出和稅費政策落地,也推出了多項信貸政策措施幫扶備受疫情衝擊的行業及企業,而多個城市亦放寬了限購政策並下調房貸利率。未來幾個月,開發商融資和預售資金監管規定有望進一步鬆綁。
對於中國創新科技行業非常重要的一點是,中國政府多次強調數位經濟是未來成長、產業升級和消費支出的關鍵驅動因素。這意味着未來將形成更爲穩定且具支持性的監管機制。
當然,監管放寬的性質和程度尚不明朗。逆週期政策的效果也可能因防疫限制措施而受到一定影響。但隨着中國政府致力於穩住經濟大盤,今年下半年經濟活動應會反彈。
不確定環境下如何投資
不確定性瀰漫的環境削弱了投資者情緒。不過,MSCI中國指數的遠期本益比低於10倍,表明估值已反映諸多利空。倘若政策面如我們的預期發展,則意味着中國市場最壞的時刻已經過去。
隨着全球利率走升,投資者在佈局成長型企業時需要更加耐心和謹慎。不過,中國大型科技企業的估值已顯著低於全球同類企業,風險回報頗具吸引力。長遠來看,目前的低碳轉型應爲中國和日本的綠色科技帶來結構性機會。
在亞洲其他地區,印度和東南亞重新開放邊境應會帶動經濟重現生機。服務行業(比如金融)是經濟重啓的受益者;隨着人員跨境出行恢復,勞動力錯配的情況應會有所緩解。泰國和印尼股市應受益於大宗商品價格上漲。
放眼股票以外,亞洲投資級債券殖利率已回升至5%附近。尤其是存續期較短的投資級債處最具吸引力,因短端利率計入了美聯準會激進升息。我們看好殖利率高於4%、存續期不超過五年的亞洲投資級債。在亞洲高收益債方面,投資者應保持高度精選,比如看好大宗商品和國企開發商發行的債券。
隨着美聯準會放緩升息步伐,我們預計美元強勢應會在2022年第三季見頂,隨後可能走軟。澳幣和紐西蘭幣等大宗商品貨幣應會表現良好,印度盧比則可能因經常帳轉差而繼續承壓。日圓兌人民幣可能上漲,因日圓跌勢或已見底,且目前日圓兌人民幣匯率位於七年低點。
總體而言,在嚴峻的宏觀經濟環境下,投資者尤其應注重確保充足的流動性(滿足不超過3至5年的支出)和全面多元化投資,切勿因一時的利空而忽略了潛藏的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