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傳真-投資者在下半年應穩舵前行

日本的結構性改變,帶動投資者對日股興趣升至數十年來高點,東證指數更創下33年來新高。圖/美聯社

今年上半年,「韌性」(resilience)成爲全球投資者最常提及的一個名詞。的確,多數主要市場的經濟成長都非常穩健,未受多國央行大舉升息以及美國銀行業震盪和債務上限談判的影響。

實際回報也相當強勁。全球股市已較去年10月低點上漲25%,標普500指數已扳回自美聯準會2022年3月開始升息以來的全部跌幅。同時,亞洲部分市場的表現在全球中名列前茅,比如日本、韓國和臺灣。

上述亮眼表現要歸功於各項因素之間的微妙平衡。隨着通膨逐漸回落且聯準會升息週期接近尾聲,截至目前美國得以避免陷入經濟衰退。與此同時,生成式人工智慧(AI)的熱潮推動股市走高,「七支飆升」的超大型科技股佔標普500指數年初以來漲幅的80%。

不過,在這種微妙平衡的背後,風險也若隱若現。美股目前似乎計入了較爲完美的經濟預期,因此,倘若美國和歐洲經濟硬着陸,利率在較長時間內維持高位,以及AI受到過度追捧,都可能成爲未來幾季逆轉股票漲勢的風險因素。

在這種背景下,固定收益的風險回報看起來比全球股票更具吸引力,全球股市在下半年可能持平或略微走低。但這並不意味着應該完全避開股票—正如去年表現不佳的股票成爲今年的強勢股,落後的股票在未來幾個月也具有不錯的追趕機會。

■亞洲新興市場處於有利位置

亞洲就存在這樣的補漲機會,該地區的經濟成長、政策和企業獲利前景都更爲有利。該地區最大經濟體(中國、印度、日本、東協)的獨特結構性趨勢,也帶來獨特的機會。

中國對今年全球經濟成長的貢獻可能接近一半。不過,第二季成長動能有所放緩,而且三年新冠疫情的影響仍未完全散去,民營部門情緒依然謹慎。預防性儲蓄繼續增加,家庭逐漸降低槓桿,企業大幅削減成本。

令人鼓舞的是,中國政府已果斷加大穩成長力度,比如意外下調政策利率和電動汽車補貼政策延長。我們認爲更多有針對性的政策有望出臺,以確保GDP成長超過5%的目標,7月底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將是政策基調的關鍵風向球。不過,由於中國政府對經濟成長採取「重質不重量」,不追求槓桿驅動的高速成長,我們認爲不太可能推出大規模刺激。

中國市場方面,低迷的估值已計入大部分利空消息,投資者的部位也較低,同時企業盈餘持續改善—這些因素都支持中國和新興市場股票在年底前有望實現兩位數反彈。主題方面,我們認爲優質國企將受益於結構性改革和股息前景改善,並預計競爭力較強的互聯網平臺將受惠於宏觀經濟復甦。目前人民幣實質有效匯率很低,下半年應會扭轉相對於美元的部分跌勢。

■印度、印尼值得期待

在其他亞洲地區,通膨快速回落、較早降息的可能性和結構性趨勢都有望提振消費支出。在這些有利因素的驅動下,北亞(韓、日、臺)以及亞洲新興市場(印度、印尼)今年的回報與中國的差異明顯。

特別是韓國和臺灣晶片製造商已受益半導體週期見底,AI驅動的樂觀情緒也帶來一定助力。但由於估值偏高,上行空間可能有限。因此,我們對該類股進行獲利了結,並將韓國下調至中性。

相比之下,印度採購經理人指數(PMI)處於多年高點且通膨逐漸降溫,爲今年印度放寬貨幣政策創造空間。從結構性角度來看,消費羣體龐大和基礎設施改善,也意味着該市場存在長期上行空間。本月,我們將印度上調至看好。

快速成長的東協國家也具備類似的驅動因素,外商直接投資(FDI)在過去十年翻倍。由於競爭激烈且資金成本飆升,新經濟股票估值已下調。不過,網路叫車等行業一年來注重提升盈利能力的舉措開始取得成效。印度、印尼和菲律賓的銀行盈餘成長較整體亞洲銀行股將高出一倍。

■日本重獲關注

首先,日本的結構性改變,帶動投資者對日股的興趣升至數十年來高點,東證指數創33年來新高。隨着通縮局面結束,未來幾年的名目經濟成長年率可能從1993~2019年期間的0.4%加快至2%。到2024年,日本實質經濟成長也可望超過美國和歐洲。

中期而言,倘若再通膨趨勢穩固且公司治理改革落實,日本股票的本益比可望重返「安倍經濟學」時代的水準。不過,這些驅動因素無法一步到位,而且繼年初以來強勁上漲後,我們認爲日本股市可能面臨獲利了結的風險。因此,我們建議對日本股票採取更爲精選的方式,看好大型銀行股、經濟重新開放的受益股以及進行業務重組的企業。此外,由於日本央行可能在第三季調整殖利率曲線控制政策,日圓也將受益於再通膨行情。

投資者在下半年應把握這些有利的亞洲趨勢,在尋求回報和駕馭全球風險之間取得平衡。經歷了紛繁複雜的上半年後,現在是重新審視投資組合的時機。就投資決策而言,正所謂平穩致遠,在諸多因素間取得平衡往往是致勝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