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人民幣快速升值不可持續

近期,人民幣匯率有所走強,引起市場普遍關注。如何看待人民幣匯率走勢?人民幣匯率近期波動會帶來怎樣影響?針對這些熱點問題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教授、中國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原司長盛鬆成30日接受了新華社記者專訪。

人民幣不具備快速升值的基礎

問:近日人民幣對美元即期匯率升破6.4。您如何看待近期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走強及其原因?

答:人民幣匯率有升有貶,雙向浮動已成常態。自去年下半年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即期匯率累計升值8.2%,並於去年末已趨於平穩,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在6.5附近波動。

這首先得益於我國率先控制住疫情、率先復工復產,率先實現正增長,其次是由於我國堅持正常的貨幣政策

2020年以來,除我國以外的全球主要經濟體均採取極度寬鬆的貨幣政策。美聯儲資產負債表從去年年初的4.2萬億美元激增至目前的7.9萬億美元。而我國堅持不搞“大水漫灌”,央行資產負債表基本穩定在38萬億元人民幣上下。

與此同時,中國成爲全球第一投資目的地。近年來,中美利差走闊,曾一度高達2個百分點以上。數據顯示,2020年外資增持境內債券達1861億美元,流入我國的直接投資(FDI)逆勢增至2120億美元,增長14%。境外資金大幅增持人民幣資產,也推高了人民幣匯率。

去年下半年人民幣匯率表現強勁,應當說已經充分反映了這些利好因素;去年末以來,沒有新的利好刺激,人民幣匯率表現總體穩定。但是,近日受一些不當言論誤導,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出現了一些超調現象

今年以來,美元指數先升後貶,近一個半月內下降2.2%,歐元日元對美元分別升值2.3%和貶值0.4%,但人民幣升值2.9%。尤其最近,美元指數已處於相對低位的90.00上下,美國經濟復甦快於歐日,美元指數再下行的可能性較小。根據市場規律,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也應相對平穩,但最近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屢創新高,表明市場存在超調現象。

問:今後一段時間人民幣匯率走勢如何?

答:當前人民幣過快升值有可能已經出現超調,未來看不可持續,也不符合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

首先,美國經濟下半年有望出現全面反彈,美元或隨之走強。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測,2021年美國GDP增速將達6.4%。同時,中美利差從去年的大幅走闊轉向收窄,熱錢涌入勢頭或有所收斂。

其次,人民幣匯率升值無法抵消大宗商品價格的上漲,不能成爲工具。大宗商品價格通常全球化定價,人民幣一定幅度的升值,對大宗商品價格的影響很小。本輪大宗商品價格上漲是全球(包括我國)供需關係和市場投機行爲造成的,不可能通過人民幣升值來抑制。

再次,人民幣匯率超調是短期投機行爲,不可持續。我國堅持對外開放,鼓勵長期資金投資,但要防止短期資金大量流入,推高人民幣匯率,削弱出口企業競爭力,擾亂我國金融市場和貨幣政策的獨立施行。

人民幣快速升值會衝擊中小企業

問:匯率單邊快速升值會對市場主體帶來哪些影響?

答:人民幣升值將減少出口企業利潤,尤其對中小企業的衝擊更大。實際上,企業一般希望匯率基本穩定,以避免匯率波動的干擾,無法專注生產經營

5月19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要保持貨幣政策穩定性和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合理引導市場預期。幫助市場主體尤其是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應對成本上升等生產經營困難。

匯率單邊快速升值還容易造成企業放逐其主營業務,轉而進行匯率套利,甚至匯率投機炒作,進而損害實體經濟。

問:從國際經驗來看,各國應對本幣升值有哪些有效工具?

答:針對資本流入短期激增的情況,有些國家曾採取多種政策措施冰島在2016年對部分流入外資收取高達75%的無息準備金儲蓄一年後降至40%。韓國在2011年開始對銀行非存款外匯負債收取“宏觀審慎稅”,時間越長,稅率越低,負債不到6個月,稅率高達1%。

我國有足夠的政策工具可以運用。去年10月以來,人民銀行在外匯市場供求基礎上,採取必要的政策和改革措施,引導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長期堅持有管理浮動匯率制度

問:如何看待當前我國匯率制度?

答:人民銀行完善以市場供求爲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這一制度在當前和未來相當長時期都是適合中國國情的匯率制度安排。

IMF公佈的其成員國的匯率制度具有代表性的有三種:硬盯住匯率制度、軟盯住匯率制度和浮動匯率制度。

2009年至2019年,實行軟盯住匯率制度(即類似我國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的國家和地區佔比從34.6%大幅提升到46.4%。這說明採取類似我國匯率制度的國家已越來越多。

人民銀行近期多次強調,要長期堅持以市場供求爲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合理引導市場預期,發揮匯率調節宏觀經濟和國際收支自動穩定器作用,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可見,未來人民銀行將注重正確的輿論和預期引導,人民幣匯率的走勢也將繼續取決於市場供求和國際金融市場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