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瑞東太學眼科 白內障智能導航手術啓新頁

專題企畫

圖、文/大學眼科提供

由大學眼科和上海瑞東醫院策略聯盟成立的太學眼科中心,進行了「Verion威力智能導航系統」的白內障手術!這給白內障患者帶來了極大的好處,從此,讓白內障手術躍進入了智能時代,是白內障治療技術的一次重大革新

此套「Verion威力揚智能導航系統」是由臺灣大學眼科(中國將註冊爲太學眼科)與上海瑞東醫院共同引進。而接受此項手術的幸運者是75歲的婁先生,因患有白內障、黃斑變性老花、近視、遠視與散光,及雙眼鹼性化學傷等問題,在大學眼科林丕容院長、瑞東太學眼科中心李俊主任、廖華萍博士吳玉偉博士等專業醫療團隊診斷分析下,依據患者本身情況和生活習慣等因素決定進行LenSX無刀飛秒雷射和Verion智能導航系統,並使用Toric高階散光晶體的手術!

此次手術主刀醫師林丕容表示,運用Verion威力揚智能導航系統,可自動提供患者的角膜弧度、K值與屈光情形,也能同步定位散光軸度,並計算規劃人工水晶體數值,對於使用高階多焦點、散光晶體患者的術後視力,可起巨大效果。而在手術過程中,能進行影像導引,讓電腦同步連線LenSx無刀飛秒雷射,於手術顯微鏡下,即時提供『動態追蹤定位』,讓醫師精確掌握,角膜切口、散光角度及人工水晶體的詳細位置,可強化手術安全及術後效果,使手術品質更臻於完美。

瑞東醫院太學眼科中心主任李俊指出,新型飛秒無刀雷射(LenSX),有別於用刀的傳統手術,全程無刀以雷射方式進行,再加上透過3D影像定位與光學相干斷層掃描(OCT),手術切口更微細精準囊袋製作也較圓滑平整,且因透過雷射分解水晶體,可大量減少超音波能量,避免角膜水腫,讓手術品質穩定、併發症機率更爲降低、術後恢復也更加迅速,大多在三天至一星期,就可恢復正常作息

參與此次手術的廖華萍博士說明,以往合併有老花或散光的白障患者,只能選擇單一焦點、球面的人工晶體,術後還是要搭配老花或散光眼鏡。而本次患者使用的Toric高階散光晶體,可把白內障、近視、遠視以及散光,一併處理。此外,現在還有新型的5合1多焦點晶體,可以同時解決老花問題,因此患者術後大多可以不需要依賴眼鏡,且因爲非球面的設計,能有效克服像差問題,提升對比敏感度有助夜間視力,讓視覺品質更佳。

最後吳玉偉博士也提醒民衆,白內障患者應跟醫師討論手術時機,而不是誤傳的等成熟後再手術。白內障若拖延過久,增厚的水晶體可能導致繼發性青光眼及其它眼疾,產生不可逆的視力損害,可能導致失明危機,只有及時、適當的施行手術才能減少這些風險的發生。

執刀醫師:林丕容

現任大學光學醫療集團總裁大學眼科總院長福建醫科大學教授大學醫療保健教育基金會創辦人學歷臺灣大學醫學院醫學系學士廣州暨南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博士臺灣大學 EMBA 管理碩士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