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世代”助力漢服“破圈” “交領右衽”傳遞文化自信

“即使行李已經滿滿當當,我還是硬塞了幾身漢服進去。”回憶起大學時出國留學前的場景西安女孩陳羽坦言,作爲中華民族傳統服飾,將漢服穿出國門有着特別的意義

近年來,隨着傳統文化電視綜藝影視劇熱播,漢服文化逐漸走入大衆視野,其中,作爲追求時尚,引領潮流的“Z世代”羣體,通過微博、微信視頻網站社交平臺使“漢服熱”“國潮風”不斷升溫。

作爲十三朝古都的西安,從明城牆大雁塔、從兵馬俑鐘鼓樓文化底蘊深厚、名勝古蹟衆多,令束髮盤髻、衣袂飄飄的漢服愛好者在此間盡顯“國風古韻”。

陳羽踏入“漢服圈”已有5年多,如今,將繼續赴俄深造的陳羽,決定多帶幾身漢服,她打算把漢服穿上俄羅斯街頭,向更多外國人直觀展示中國傳統文化之美。

如陳羽這般追求漢服“國際化”的中國留學生並不是少數。“Z世代”族羣已不習慣於“圈地自萌”的娛樂狀態,其更熱衷於將自己的愛好與文化展現於外。

中國女孩彭靜旋在法國街頭表演古箏已有三年多時間。表演時的她身着漢服,靈動飄逸,吸引大批路人駐足。“身穿漢服的表演效果很好,同時也感到這身衣服所承載的文化意義更加深刻。”彭靜旋對中新網記者說,隨着時間的推移,她的古箏表演開始被更多人看到,她也意識到對於中國文化的傳播,自己也可盡微薄之力。

彭靜旋的行爲也影響着身邊的人。她表示,自己許多學音樂朋友因此也開始向世界傳播“中國聲音”。每次街頭表演彭靜旋都會用視頻記錄並上傳社交平臺,如今她在網絡上已有數百萬粉絲。值得注意的是,在她的社交平臺主頁寫着一句話:“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數據顯示,中國漢服愛好者數量規模市場規模快速增長,2021年漢服愛好者數量規模預計達689.4萬人,市場銷售規模將達101.6億元人民幣。未來隨着“95後”“00後”逐步走上經濟舞臺,其有望成爲國潮消費主力人羣

現任關中書院禮樂文教部主任的龍旗,常年致力於普及國學禮樂教育,也曾在陝西多地創辦漢服公益組織。他認爲,年輕人對漢服文化的推廣和傳播現象傳遞着一種文化自信,也凸顯出中國傳統文化的生命力

中華文化數千載,至今依然對新一代的年輕人具備吸引力,令他們心生嚮往,這也體現出中國傳統文化的獨特性。”龍旗如是說。

陝西省社科院專家王曉勇表示,年輕人的審美與文化息息相關。“選擇漢服,一方面是由於年輕人的勇氣――只要是美的,他們就敢穿。另一方面,漢服體現了當代年輕人文化觀念的改變,這是他們內心對於傳統文化的依靠與訴求,傳統文化也爲他們帶來了一種認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