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國全球慈青齊聚交流 音樂學博士生髮願寫歌淨化人心

圖/慈濟基金會提供 文/林佳予

「2018年全球慈青日暨海外慈青幹部精進研習營」在12月21日上午開營,來自14個國家、超過6百位包含慈濟大專青年(簡稱慈青)、慈青學長、慈濟志工齊聚一堂,爲期6天的課程將翻成多國語言。翻譯組的窗口張王萱是美國匹茲堡大學民族音樂博士生,在6年前聽到一首慈濟歌曲後觸動了她的心,碩士博士論文都以「慈濟音樂」爲主題,她自許要爲慈濟作曲,用音樂淨化人心

來自14國包含慈青、慈青學長陸續抵臺參加「2018年全球慈青日暨海外慈青幹部精進研習營」,6天課程將分別以中文英文授課,其他語言全部由10幾位海外的慈青、慈青學長負責翻譯,有中翻英文、中翻印尼文、中翻菲律賓文、英翻中文。

▼▲「2018年全球慈青日暨海外慈青幹部精進研習營」在12月21日上午7點多於花蓮靜思堂開營。

負責翻譯組的張王才萱就讀美國匹茲堡大學民族音樂學博士班,從小學音樂的她會演奏小提琴吉他中阮、印尼傳統樂樂等,也會聲樂

張王才萱認識慈濟是在2012年就讀美國艾默裡大學時,在一個公益活動演唱而認識了美國慈濟志工闕美卿,闕美卿向張王才萱表示希望能在艾默裡大學成立慈青社,因此張王才萱成爲該校第一屆的慈青,之後也成爲社長當地慈青窗口。

張王才萱跟着慈濟志工參與定期發放、安養院關懷食物銀行發放,並在學校推動環保、省水、省電等,張王才萱印象最深刻的是跟着慈濟志工推動「《靜思語》入旅館」,過程中雖然彼此宗教不同,但因爲對方瞭解慈濟志工的善意而積極配合,讓她很感動。

▲▼翻譯組的窗口張王才萱(右)是美國匹茲堡大學博士生,大學時經常在校園宣導環保,張王才萱自許未來用音樂淨化人心。

有敏銳音感的張王才萱原本沒有宗教信仰,在2012年參加「全球慈青日暨海外慈青幹部精進研習營」時,在花蓮靜思堂迴廊聽到從《無量義經》摘錄32字的〈無量法門〉,一句一偈的「靜寂清澄,志玄虛漠…」觸動了張王才萱的心、感到很平靜,因此開始研究慈濟歌曲的影響力,也成爲佛教徒、受證慈濟委員

張王才萱在香港中文大學碩士論文就是以「慈濟音樂」爲主題的現代佛教音樂,分爲帶動歌曲、佛典經藏歌曲、偈文曲、大自然聲音等,張王才萱以慈濟浴佛爲例,典禮上的佛曲就是現代佛教儀式的呈現,能讓各國人民親近佛法,而慈濟歌曲不只是音樂,而是展現人文

張王才萱表示自己有跟其他國家慈青合作寫歌,但對自己要求高的她還未完成。原本從小想當醫師的張王才萱後來選擇了音樂,張王才萱自許未來幫慈濟寫更多歌曲,用音樂淨化人心。

慈濟基金會表示,全球各地慈青利用課餘時間投入志工服務,他們利用生命、更尊重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