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年慈濟宮 開啓漢字節新視窗

臺南學甲慈濟宮董事長文宗。(記者林志鈺攝)

臺南學甲慈濟宮的國寶級文物──葉王交趾陶之「胖瘦羅漢」。(記者林志鈺攝)

2008年開始的兩岸漢字節揭曉典禮今年首度離開臺北移師臺南學甲慈濟宮舉辦。對於年度漢字──「悶」,學甲慈濟宮董事長王文宗認爲,代表多數人真正的感受,由於疫情兩岸關係緊張,這一年,大家的確都很悶;他祈願,不只新冠疫情能儘快結束,讓兩岸人民恢復正常生活,同時也期待兩岸能恢復正常的交流,讓兩岸人民能越走越近、越走越親,大家心裡不再有恐慌,把「悶」的因素趕快去除掉。

王文宗表示,兩岸漢字節首次在慈濟宮舉行揭曉典禮,爲宮廟帶來歷史紀錄,希望兩岸媒體能借此機會慢慢品味慈濟宮400年的歷史氛圍

白礁祭典不忘本

王文宗12月中旬將再次到福建,親自發邀請函給祭祀保生大帝的宮廟,歡迎他們明年來學甲參加農曆3月11日(陽曆4月22日)舉行的「上白礁謁祖遶境祭典」。

上白礁祭典就像古代版的「我想回家」。1661年,福建泉州同安縣白礁鄉積善裡(今福建省漳州市龍海市角美鎮居民李勝自家鄉白礁慈濟宮迎「開基保生二大帝」神像,隨鄭成功部將陳一桂來臺,從學甲頭前寮的將軍溪出海口登陸,安奉在學甲下社角

剛開始,學甲慈濟宮信衆每年都會冒險渡海回白礁祖廟進香,但後來,由於康熙實施海禁,加上日據時期禁止信衆回大陸,信衆每年只能在當年的登陸點遙祭祖廟,形成「上白礁」的祭祀活動

兩岸親情永不斷

王文宗在兩岸漢字節活動上致詞時特別提到,「上」白礁就是:想「回」白礁,而每年的上白礁祭典一定有水祭和火祭儀式;水祭代表的是「飲水思源」,不要忘本,而火祭代表的「薪火相傳」,不要忘了我們從那裡來;上白礁祭典數百年來從未間斷過,象徵中華民族血脈臺灣這塊土地上生生不息。

世居學甲的王文宗還記得,30多年前,兩岸民間剛恢復交流,慈濟宮的信衆就破除萬難回到白礁祖廟祭拜,看到祖廟破敗,就自發募款重修,短短几天就募到200多萬人民幣,然後由信衆分別帶回祖廟;不管政治人物如何幹預,不管兩岸政治氛圍如何緊張,這種像兄弟姐妹一樣的親情是永遠不會被切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