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歲以上長者「每5人就有1人」骨鬆 身高變矮、駝背等警訊注意

▲預防骨鬆要多曬太陽。(圖/達志示意圖

記者洪巧藍臺北報導

每年10月20日爲世界骨質鬆日國民健康署調查75歲以上國人,每5人就有1人骨質疏鬆。國健署提醒,骨質疏鬆症早期大多沒有明顯的症狀,可能只出現身高變矮、駝背外觀變化,許多民衆都不以爲意,把它當成老化現象,但只要跌倒,或是突然過猛外力,就可能造成骨折

根據國民健康署2015-2018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 對50歲以上民衆量測骨質密度結果發現伴隨年紀增加,骨質疏鬆症者隨之增加,且女性比例高於男性,50-64歲男女性分別爲4.6%、6.8%;65-74歲男女分別爲5.7%、18.3%;75歲以上男女分別爲19.4%、29.3%。

世界骨質疏鬆基金會IOF訂定「這就是骨質疏鬆症(That’s Osteoporosis)」爲今年世界骨鬆日宣導主題,強調骨質疏鬆症對骨折的直接影響,會產生疼痛殘疾、失去獨立能力及失能等情況,嚴重影響生活品質。不過,若能在年輕時期能多增加10%的骨密度,就可以使骨質疏鬆症的發生延緩13年。

國民健康署呼籲,骨質疏鬆症是可預防的,應從年輕時開始儲存骨本建議應該均衡飲食、多做戶外、負重運動並且瞭解本身是否有風險因子

在各年齡層階段攝取均衡且足夠的營養素來維持骨骼健康,建議多攝取骨骼健康所需鈣質維生素D及蛋白質食物,如乳品類、高鈣豆製品黑芝麻深綠色蔬菜

可於清晨或黃昏時曬太陽,身體需要透過適當日曬來活化維生素D,及促進鈣質吸收,並搭配荷重運動,如:慢跑、跳舞、登山、舉啞鈴操等,增加骨密度和肌肉強度,幫助改善身體的協調與平衡,降低骨折的風險,並儘量避免吸菸、酗酒、熬夜等生活形態

父母曾發生過骨折,尤其是髖骨骨折,則個人患有骨質疏鬆症的風險也會提高,另外,服用類固醇藥物者或停經後婦女卵巢切除或45歲之前提前更年期的女性,應要注意自身骨骼健康,避免骨骼變得脆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