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嬤養的米其林寶寶好可愛? 來看看嬰兒肥的危險性!
寶寶的嘴邊肉(腮幫子)與大腿球,總是圓鼓鼓、一節一節的,讓人忍不住多捏幾把,您知道嗎?人類嬰兒的身體內,約有20%左右的脂肪,用以供給大腦與其他肢體發展所需的熱量,大約到了1歲,寶寶的嬰兒肥會漸漸消失,雖然看起來比較沒那麼討喜,但如果寶寶繼續米其林下去,可是會有負面影響的。
根據CNN報導,2017年全球超過20億人口有過重問題,隨着時代進步,我們已經知道嬰兒肥不能肥過頭,否則會阻礙寶寶的肢體發展,並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一般來說,嬰兒肥將隨着寶寶長大而慢慢消失,如果大人培養孩子不好的進食習慣,會導致孩子成爲易胖體質,嬰兒肥不但不會消下去,還會成爲病痛與社交障礙,阻礙他們未來的發展。
寶寶過於肥胖大致上有兩個原因,一是遺傳與家庭影響,二是後天進食與運動習慣。
由第一點來說,如果父母本來就過重,那寶寶的先天體質,極容易帶有肥胖基因,等到嬰兒滿4個月,開始嘗試副食品後,若大人沒有自覺,按照自己的偏好,選擇給予一樣看似美味,卻隱藏高熱量的食材,並加重調味、用炒炸代替蒸煮,將造成孩子的喜好跟食量與父母相仿,體型當然也容易一模一樣。
「妳家寶寶好大隻喔,怎麼養的啊?」乍聽起來這是一句讚美,但養孩子不是養豬,豬是要宰殺來吃的,不能這樣比大隻!大人不正確的餵食觀念與方式,是造成兒童肥胖的元兇,小時候胖幾乎等於長大胖,如果孩子的食量真的不小,請務必培養他們足夠的運動習慣。
除了健康問題外,肥胖帶來的困擾,還包括情緒與人際關係障礙。學齡前,寶寶還小,比較看不出來,等到孩子入學後,與外界的接觸變多,心理層面的影響會漸趨明顯,包括同儕歧視、容易自卑,這將讓孩子變得孤僻、低自尊,對同學產生疏遠行爲,或是強裝開心果,來換取朋友的認同與不排斥。
各位家長們,我的父母都不瘦,遺傳加上不正確的生活習慣,造成現在看起來圓潤卻很不健康的我,有了前車之鑑,我對於女兒的飲食非常注意,雖不是皮包骨,但也絕對不是個小胖子,我有3個心得要跟大家分享!
1、從嬰兒副食品時期,就慎選給孩子的食物,儘量不加調味料,並採取多樣化種類來提供。
女兒滿2月的時候,開始嚴重厭奶,於是我早就打定主意,從4個月開始吃副食品,當時,我做了一張表格,清楚規劃每餐副食品的材料、準備量、進食量、寶寶喜好、製作日期等等。
起初的3個月,我幾乎每3天會變換一次食材,主要食材不重複,不加調味料,除了試過敏以外,就是培養孩子什麼都吃的習慣,偶爾有碰到過敏起疹子,或是寶寶特別不肯嘗的,就略過幾天再試一次。
這樣的方法,讓我的孩子不太會挑食,反而是現在到了幼稚園,看到同學東挑西挑,纔跟着一起倣效。
2、控制孩子吃進去的熱量。
我不是一個會算熱量的媽媽,而且我們多是外食,但在選吃什麼的時候,會挑非油炸、非再製的餐點,以「原型食物」沒有過度加工的食物爲主,還會請老闆少放調味料,像我家附近的滷味攤,都知道我是直接切、不加任何調味的,因爲製作滷湯已經有很多人體要代謝的素材了。
正因此,陪着孩子一起用餐的我,也越吃越清淡,我是遺傳基因大於生活習慣,體型看不出來有改變,但女兒有差,她精力十足、身材適中,絕非柔弱的小蘿莉,這讓我相當驕傲。
3、培養孩子的運動習慣。
我幾乎每天都帶孩子去公園跑跑,除了消耗她旺盛的精力,我十分重視培養她的肢體協調與運動習慣,因爲,人到中年,才知道原來健康是一切的根本,擁有再好的思考跟能力,如果沒有強健的身體,一切將淪於空談。
雖然平時我們吃得清淡,但假日帶孩子出遊,有些地方還真的只有速食可以選擇,此時,除了堅持不給碳酸飲料,我也只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多帶她到公園跑跳,好把這些身體的負擔代謝掉。
身爲媽媽,我們要替孩子的長遠做打算,很多人不明白,會插嘴說:「一點調味都不加,不是很難吃嗎?」其實,這一切都是習慣問題,我吃食物的原味,久了自然可以分辨哪些食材合胃口,照樣可以享用大餐,但如果健康毀壞了,可是用再多的錢都彌補不回來的,不可不慎啊!
★ 我是不婚媽媽「焦糖綠玫瑰」,唱片線記者出身,現職網路專欄作家。從小在傳統菁英教育之下成長,心思細膩敏感的我,如何邊工作、邊教養那精力旺盛的牡羊女兒DAHLIA呢?期待與您分享我的堅持:「焦糖綠玫瑰caramelgreen」粉絲團、「焦糖綠。玫瑰caramelgreen」部落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