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稅新制看過來!明年3大必知減稅利多 5月報稅小確幸增溫

▲明年報綜所稅有3利多,相關民衆可以檢附證明運用,達到減稅的小確幸。(圖/記者湯興漢攝)

記者吳靜君臺北報導

政府提高4大扣除額,包含標準扣除額、薪資扣除額、身心障礙扣除額以及幼兒學前扣除額,民衆今年報稅時很有感之外。迎接新的一年到來,政府再增加3大減稅利多,民衆可以準備相關的檢附文件、明(2020)年報稅時檢視是否可以運用,讓自己的小確幸溫暖再升級。

一,林若亞條款上路 薪資扣除額可以覈實減稅

今年7月已經公佈修正所得稅法,未來薪資扣除額可以二擇一,一爲定額減除20萬元;或者是可以選擇覈實扣除(又稱爲林若亞條款),其適用範圍及認定辦法如下包含職業專用的服裝費,包含購置、租用及清潔費等;職業所需的進修費用;以及職業所需的工具,其效能非2年內所能耗竭且支出超過8萬元者,前述三項可以扣除的各爲所得的3%爲限。

北區國稅局舉例,以某甲的薪資收入900萬元,今年若自費購買設計軟體90萬元,甲君可列報職業上工具支出上限爲27萬元(900萬元×3%)低於實際支出按平均法分3年免列殘值攤提折舊30萬元,但高於當年度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20萬元,甲君可檢附相關證明文件自其薪資收入900萬元中核實減除必要費用27萬元,多了7萬元的可扣除額,申報薪資所得就變成了873萬元。

二,長照扣除額 每人每年12萬元

納稅義務人、配偶或者是受扶養的親屬,若有符合衛福部公告須長期照顧的身心失能者,明年申報所得稅時,每人多12萬元可列報長照扣除額。

但是民衆應該檢附的證明文件包含,如果有聘僱外籍看護工,就可以檢附聘僱許可函;如果在家自行照顧者,可以檢附病症失能診斷證明暨巴氏量表影本或者是若符合特定身心障礙重度等級項目或鑑定向度之一,就可附身心障礙證明、手冊等。

▲申請長照扣除額應檢附的文件。(圖/財政部提供)

如果符合長服法失能等級爲第2級至第8級且使用長期照顧給付及支付基準服務者,只要檢附今年度使用服務的繳費收據影本、註記特約服務單位名稱、失能者姓名身分證字號及失能等級等資料

入住住宿式服務機構全年達90日者,檢附入住累計達90日的繳費收據影本,並註記機構名稱住民姓名、身分證字號、入住期間及牀位類型等資料。

國稅局洽相關單位 已歸戶者可以不用再行檢附

爲了提升便民服務,國稅局已洽衛生福利部勞動部及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等相關部會蒐集長照扣除額資料,納稅義務人在明(2020)年5月報綜所稅時,可利用自然人憑證、「健保卡及密碼」、電子憑證下載扣除額資料;或至國稅局臨櫃申請查詢扣除額資料,如已包含經稽徵機關歸戶的長期照顧特別扣除額資料,報稅時就不用再行檢附上列證明文件。

此外,考量長照扣除額第一年實施,爲顧及民衆權益,政府彈性放寬第一年取得「病症暨失能診斷證明書」之時程,身心失能者只要於明年申報所得稅截止前(2020年6月1日)前至勞動部公告的醫療院所進行專業評估,取得符合得聘僱外籍家庭看護工資格的「病症暨失能診斷證明書」,即可於5月報稅時享有長照扣除額。

三,基本生活費增加4000元達17.5萬元 低所得者享受更多小確幸

財政部公告(2019)年度每人基本生活所需之費用金額爲新臺幣17.5萬元,較去(2018)的17.1萬元,增加了4000元,民衆明(2020)年5月申報綜合所得稅時適用。

依財政部估算,如果家裡有2名子女就讀大學的四口之家,基本生活費總額就是70萬元(17.5萬×4)。但是該家庭的稅額有35.2萬元(8.8萬×4)、標準扣除額24萬(夫妻每人12萬元)、儲蓄投資若有1萬元扣除額、教育學費有5萬元的扣除額(1人最高可扣除2.5萬元,兩名子女爲5萬),合計就是65.2萬元的扣除額。與基本生活費70萬元相比,差額就有4.8萬元還可以扣除。如果跟前一年相比,該家庭明年可扣除的差額就是3.2萬元,增加的可扣抵稅額1.6萬元,省稅達800元以上。

▼育2大學子女,基本生活費調高至17.5萬元,可扣抵的差額。(圖/財政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