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入駐 讓汽車芯片商少了後顧之憂

現下,芯片成爲了汽車行業最敏感的一根“神經”。而對自主汽車芯片企業而言,他們面對的市場挑戰並不輕鬆。如何爲汽車芯片供應鏈自主可控提供助力?保險機制“上場”了。

6月11日,國內首個汽車芯片保險機制正式出爐,首批企業在京簽署保險合同。“此次在工信部等有關部門支持下推出的汽車芯片保險保障機制,目的在於推動國內芯片供應商整車和零部件企業以及保險公司,通過‘市場化爲主+政府有限支持’的創新方式,解決企業對國產汽車芯片所擔憂的問題。”國家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中心總經理中國汽車芯片產業創新戰略聯盟秘書長原誠寅向《中國汽車報》記者表示。

保險公司推出汽車芯片保險

“以往是擔心國產芯片質量性能、壽命等指標不穩定,現在情況得到改善,如果再有保險機制做保障,就會給我們增添更多底氣。”浙江辰興汽車電子有限公司採購經理石超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

“針對企業實際需求和汽車芯片應用的瓶頸難題,我們推出了這款專門打造的保險。”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人保”)北京市分公司相關負責人霍經理介紹稱,該款保險擔保的兩種情況:被保險人制造銷售的汽車芯片產品因存在原材料缺陷、工藝缺陷、製造缺陷前提下,一是導致購買者單位在操作、使用中發生事故,造成第三方人身傷亡或(和)財產損失;二是依法應由被保險人承擔的修理、更換、退貨等銷售合同中約定的經濟賠償責任

具體而言,該款保險按照合同將對涉及汽車芯片設計、供應、使用等環節中出現的問題給予保險,一是在芯片設計環節,對芯片設計存在缺陷或失敗造成的損失;涉及的知識產權糾紛等情況適用質量安全責任保險科技項目研發費用損失保險。二是在供應鏈履約環節,芯片代工廠的交付風險,包括時間、良品率等因素;第三方供應設備,系統的安全可靠性、製造缺陷等情況,適用合同履約保證保險、質量安全責任保險。三是設備生產控制環節,由於控制模塊造成的事故或損失,適用質量安全責任保險。四是市場消費使用環節,包括質量問題召回;發生事故造成人身、財產損失的,適用相關保險。

而針對汽車芯片研發設計環節的特點,中國人保還有針對性地推出了“科技項目研發費用損失險”。霍經理表示:“該保險涵蓋某些特定原因,如企業經營困難,或核心研發人員出現問題,或核心設備故障,或知識產權糾紛造成的科技項目無法按時完成,保險公司將賠償企業相關的研發費用,與質量安全責任保險一起構成雙重保障,讓企業甩開包袱去創新。”

據悉,保險公司還結合實際,根據汽車芯片供應商的不同需求,打造了個性化的保險方案。“投保企業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來選擇1年期或5年期的保險,而且承保條件、賠償限額,以及相關的免賠率等要寫進合同的內容,與保險公司協商決定。”中國平安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平安產險”)有關負責人說。

黃石北斗產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業務經理馬剛告訴記者:“有了這些保險機制,將破解瓶頸難題,爲推進國產汽車芯片上車應用提供堅實的保障,也可讓使用自主汽車芯片的企業消除擔憂。”

爲國產芯片應用保駕護航

“用進廢退”是汽車芯片的技術進步之道。“汽車芯片在應用中不斷髮現問題、修正問題,經過‘磨合’後,品質才能持續提升。”華東新材料技術研究院研究員林澍文認爲,如果有了良好的汽車芯片,企業沒有機會實際驗證和應用,也就失去技術和產品提高、改善的可能;反之,如果企業獲得了驗證和應用的機會,就有可能發現不足、加以修正,從而進入良性循環,向一流水平邁進。

“車企和零部件供應商擔心,國產汽車芯片不像國外產品已在市場上大規模應用,潛在風險未知,萬一出現問題,自己作爲下游企業將直接受損。有鑑於此,它們往往更願選購成熟的汽車芯片,因爲產品質量更爲可靠。”在國家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中心副總經理鄒廣纔看來,一款車規級芯片要經過2~3年的嚴格評價測試才能進入市場,門檻較高;而如果國產汽車芯片研製出來,車企和零部件供應商不提供應用的機會,芯片技術和產品就沒法進步。

“汽車芯片保險在產品研發設計方面爲我們提供了極大保障,將使芯片企業、車企和零部件供應商均免除後顧之憂。我們也會藉此機會加倍努力,爲行業提供更好的汽車芯片產品。”北京君正集成電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京君正”)副總裁李鶴表示,目前正是國產汽車芯片的機遇期,相關企業要不斷修煉內功、提高產品質量,爲解決汽車行業缺芯”難題努力。

據介紹,北京君正通過對美國芯片商ISSI及其下屬子品牌Lumissil的併購,擁有了完整的存儲芯片、模擬芯片產品線,經過幾年的努力,在車規級芯片方面取得了成功,可提供智能網聯、人工智能等方面的車規級芯片產品。

“自去年汽車芯片短缺問題出現以來,整車及零部件企業對國產芯片的態度就逐漸發生改變,以前是採購國外的多,現在對大於65nm的常規國產汽車芯片能用就用、即使漲價了也不太在意,只是多做些驗證,以保證芯片上車的質量。”石超表示,有了保險機制,國內汽車行業使用國產汽車芯片就多了一層保障,也會提高整車及零部件企業選用國產汽車芯片的積極性。

完善產業生態支持芯片騰飛

記者瞭解到,每輛汽車上的芯片價值正在大幅提升,尤其是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芯片用量已是傳統燃油車的數倍之多。

汽車產業向‘新四化’轉型以及‘缺芯’的現狀,給國產汽車芯片帶來了新機遇。”華泰證券分析師彭松林向記者表示,國內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對相關芯片的需求量越來越大,而自動駕駛的落地有賴於高質量芯片。按照規劃,到2025年,國內L2+級自動駕駛汽車將達到250萬輛以上;到2030年,L4級以上自動駕駛車輛也會走向量產。這些車輛所需的相關芯片需求量將大幅增長。

鄒廣才談到,國產汽車芯片產值的全球佔比不到5%,2019年全球汽車芯片市場規模約爲3100億元,國內車規級芯片產業規模不足150億元,而同期我國汽車產業規模佔全球市場的30%以上。

“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汽車芯片領域存在的市場矛盾,即國產汽車芯片目前難以滿足整車及零部件企業的需求,在應用、技術、性能、產能上都迫切需要提升。”彭松林認爲,保險不僅將解決汽車行業尤其是汽車芯片企業面臨的現實困境,也會爲保險業開拓新的空間。他表示,車險作爲財險公司的第一大險種,受車險綜改的影響,今年以來保費收入表現低迷,非車險領域將成爲其業務突破口。圍繞汽車芯片研發應用推出的保險新品種,或是保險業一個新的“風口”。

目前,中國人保、平安產險、太平洋保險等保險公司皆已參與到國內汽車芯片保險業務之中。它們計劃以汽車芯片產業鏈爲主體,結合正在推進的汽車芯片保險體系的搭建,統一設計覆蓋全產業鏈的責任風險的保險方案,解決產業鏈各環節責任界線不清、理賠難等問題,從根本上提升市場對國產芯片的信任度

汽車芯片產業鏈很長,從設計、流片,到測試、認證,還有一個較長的應用環節。國內汽車芯片企業需要一個完善的產業生態提供支持,保險便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環。“近一年來,汽車行業飽受芯片短缺之苦,整車及零部件企業對芯片求之若渴,通過保險手段解決芯片供應鏈和產業鏈中存在的各類問題恰逢其時。”彭松林認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