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園:不躺平,全力自救

中國房地產在經歷了2年多陣痛期,在復甦的道路上,任重而道遠。

今年第一季度,全國多城樓市在經歷了短暫回暖後快速下滑,尤其5月份以來的萎縮程度超出業內預期,多數企業銷售連續三個月環比下滑。7月份,百強房企實現銷售操盤金額3504.3億元,環比下降33.5%,同比亦大降33.1%,降幅較上月進一步擴大。

這樣的市場環境,讓本已不富裕的行業,愈發艱難——今年上半年,除了已經進入債務重組的企業,民企暴雷之聲依舊不斷,這些企業裡有多番展期後首次違約的,也有連環違約的。

不少人把仍未出現公開市場違約的碧桂園,視爲了地產行業最後的希望。銷售、融資、償債、利潤、交付…碧桂園的一舉一動,都會被放大剖析——它已不僅是民企的指明燈,也是整個行業能不能重拾信心的關鍵參照。

近期,市場上出現了諸多碧桂園的“負面”消息,引發了所有關心中國房地產業的人們再次焦慮。昨晚,碧桂園直面市場,公開對這些風聲做出瞭解釋與迴應。

市場銷售仍未好轉

優質房企風險劇增

8月10日,碧桂園發佈盈警及內幕消息。根據公告,2023上半年,碧桂園預計未經審計的虧損額度大約介乎約450億元至550億元。

其實企業虧損,已經不是行業的新鮮事——據wind統計,截至8月4日,68家披露了上半年業績預告的A股房企中,有38家房企均預計虧損。也就是說,已披露業績預告的房企中,超過半數房企預計虧損。

甚至不少央企、國企,也出現了利潤黑洞。

而導致這一結果的原因,也基本一致——碧桂園在公告中提及,上半年預計淨虧損主要是由於房地產行業銷售下行的影響,導致房地產業務結轉毛利率下降,物業項目減值增加,以及外匯波動造成預期淨匯兌損失所致。

數據顯示,自2021年上半年全國樓市新一輪調整以來,市場低迷已超過兩年,在此期間,全國多數城市一二手房成交大幅縮水、規模房企銷售普遍下滑,尤其是2022年7月停貸潮,對民營房企的品牌和聲譽構成前所未有的衝擊,銷售去化愈發艱難。

2022年,TOP100房企實現權益總銷售金額5.02萬億元,同比減少45.1%。

而步入2023年,全國多城樓市在經歷了第一季度短暫回暖後快速下滑,尤其5月份以來的萎縮程度超出業內預期。整個上半年,前100房企實現累計權益銷售額22975億元,同比繼續下降4.8%。

具體到碧桂園上,今年上半年,碧桂園共實現權益銷售金額1287.6億元,同比減少約30.4%。其中,6月單月,碧桂園實現權益合同銷售金額約160.0億元,同比下跌約53.6%。

進入下半年,市場銷售仍未見起色——7月,TOP100房企實現銷售操盤金額3504.3億元,單月業績規模創近年新低。單月業績同環比雙降,環比降低33.5%、同比降低33.1%,同比降幅較上月進一步擴大。

其中,碧桂園7月單月實現權益銷售金額121億元,連續第四個月環比下降,同比下降60%,較2021年下降78%。

融資環境持續惡化

坦言遭遇流動壓力

銷售不暢,加上再融資環境持續惡化的影響——2023年上半年,80家典型房企的融資量爲2965億元,同比下降30%。

而7月,80家典型房企的融資總量爲499.74億元,環比減少10.1%,同比減少至46%,且發債僅集中在國企央企或優質混合所有制企業。

民營房企再融資陷入半停滯狀態。

就算是“模範生”碧桂園,今年上半年,也只成功發債了17億元。直至7月下旬,才又獲得金額分別爲35.8億港元及3.9億美元的雙幣定期貸款融資。

也就是說,截至目前,今年以來,碧桂園合共獲得了78億元人民幣的融資。

這對於維持碧桂園這樣體量的企業來說,幾乎是杯水車薪。

碧桂園在公告中坦言,確實,“公司賬面可動用資金持續減少,出現了階段性的流動壓力”。

對此,碧桂園的管理層進行了深刻反思,認爲自身對本輪市場調整週期雖有預判,但對市場下行的深度、烈度和持續度估計不足,未能及早做出更有力度的應對措施,未能洞見房地產市場供求關係已發生重大變化,對三四線及更低線城市投資比例過大、負債率壓降速度不夠等潛在風險的認識不夠深刻、化解行動不夠及時有力。

已全力自救3年

多舉措維持經營穩定

其實,自2021年,房地產行業步入了前所未有的困難時期以來,碧桂園已經採取過多項措施全力以赴自救,以對抗行業寒冬,竭盡全力保障現金流安全:

對外以“最小代價,最大價值”爲目標,加快銷售回款和應收債權回收,拓展融資,努力盤活大宗及難去化商業類沉澱資產;對內最大限度削減支出,以銷定產,嚴控無效產能、壓降各項非核心非必要的經營支出,加強費用管控,精簡組織架構,高管帶頭降薪,嚴控銷管費用等,銷管費用佔收入比例自2017年到2022年連續6年下降。

與此同時,該公司大股東對碧桂園經營全力支持——上市至今,公司控股股東及其家屬已通過借款、增持股票、購買債券、以股代息等方式合計支持本公司摺合約386億港元且從未減持股票,其中向公司累計提供摺合約66億港元的無息無抵押借款。

這些舉措,支撐碧桂園走到了現在。

數據顯示,2020-2022三年,碧桂園籌資活動中的現金流均呈現淨流出狀態,流出額分別爲541.36億、129.04億和586.88億,起有息債務總額亦從2019年高峰期的3696億下降至2022年的2713億,淨減少額度接近1000億,這些債務的償還大部分來自公司內部自有資金。

截至目前,碧桂園仍未出現公開市場違約。近期,公司仍然在現金資源緊張的情況下,堅持完成了“21騰越建築MTN002”、“21騰越建築MTN003”、“20碧地02”及“19碧地02”等債券的兌付,合計兌付本息規模58.9億元,充分顯示公司在保剛兌信用過程中的堅定立場。

此外,碧桂園也在一直在竭盡全力堅守保交付的信用底線——2022年全年及今年上半年分別按期交付了70萬套、27.8萬套房屋,位居行業首位,且遠超第二名和第三名的交付總和。

然而,在市場銷售下滑、融資渠道受限的雙重擠壓之下,碧桂園現金餘額大量消耗,在硬扛了近兩年之後,最終出現階段性流動壓力。

有業內人士評論稱,碧桂園能堅持到最後已非常不易,畢竟那麼大的體量,在市場下滑如此劇烈的背景下,若非公司多年來一直堅持嚴格的現金管控、合理的槓桿水平,恐怕早就已經出現債務違約了。

成立專項工作小組

守住民企示範底線

儘管“遇到了公司自成立以來最大的困難”,但碧桂園不“躺平”,將採取有力有效的措施,努力扭轉當前的困局。

據悉,目前,碧桂園已成立由董事會主席楊惠妍任組長的專項工作小組,將工作重心聚焦於“保交付”、化解階段性流動壓力、保障經營有序開展三個方面,儘快渡過難關。

具體包括,採用專款專用、嚴格管理預售監控資金等方式,切實保障全國範圍內項目的運轉並完成保交樓任務;與各持份者溝通,並考慮採取各種債務管理措施,積極化解階段性流動壓力。此外,公司也將盡最大努力做好銷售,盤活酒店、寫字樓、商鋪等沉澱資產,精簡組織、減少行政管理費用開支,改善經營效益。

有房企融資部門內部人士評價稱,碧桂園整體資產質量、運營能力及盈利能力仍然良好,之前還獲得中債增全額擔保發行大額債券。它當前面臨的困境是在行業回暖速度不及預期的情形下,短期內債券集中到期而產生的暫時流動性困難,並非公司持續經營能力出現重大風險。

IPG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也認爲,碧桂園的資產狀況和財務狀況優於很多房企,是有機會獲得轉機的。

據統計,截至2022年底,碧桂園仍有1.2萬億元的可售資源,3096億元的淨資產,淨負債率40%,

一位業內人士認爲,不同於資不抵債的出險房企,碧桂園的公司資產足以覆蓋所有有息債務,流動性不足只是階段性的問題。

眼下更嚴重的問題是,碧桂園的真實處境,或將引發更大的蝴蝶效應。

分析人士指出,碧桂園是受到監管部門支持發債的示範性優質民營房企,也是目前千億房企中碩果僅存的兩家民企之一。包括示範房企在內的民營企業大面積遭遇流動性難題,說明這已不僅僅是企業個體經營不善的問題,而是進一步折射出民營房企所面臨的流動性困局,應該引起監管層的重視。

若碧桂園的流動性問題無法得到妥善解決,很可能引發新一輪的信仰崩塌,導致民營房企所剩無幾的陣地也失守。例如,近幾日,雅居樂、新城控股等公司的債券,也都被“連鎖反應”,錄得了較大幅度的下跌。

專家表示,穩地產,不僅能穩經濟、更能“穩就業、保民生”,穩地產的首要是穩市場主體。而目前中國房地產市場的銷售額有超過8成是民營房企提供的,因此穩主體的核心是穩民營房企。

民營房企若是大面積陷入生存困境,將難以維護房地產市場的平穩健康發展和良性循環。但目前的政策落地情況並不足以支撐民營房企的基本面改善,加速融資等相關支持政策的落地,已經迫在眉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