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如何課稅 關鍵在明年金管會定義

▲比特幣、虛擬貨幣將納管,如何定義外界都在看。(圖/免費圖庫pakutaso)

記者吳靜君臺北報導

金管會明年6月將訂定ICO(虛擬通貨首次發行),未來如何課稅資誠會計師事務所金融產業服務陳麗媛表示,明年金管會如何定義將是相當重要,例如是預收的貨款挖礦時就要課稅還是實現了獲利要課稅,這些仍需要關注明年法規出爐。

目前財政部針對數位貨幣、虛擬貨幣,大多是向交易平臺課徵手續費課徵營業稅與營所稅,根據財政部統計,數位貨幣交易平臺有收手續費,財政部有課徵營業稅與所得稅,根據財政部的資料顯示,近3年財政部課得1,000萬元左右的營業稅、所得稅則有400多萬元;至於綜所稅則是個人所得。

有關於綜所稅部分,目前財政部認爲可視爲財產交易所得,比特幣被定義成虛擬通貨、可視爲虛擬財產。計算方式則如同藝術品財產,以售價扣除成本之後,併入綜所總額計稅,再看個人綜所稅率核課

資誠金融產業服務副營運郭柏如說,ICO未來將還得面臨洗錢防制、資安挑戰

近年來ICO籌資規模持續攀升,從 2016 年全球募資項目只有51筆、金額1億美元,到去(2017)年募資項目筆數已經達456筆、金額至65億美元,今年前10月募資項目已達904 筆,募資金額已經達215億美元,顯示ICO已經儼然形成一個可觀的市場

郭柏如指出,區塊技術因少了中介者,可降低成本,並進一步提升透明度並追溯來源,未來金管列入管制後,可望進一步提升虛擬通貨的運用範圍

央行日前就針對虛擬貨幣列出六大風險直指虛擬貨幣耗時不具最終清算;耗電量高不環保;易遭不法使用;交易平臺易受駭、詐騙損失不易求償;易受人爲操控,價格波動大;種類多且優劣難辨,削弱投資信心

但對於央行的看法,業者皆不認同。BITPoint Taiwan 執行長郭雅寧表示,現在的交易平臺業者,只要交易超過50萬就要把資料提給銀行,她強調,投資比特幣同樣要被檢驗。MaiCoin則認爲,外界常常質疑比特幣恐淪爲洗錢工具,但是沒有比特幣之前,人們是用現金鈔票犯法,卻沒有人質疑鈔票的合法性,但其實虛擬通貨與一般通貨一樣,端看如何使用,關鍵在於如何使用情況並非工具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