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說臺灣蝦蝦不好了!漁業署揭「3大機制」把關:N個政府單位給你靠

漁業署強調,消費者可以放心買蝦蝦,安心吃蝦蝦。(圖/記者許展溢攝)

記者許展溢/臺北報導

館長陳之漢日前在直播中提到「養蝦的哪個不用藥」,引起各界議論,更因此和《關鍵時刻主持人劉寶傑農民林佳新槓上。漁業署今(26日)在臉書發文表示,國產鮮蝦是有透過「3大機制」把關,消費者可以放心買、安心吃。

漁業署臉書先是提到,「臺灣蝦不好?簡直瞎到爆!」,接着說明,其實國產蝦透過3大機制,包括漁業署「未上市水產產地監測計劃」,近3年抽驗蝦蝦合格率達99%以上。其次是,漁業署、防檢局和各地方政府攜手超用心輔導管制,讓水產養殖業者清楚正確用藥觀念,以及養殖物生病請一定看完醫生,並遵守處分用藥,符合「動物藥品管理法」最安心。

▲ 漁業署臉書發文國產鮮蝦透過「3大機制」把關,消費者可以放心吃。(圖/翻攝漁業署臉書)

漁業署指出,最後的機制是,食藥署、衛生局 「上市產品定期抽驗」(進口商批發市場、盤商、傳統市場、特產餐廳及各大賣場與超市通路端),不合格者啓動追查源頭機制,再加強養殖場輔導,安全有保障。漁業署強調,消費者可以放心買蝦蝦,安心吃蝦蝦,敞開肚肚吃爆臺灣蝦蝦,還說放心吃蝦沒煩惱,「N個政府單位大家靠」。

漁業署補充說明,我國目前白蝦養殖戶以混養蝨目魚吳郭魚爲主,達90%以上,近年來更大力推廣產銷履歷驗證及友善的生態養殖,從改善養殖環境生產優質國產蝦。由於食安是消費者及養蝦漁民都很重視的問題,且養蝦投藥成本相當高,也沒效果,因此養殖漁民幾乎都不會投藥,而是以改善養殖環境,減少養殖密度方式養殖;另外養殖的蝦苗飼料水質水溫都需要嚴格管控,才能生產出安全、優質國產蝦。漁業署最後呼籲,商業經營不應以打擊本土產業手段,此外,對養殖青年及產業達人們辛勞與努力,更不是外界三言兩語就可以抹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