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設GDP目標 廣州今年將更加專注於這三個方面

政府工作報告重點提及穩就業保民生、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高質量發展

南都廣州市十五屆人大五次會議2020年6月6日上午開幕,市長溫國輝作政府工作報告。報告透露,2019年廣州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36萬億元,同比增長6.8%。與往年不同的是,受疫情影響,報告在談到今年廣州的發展目標時,並未給出2020年GDP目標,而是提出三個“更加專注”:更加專注於穩就業保民生、更加專注於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以及更加專注於推動高質量發展。

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增速高於經濟增速

報告稱,年初以來,新冠肺炎疫情席捲全球,作爲實際管理服務人口超過2200萬、流動人口超過1000萬的超大城市,作爲四通八達的國際綜合交通樞紐、國家對外交往中心之一,廣州經受了疫情帶來的嚴峻考驗。在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在省委省政府的直接指揮下,經過全市上下艱苦努力,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戰略成果。

2019年廣州經濟運行穩中有進。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36萬億元,同比增長6.8%,增速分別高於全國、全省0.7個和0.6個百分點。

在減稅降費背景下,來源於廣州地區財政一般公共預算收入6336億元,增長2.1%;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697.2億元,增長4%。居民消費價格上漲3%,總體保持平穩。

發展質量持續提高。高新技術企業突破1.2萬家。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9283家,連續兩年居全國城市第一。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增長21%,現代服務業增加值增長9.3%。廣州全球創新集羣百強排名由上年的32位提升到21位。

生態環境明顯改善。新增綠化面積459萬平方米、公共服務及配套設施249萬平方米。生活垃圾分類走在全國前列。國家督辦的147條黑臭水體消除黑臭。PM2.5平均濃度30微克/立方米,連續三年達到國家二級標準。

民生福祉穩步提升。全市公共財政民生支出1947.6億元,增長13.7%。十件民生實事全部兌現。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8.5%和10.9%,均高於經濟增速。

今年城鎮新增就業人數20萬人

報告指出,2020年,廣州要繼續堅持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要求,時刻繃緊疫情防控這根弦,完善常態化防控機制,確保疫情不出現反彈。

報告提出的三個“更加專注於”,給出了廣州今年的努力方向

更加專注於穩就業保民生,全年城鎮新增就業人數20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5%以內,城鄉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城市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3.5%左右;

更加專注於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方面,把滿足國內需求作爲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加快構建完整的內需體系,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2%,新型消費、升級消費持續壯大,進出口促穩提質;

更加專注於推動高質量發展方面,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提升到25%左右,現代服務業增加值佔服務業比重提升到70%左右,研發經費支出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提升到3%,節能減排約束性指標完成省下達的年度任務,金融財政風險有效防範。

焦點

廣佛廣清融合互惠

“廣州對於廣佛同城更加積極和主動”

除了廣深這一雙耀眼的灣區CP,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對於廣佛、廣清關係頗多着墨。專家指出,在深入推進粵港澳大灣建設、深圳建設先行示範區、廣州實現老城市新活力和加快構建“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新格局的背景之下,廣州正在加速形成與周邊城市的融合、互惠、合作關係。

在提到廣佛同城化時,報告中指出,要發揮廣佛“極點帶動”作用,高水平推動廣佛全域同城化,加快建設廣佛高質量發展融合試驗區,聯手打造4個萬億級產業集羣。

對此,暨南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胡剛指出,此次報告所提的“高水平”和“全域”同城化,將廣佛之間的融合提高到了更高的水平。

對於“高水平”的同城化,胡剛認爲,首先是重點區域的對接,例如,加快推動形成“1+4”融合發展格局。“尤其是以廣州南站爲中心的11平方公里的啓動區建設,”胡剛認爲,“1+4”融合發展格局的形成,廣佛同城才能從一般性的融合發展到“高水平”的融合。

“但是,也不僅僅是重點區域,”胡剛指出,此次政府工作報告中所提的“全域同城化”,則將廣佛的融合擴展到了更大的區域和領域。

廣東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總工程師馬嚮明認爲,“全域”一體化一方面是空間範圍的延伸,不僅關注重點地區,非重點地區也要關注。另一方面是全要素,不僅是城市,也包括鄉村,不僅是產業,也包括交通、生態環境等。“這也可以反映出,廣州對於廣佛同城更加積極和主動。”

“從整個大灣區來看,會有多個都市圈,但廣佛都市圈的建設肯定是個核心,”胡剛認爲,調強“全域融合”非常必要。“當然,不僅僅是廣佛,還包括周邊的清遠等其它城市。”

馬嚮明指出,都市圈的發展可以廣州作爲中心擴大城市的影響力和影響範圍,廣佛一體化做好,廣州的影響力才能夠聚合起來,形成更大的影響力。

“廣清之間早已從對口幫扶走向合作共贏”

報告指出,要共建廣清經濟特別合作區,建成廣清城際一期項目。支持增城、花都、從化區開展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廣清接合片區建設,高起點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生態文化旅遊示範區。

從報告中所提到的兩個合作平臺來看,廣州經濟特別合作區的前身是廣州(清遠)產業轉移工業園,從名字變化即可以看出,廣清之間產業合作由產業功能疏解正向產業轉型升級、生產優化佈局轉變。

而廣清接合片區試驗範圍包括廣州市城區、花都區、從化區,清遠市清城區、清新區、佛岡縣、英德市連樟樣板區。

無論是廣清經濟特別合作區,還是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廣清接合片區,均是廣州與清遠之間城市合作的“高級版”。由此可以看出,廣清之間的關係已經從早年的對口幫扶走向了合作共嬴。

胡剛指出,清遠對於廣州來說,一方面可以舒解廣州的人口,另一方面清遠的土地資源比較豐富,有好的空間、空氣、環境,這些對於廣州的發展來說,是很好的補充。同時,對白雲機場及其周邊地區,對整個廣州北部地區都會有很大帶動。

對此,馬嚮明也表示贊同,馬嚮明認爲,將廣清接合片區打造成粵港澳大灣區生態文化旅遊示範區,無論是對於廣州還是清遠,均有較大意義,同時,也有助於進一步增強白雲機場的樞紐地位。

“一區三城十三節點

“廣州城市發展方向側重往東和往南”

這次政府工作報告提到的全市產業佈局爲“一區三城十三節點”,累計17個產業平臺(1+3+13)。“一區”,廣州人工智能數字經濟試驗區,範圍包含琶洲核心片區(含廣州大學城、約48平方公里)、廣州國際金融城片區(8平方公里)、魚珠片區(25平方公里)。“三城”,南沙科學城、中新廣州知識城、廣州科學城。“十三節點”,廣州國際生物島、天河智慧城、中大國際創新谷和南中軸創新帶園區、廣州國際健康城、天河·公園智谷片區、增城經濟技術開發區核心區、黃埔雲埔片區、增城·太平洋夏埔片區、廣州南站商務區、增城·珠江國際智能科技產業園片區、黃埔臨港經濟區、空港經濟區、白鵝潭現代服務業集聚區。

在部分規劃專家看來,這些平臺的地理佈局不僅勾勒出未來廣州城市的發展方向,也清晰了顯示了廣州未來產業發展的重心。

暨南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廣州市規委會專家委員胡剛認爲,相比過往,這次報告中提出“一區三城十三節點”,使得廣州的產業空間佈局和發展方向更加聚焦,廣州最重要的產業資源在黃埔、南沙,廣州的發展方向也是一路向東向南拉開骨架,通過這17個平臺把廣州的優勢產業串聯起來,十大價值創新園區也在謀劃提升,這樣才能滿足未來廣州高質量發展需要。

而在廣東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總工程師馬嚮明看來,目前廣州城市發展的重心還是往南走,番禺有萬博和南站,還有創新城,而且南沙最近幾年的發展速度比之前要快很多,除了自貿區還有南沙科學城這種新平臺,這種變化的大背景還是跟大灣區未來要發展知識經濟、創新經濟有關,而且廣州往南佈置的這些平臺裡特別突出科技要素,都是一些研發型和創新型的平臺,就要跟大灣區的發展方向融合。

在胡剛看來,這次廣州的平臺突出了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發展,表明廣州要重點瞄準這一方向。深圳、成都、杭州等城市都是基於信息產業、數字產業發展快速帶來城市騰飛,廣州將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作爲主抓,“目標明確,抓得準”,而中新(廣州)知識城、廣州科學城、南沙科學城三個重大發展平臺,可以看到廣州通過科技推動城市發展的思路。

另外,從更大的時間跨度來看,廣州現在的產業平臺能有17個之多,也說明了廣州經濟增長的實力和潛力非常大。

這次政府工作報告提到去年廣州新落地百億元以上產業項目有25個,以這種發展速度看,也許現有的17個產業平臺也將逐步飽和,未來廣州還會繼續誕生更多更好的產業平臺,帶領城市經濟繼續前進。

國際綜合交通樞紐

已有廣州南至廣州站聯絡線優選方案

報告提出,增強廣州的國際綜合交通樞紐功能。廣州今年將加快推進白雲機場三期建設工程,確保機場工程年內動工;力爭開工建設廣湛高鐵廣州段、深茂鐵路南沙段、廣清城際二期,加快廣州東站改擴建、廣州南至廣州站聯絡線等項目前期工作,將京廣、京九、廣深港等引入市中心;謀劃推動地鐵18號線延伸至中山、珠海和地鐵28號線延伸至佛山、東莞。

對於加快廣州南站至廣州站聯絡線等項目前期工作,全國人大代表、中國鐵路廣州局集團有限公司廣州鐵路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總工程師錢春陽表示,“這幾年高鐵建設的思路正在發生轉變,讓高鐵開進市區,讓出行更加方便。”錢春陽稱,修建廣州南站至廣州站聯絡線,將廣深港高鐵、廣珠城際、京廣高鐵等引入廣州中心城區,可滿足中心城區旅客便捷出行需求。

“經過一年多各方努力,目前已有了優選方案,正在做可行性報告,希望加快速度。”錢春陽提及,其中的一個方案是:線路自廣州南站北咽喉原預留動走線接頭引出,新建雙線至五眼橋接軌。其中對線路走向研究了三個子方案,分別爲方案I-1沿既有線方案,方案I-2經菊樹沿花地河西側方案,和方案I-3經西塱沿廣鋼專用線方案。聯絡線在五眼橋附近與廣茂或廣湛接軌,利用廣茂及廣湛線引入廣州站和廣州白雲站,具體研究了與廣茂線接軌方案、與廣湛高鐵接軌方案和同時與廣茂線和廣湛高鐵接軌方案。

“四新”經濟

“‘大力發展’釋放加大開發新經濟的信號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廣州要大力發展“四新”經濟(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這釋放出廣州全力向新經濟轉型的信號。

報告提出,要大力發展“四新”經濟。落實數字經濟“22條”,推進廣州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建設,規劃建設全省首批5G產業園,推動“5G+”應用示範,打造物聯網與智慧城市示範區。推動區塊鏈技術在數字金融、物聯網、智能製造等領域的應用,打造國家區塊鏈發展先行示範區。大力發展工業互聯網,推進標識解析頂級節點建設,加快企業“上雲用數賦智”。支持互聯網醫療、在線辦公、在線教育、數字娛樂等新業態發展。建設“廣州設計之都”“生態設計小鎮”,打造“全球定製之都”城市案例,高標準建設國家服務型製造示範城市。

“‘大力發展’四個字,釋放出政府將加大投入、扶持、培育、開發新經濟的信號。”廣州市社科院城市戰略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民革廣州市委會常委張強說,“四新”經濟大體上就是新經濟,各個城市的統計口徑不大相同,廣州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相對要低一點,新經濟發展和其他一線城市相比還有差距。

“新技術的研發投入也是GDP的構成之一,還有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報告中每個方面都提到了,如支持互聯網醫療、在線辦公、在線教育、數字娛樂等新業態發展,打造‘全球定製之都’等等,這傳遞了一個信號,今後廣州將傾力扶持新經濟發展,將會推動各類資源更多地向新經濟產業領域傾斜。”張強說。

智慧醫療

建立更高水平的常態化數據收集機制

報告提到,推進高水平醫院和“智慧醫療”體系建設,對此,南方醫科大學呼吸科/胸部腫瘤科主任醫師馮起校認爲,完善的信息系統也是疫情監控預警的重要基礎,“從下到上都用統一的系統統計和彙報,同時在診斷治療、疾控、消毒等各方面都應有一個統一的標準和技術指導”。

住粵全國政協委員、農工黨廣東省委會副主委,廣東省衛生健康委員會巡視員劉冠賢也提到,利用信息技術抗疫方面還需要進一步加強,“底數不清、情況不明是制約我們實施科學治療的重要因素,此次抗疫,有許多管理系統都是新建、許多數據都是臨時建立收集機制,部門之間的數據存在交叉、矛盾、口徑不一致等問題。同時,應急管理的智能化水平,亟待在下一步解決”。

怎樣解決這個問題?他提出,應加快“數字政府”平臺建設,建立更高水平的常態化數據收集機制,統一關鍵數據標準、口徑,打通部門之間數據壁壘,建立數據共享機制。同時,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雲計算等技術推進智能化應急體系建設,研究建立相關數據模型,強化數據分析應用,提高預測預判和科學決策水平。

統籌:南都記者 裘萍 李湘瑩 吳璇

採寫:南都記者 吳璇 魏凱 蔣臻 鍾麗婷 董曉妍 李文 馮宙鋒

實習生 何雅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