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委發聲“糾偏”車載定位系統
近期,北斗定位系統時常掉線、車載終端抽樣合格率低等事件引發業界及社會熱議。在日前舉行的交通運輸部例行新聞發佈會上,交通運輸部新聞發言人孫文劍表示,交通運輸部正開展規範道路貨運領域的行政執法、保障貨車司機合法權益等相關工作。
此“北斗”非彼“北斗”
所謂的北斗定位系統,就是一部用來記錄車輛行駛速度和時間的記錄儀。這裡需要強調的是,北斗定位系統並不是北斗衛星導航,雖然車載終端上通常會印有“北斗”字樣,但實際上這套系統只是依託於北斗衛星導航開發出來的產品,而且在地面通信傳輸方面,更是與北斗衛星導航沒有任何關係。北斗車載終端更像是一個“黑匣子”,目的是監測車輛的實時位置、速度等信息,爲了方便相關部門監查和管理。
通常情況下,車輛在啓動之後,“黑匣子”會根據系統的設置開始運轉,且必須插卡保持在線,當貨車速度超過規定速度,或者連續行駛超過4小時,該設備就會發出警報,提醒司機注意行駛安全,同時將數據記錄下來。而執法人員則可以查看打印歷史數據,並以此作爲處罰依據。
根據《道路運輸車輛動態監督管理辦法》規定,總質量12噸以上的載貨車須安裝汽車行駛記錄儀,以防止疲勞駕駛、車輛超速等交通違法行爲,保障車輛行駛安全。未安裝合規行駛記錄儀的貨車,則不予通過年審。
“安裝北斗車載終端的目的是致力於建立完善的全國安全管理平臺,以及更有效地服務和管理貨車,引導貨運市場良性發展。”卡車司機黃偉告訴記者,爲了車輛行駛安全,相關部門要求安裝北斗終端,卡車司機是可以理解的。不過,高昂的設備加裝費、維保費、服務費以及培訓費用,給卡車司機帶來不小的負擔。
“根據相關要求,生產商在車輛出廠時,一般會前裝北斗車載終端,但在車輛上牌時,部分地區會要求卡車司機重新安裝一套新的終端設備,產品價格從幾百元到幾千元不等。”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山東卡車司機李師傅表達了內心的困惑,“明明在購買新車時,被告知標配的系統可以使用,怎麼到上牌時,就有另一種說法了?”
近年來,強制要求卡車安裝各類定位系統的案例比比皆是,這其中尤以危化品運輸車情況突出,有的車輛甚至安裝有3~4套系統(車輛出廠自帶、地方交通局要求安裝、車管所要求安裝、物流公司強制加裝)。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在執行環節,地方運管部門往往會將國家鼓勵措施視爲強制措施,並以不安裝就無法通過車輛年檢爲由,要求卡車司機高價購買設備。另外,由於部分地區交通局和車管所分別負責行駛記錄儀和GPS的安裝,也會造成一輛車重複安裝設備的局面。
“目前,市面上的絕大多數卡車會前裝北斗定位系統,而且很多車型本身就具備定位和實時監控的功能,如果地方交管部門還是不分車型、不分配置,‘一刀切’強制安裝監控系統,這樣的做法會造成巨大的資源浪費。”一位重卡企業內部人士表示。
產品抽樣合格率僅爲70.4%
採訪中,不少卡車司機吐槽,花費如此高昂的加裝費用,北斗車載終端卻並不好用,時而出現定位不準、掉線,以及車輛明明是停車狀態,記錄儀上卻顯示在行駛等情況。
“其實,卡車司機早就對北斗終端設備存在的系統更新、掉線等問題有所不滿。”來自河南的卡車司機韓勇指出,一般情況下,司機很難判斷終端設備是否掉線,而且由於終端設備並沒有報警功能,卡車司機只能依靠車隊公司提醒,或是通過查看監控軟件發現問題。
那麼,北斗車載終端爲何會經常性掉線?
對此,有業內專家分析認爲,一是由於設備出現故障或自身老化。比如定位天線鬆脫、受損,設備模塊損壞引發設備掉線;二是當經過隧道等信號不好的地方,或者是受到信號干擾,終端設備會暫時性掉線;三是設備所屬SIM卡欠費,同樣會導致北斗車載系統無法傳送數據。
“此外,隨着貨主對運輸時效性要求越來越高,有些司機爲了多拉快跑,可能會通過人爲破壞、屏蔽信號,來擺脫‘黑匣子’的管控和束縛。”黃偉說道。
可見,造成北斗車載終端掉線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但拋開這些原因,北斗車載終端產品質量良莠不齊的問題也需要引起重視。2020年,交通運輸部門曾針對北斗終端設備進行過抽查,在8個省市,抽取了27家企業生產的30個批次的產品,最終確定合格樣品19個,不合格樣品8個,主要不合格指標爲定位功能、盲區補報功能、休眠功能、CAN總線數據上傳、路線偏離提醒等方面,抽樣合格率僅爲70.4%。而且與往年相比,北斗終端產品質量出現較爲明顯的下滑(2014~2018年,北斗終端的抽查合格率分別爲82%、86%、80.6%、94.1%和97.6%)。
“近年來,隨着北斗定位系統逐步商用,以及國家政策的硬性規定,加之國內載貨車市場的爆發性增長,使得北斗車載終端市場變得有利可圖,吸引了不少新‘面孔’涌入。”某北斗車載終端生產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因政策推動而形成的北斗車載終端市場發展十分迅速,但同時也陷入了低價競爭的惡性循環,設備以次充好的情況時有發生。供應商和服務商利潤率不斷被壓縮,自然也就沒有資源和動力投入到產品和服務質量的提升上。
“北斗終端產品的技術含量並不高,主要由其中的芯片決定,許多貼牌生產的中小廠商爲了控制成本,會選用價格便宜的芯片,一定程度上拉低了產品的合格率,造成產品質量良莠不齊,進而頻繁出現掉線的情況。”上述負責人進一步指出。
不該有的背後利益鏈
除北斗終端產品質量有待改進外,運營平臺收取服務費以及管理費標準不統一等問題,也亟需大力規範整治。據劉暢介紹,現在進入車載終端行業需要各種資質證明,全部辦齊要幾十萬元。爲了節省成本,一些公司利用掛靠的方式,以分公司的名義銷售產品。正是因爲存在很多不正規的公司,纔出現亂收費、服務不到位、產品不合格的情況。在劉暢看來,想要徹底解決這一問題,除了國家出臺相關標準外,還應加強相關生產企業的監管,提高准入門檻,這樣才能確保北斗車載終端產品穩定、可靠。
“如今,除廠家和運營平臺逐利,一些地方的管理部門也在利用手中的權力進行斂財。他們將加裝北斗車載終端與驗車‘捆綁’在一起,脅迫卡車司機高價購買某一廠家的設備,其背後存在灰色的利益輸送。”某商用車行業專家告訴記者。
在卡車司機劉顯青看來,運輸從業者只有拿起法律武器,才能維護自身的權益,這種方式或許是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徑。“如果遇到不合理的處罰,執法人員通常會出具罰單明細,卡車司機可以在60日內申請複議,來保障自己的利益不受損失。”他補充說。
值得注意的是,貨運行業近期曝出的多個過度執法事件,也引起了相關部門的注意。近日,在交通運輸部召開的會議上,交通運輸部部長李小鵬強調,要規範行政執法,嚴禁粗暴執法、以罰代管,針對近期貨運領域行政執法出現的問題,要全面提高執法水平,嚴格執行執法程序,維護從業者的合法權益。
“此次國家層面發聲,對於廣大卡車司機而言,是一大利好消息。”劉暢說道,貨運行業的健康發展,不僅需要健全的法律體系,還需要卡車司機懂法、用法,這樣才能維護自身的權益,而不僅僅是依靠目前的上級督查和媒體曝光這樣單薄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