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訊/揭露4大經營亂象 大學私校連環爆

文/洪綾襄

「不誇張,至少10幾家私校來找我,不只虧錢的想退場,賺錢的也想走,大家都知道學校做不下去了。」一位企業負責人私下透露近期私校爲求生存,到處找產業捐資入主的急迫。

私校危機並不是現在才爆發。2014年起,屏東高鳳數位學院宣佈停辦,開啓私校退場第一槍後,又有永達技術學院、興國管理學院、臺灣觀光學院和高美醫護管理專科學校,陸續走上轉型或退場之路。

2018年適逢龍年新生就讀大學,招生狀況理應有所改善,卻一連5所私校爆發危機。

2月,亞太創意技術學院因接手的怡盛集團董事長黃平璋被職員指爲覬覦校產禿鷹,雙方溝通破局而確定走上退場;苗栗地方法院在12月裁定由工會代表進入臨時董事會,處理校產清算與職員退撫。

5月,大華科大因蓋新大樓,出現財務缺口,董事會向外尋求新資金,卻爆出旅美博士陳志光團隊,與香港敏實集團兩派人馬搶買大華爭議,最後確定由敏實集團入主。

10月,才升格3年的康寧大學,因臺南校區招生不佳,準備申請降爲技術學院,卻被查到違法招收斯里蘭卡外籍生,並涉及非法打工等行爲遭重罰;連高註冊率的護理系都被牽連減招,前景堪憂。

11月,南榮科大則因教學品質低落被勒令108學年度停招,但財務也即將瀕臨赤字,而董事會仍未有積極動作。

12月,前身爲復興工專的蘭陽技術學院宣佈6系停招,只保留餐旅管理系,按時程推算,最快4年後停招科系就會退場。

亂象1:假留學真打工未盡輔導責任,外籍生違法工作

不僅上述5校,和春、崇右、中州也面臨註冊率連年低落、財務赤字的問題,如果不是少子化的因素,學校是怎麼把自己搞倒的?「他們不是壞,而是笨。」一位教育界人士直言

以招收外籍生來說,技職學校爲響應政府新南向政策,同時拓展生源,近幾年以「國際產學專班」等名目招收東南亞學生南華、明道就相當積極。只是正規做法是學校派人到當地國家招收高中生,檢附財力證明並通過英語華語能力測驗後,才能來臺就學,門檻不低;因此有學校砸重金,直接派老師到當地輔導學生語文能力,日後來臺也比較容易適應。

然而需求一高漲,就出現所謂的國際留學中介,當然也不乏惡質人力仲介,反過頭來先幫學生找到工作機會,透過學校與外交部申請學生護照,遂行「假留學、真打工」,再與學校拆分學生來臺工作的佣金。而學生爲了籌措學雜費,到了臺灣也就真的必須去非法打工,而不是念書。…(本文節自財訊571期,詳全文)

延伸閱讀:謝金河:臺灣高等私校的最後歸宿

Sway:大學旁的租賃市場將大量結束營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