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萍:家庭教育指導師成長的核心、路徑與動力

曹萍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科研應用部負責人)

刀郎有一首歌叫《2002年的第一場雪》,就在2002年的冬天,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在鞍山市婦聯的支持下舉辦了第一期家庭教育指導培訓班,做了第一次的嘗試;2007年,孫雲曉老師帶着我到人力資源發展部遞交了研究中心的可行性報告,被批准做中國家庭教育指導師的試點工作

從那時起一直到今天,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一直努力前行,家庭教育指導師的隊伍不斷髮展和壯大,幾萬名家庭教育指導師在中國的家庭教育版圖上貢獻着智慧,奉獻着愛心。我想,每一個家庭會感謝他們,孩子會感謝他們,我們的社會也會爲他們的付出點贊。

今天,我結合自己十幾年的工作經歷和大家做一個分享,即家庭教育指導師成長的核心、成長的路徑、成長的動力

核心:敬畏之心

家庭教育指導師成長的核心是敬畏之心。

這個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是無畏。如果一個人沒有敬畏之心,何以安身立命?如何才形成敬畏之心,如何形成擔當之責呢?

第一,敬畏我們的職業。這是一個新興的職業,家庭教育指導師是中國家庭教育發展的必然產物,我們可以用自己的行爲去爲它增添光芒,每一個成員要對這個職業要懷有敬畏之心。不管遇到什麼樣的問題,幫助別人的心是好的,但是要判斷是否有能力解決。不但要懷着一腔的熱血激情,更要理性分析,不能想當然。

第二,敬畏我們的授課教師。尊師是中華民族的美德荀子說過,國將興,必貴師而重傅精師易得,仁師難求。任何一個人的成長都離不開老師的教導,更何況對於一個想成長的指導師而言,更不能離開老師的指引。

老師是前進道路上的明燈,幫你指明道路,告訴你哪個是坑,哪個是溝,讓你少走彎路。當你真正敬畏老師的時候,才能尊重老師的成果,才能把老師傳遞的內容發揚光大。

記住這句話,學則有師。任何一個人,想成長的人,想學習的人,他一定是有老師的。

第三,敬畏我們的服務對象。我們的服務對象是我們的家庭,我們的父母,我們的孩子,我們要爲他們服務。

有一本書叫《發現利潤區》,作者對當今非常有影響力的12家企業做了深入研究發現,這些企業成功的原因在於其採用了現代的價值鏈。那麼,傳統的價值鏈是什麼?公司從自己的資產、核心能力出發,考慮投入與產出;現代的價值鏈告訴我們,商業獲取利潤,利潤就在哪裡,所以出發點不是自己,是客戶。借用這個觀點,指導師的服務對象是誰,有什麼偏好,性格特點是什麼,等等,你是否做過分析?

實際上,我們和客戶不是垂直的關係。《道德經》說,高以下爲基,貴以賤爲本。想高貴,一定要處下,用柔軟的姿態來面對客戶,這纔是你生長的狀態

敬職有責,學者有師,福田有耕。我們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條件,但是條件有必要條件和核心條件,能不能夠成,關鍵就是核心條件。

路徑:助人助己和合之路

當你把自己定義爲指導師的角色時,要去思考你的目標是哪裡?怎麼能跑得快,而且跑得輕鬆?經過多年的探索,我們總結出來一條指導師的成長路徑,即助人助己的和合之路。

家庭教育指導師要想助人,必須做一定知識的儲備,要有一定方法,有一定的能力。如果我們自己的言行不夠規範,我們自己的家庭不夠和諧,我們指導別人,傳遞愛的時候,我們的能量就要受到阻隔。助人必須要助己,修身齊家,才能治國平天下。

助人讓我們的人生高度,助己讓我們的人生有長度。但是,我們要選擇的這條路,既是讓人生有高度的助人之路,也是讓人生有長度的助己之路,還是助人助己的合和之路。

因此,助人助己、內外兼修,不管是助人,還是助己,都必須以愛爲圓心。這個路不是這麼簡單的,必須要腳踏實地去走。

指導師的再成長是迫在眉睫的,不是說培訓幾天拿到一個證書,我們就可以自稱爲家庭教育指導師。不少指導師每年要花大量的時間跟金錢去學習,有時爲了弄清楚一個問題徹夜不眠思考和請教。

調研中我們發現,學員最受歡迎的課程是技巧學習。當然,術是有用的,但是如果將目標完全聚焦在技巧學習上,就有可能引起後患,容易形成一種光看表面的思維習慣。比如,孩子頂撞父母的衝突中,我們會教父母一些應對辦法,教孩子一些溝通技巧等。但是,我們再深入思考,有孝心的孩子,善性在他的生命中會種下孝敬父母的種子,即使和父母意見相左,也不會有憤怒之氣,亦形成不了他頂撞父母的行爲。所以,真正的問題出在哪裡?在於心,什麼樣的心養什麼樣的性,什麼樣的性養什麼樣的命,什麼樣的命養什麼樣的運,什麼樣的運養什麼樣的氣,最後氣形成了相。心性、性命、命運、運氣、氣相,我們要往深處去分析。

如果你擁有的唯一的工具是把錘子,那麼你很難不把自己遇到的所有問題都當做釘子

不要只聚焦在術的層面,最終我們的目的就是要喚醒對方,改變意願,如果說對方沒有改變的意願,你根本就沒有辦法引導他。任何一個人,你再有本事,也叫不醒一個裝睡的人,我們最根本是喚醒對方、改變對方,啓動他對事物感受的能力,這是我們真的要去做的。

動力:提升自己的高度

成長的動力來源於什麼?增強使命,提升格局

何爲使命?就是你的命被誰驅使。比如,我爲就業而學習,我爲我媽而學習,我爲光宗耀祖而學習,我爲中華崛起而學習。這四句話讀起來有什麼樣的感覺?被不同的人或事驅使,創造的意義是不同的。

要想提升自己的使命,就要提升格局,提升高度。

全國婦聯做了一個調研,題目是“孩子最讓父母擔心的事是什麼”,排名前六位依次是:人身安全問題、學習成績不好、沒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心理健康問題、身體不好、沉迷網絡。

實際上,在你每天的生活當中,人身安全問題呈現的頻率高,還是孩子的學習呈現的頻率高?很顯然,哪個影響你生命的狀態,在家庭生活中一目瞭然。最近有一則新聞,家長陪讀,陪着寫作業,最後陪到了醫院去放支架。爲什麼?因爲大部分家長太在意和擔心孩子的成績。

父母在教育中面臨的困惑是什麼?首要的就是不知道用什麼方法教育孩子,這是家長普遍面臨的問題,恰恰也是指導師的努力目標。敬畏家長不是這麼容易的,健康的夫妻關係是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父母的難題就是我們的課題。這句話值得深思,爲什麼要心繫家庭,爲什麼要爲家庭服務,我們的目標在哪裡?這幾個問題跟了我二十年——父母的難題就是我們的課題。

定格夢想細胞記憶是最持久的記憶

如何把我們的使命感定格?我有一個小的技巧,就是運用人的主要表象系統,定格你的夢想。

第一步,回憶一下你的夢想,想象出來,你當初的夢想是什麼,你的初心,或者你未來的一個願景是什麼,把它變成一幅畫面,清晰的,色彩鮮豔的,甚至是有聲音的畫面。

第二步,把這幅畫面拉到眼前,這叫以終爲始。去感受它,去觀察它,無限接近。

第三步,把它融進自己的內在,大口地喘氣融進去,當你真的把這幅畫面拉到眼前,融進自己內在的時候,就能出現一個奇蹟,以後你不管遇到什麼樣的挑戰,遇到什麼樣的誘惑,它依然與你同在。

最持久的記憶是細胞的記憶,我們要定格我們的夢想,這就是我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成長的核心、成長的路徑、成長的動力。

家庭教育指導師是記載着家庭的血脈,是社會發展、歷史所賦予我們的責任。任何一個有前景的,偉大的事業,都不是靠一個人,也不是靠大家一起去完成的。不是你,不是我,是我們。

中國美好的家庭教育未來,靠我們一起去創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