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道細菌作祟抑鬱症上身 東大教授發現兩者有關

研究顯示糞便可治療憂鬱症。(圖/取自免費圖庫Pixabay)

實習記者周依儒綜合報導

世界衛生組織報告全球共有超過3.5億人罹患憂鬱症,佔了世界總人口的5%,大陸東南大學的姚紅紅教授研究發現,腸道細菌可能是造成憂鬱症的原因之一,而通過移植細菌就可以改善憂鬱症的症狀。該成果發表於最新一期微生物領域知名學術期刊《腸道微生物》上。

姚紅紅表示,這是在實驗中意外發現的結果實驗室裡的白老鼠表現出和外面野生的白老鼠不同的抑鬱行爲,並發現他們腸道內微生物組成的差異。隨後,他們收集了野生白老鼠的糞便,然後灌胃給實驗室的白老鼠,經過腸道細菌的移植,發現實驗室白老鼠的憂鬱症狀明顯改善很多,因此認爲憂鬱行爲很有可能是腸道內的細菌變化所引起的。

另外,也有別項研究顯示,那些聲稱有高生活品質的人,體內的腸球菌(Faecalibacterium)和糞球菌(Coprococcus)的濃度較高,而那些憂鬱患者體內的糞球菌和小類桿菌(Dialister)則低於平均值。雖然這項研究並未證實腸道內的微生物會影響心理健康,但研究團隊在後續的實驗中發現,腸道微生物能透過神經傳導物質人類的神經系統進行溝通,而此神經傳導物質對良好的心理健康有至關的重要性

憂鬱症是一種情感障礙性疾病,由社會環境個體三個方面因素相互作用引起,具有高發病率、高複發率和高自殺率等特點,目前治療憂鬱症的藥物主要的開發方向都是針對神經方面,但這些藥物有着藥效慢、效率低且有許多不良反應等缺點。因此,以上這些研究可望成爲未來發展抗憂鬱藥物的新方向,來對抗現代人文明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