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長假微整形修修臉 專家提醒:華麗變身前先盯好4件事

想趁長假微整形修修臉,專家提醒:華麗變身前先盯好4件事。(示意圖/Shutterstock)

Covid-19疫情下,順應「人口一罩」也不顯突兀的潮流,許多醫療機構趁勢推出微整形療程標榜快速、有效、零負擔。然而有醫療就有風險,微整形引起的爭議也時有耳聞藥害救濟基金會邀請皮膚林工凱醫師訪談,提醒民衆在華麗變身前,應審慎選擇機構並注意醫病溝通,以降低風險。

●微整形是什麼?

林醫師說明,相較傳統整形,多以麻醉、外科手術進行,微整形是利用能量,(例如雷射光波音波電波微波等),或注射(例如藥品皮下填充物自體脂肪生長因子等),甚至皮膚表面塗抹等不同的處置方式來達到效果

整形或微整形都屬於美容醫學,是透過醫療行爲改善外觀或增加美觀,雖然0-99歲都可以進行醫療,但並非任何族羣都適合進行美容醫學,對於未滿18歲的未成年人,考量心智及發育都尚未成熟,衛福部公告禁止非醫療上必要或特定的手術。林醫師提醒,如手術涉及到麻醉風險時,要考量身體狀況能否承受,特別是老人家或是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的人都要注意。

●選擇機構首重資訊揭露

據統計大多數的美容醫學都在診所進行,林醫師建議可以透過兩個面向選擇適合的機構。首先,美容醫學診所通常有基本設置要求,包括於機構入口明顯處揭露美容醫學服務項目開業執照及醫師證照、備有制式說明書同意書,及不能由非醫事人員來執行業務等。

其次,在品質方面,可參考衛福部推動的診所美容醫學品質認證,認證查覈項目包括執行醫師之資格、環境設施符合消防及感染管制要求、執行美容醫學項目符合法令規定、隱私維護及顧客服務、麻醉安全及緊急後送機制、收費及告知同意等。民衆可以留意診所是否通過認證或觀察醫療機構是否符合前述的要求。

●瞭解風險、充分溝通

民衆對微整形有一些常見的迷思,例如以爲微整形就不會有副作用、新的機器一定比較有效等,林醫師表示,不管機器新舊或是哪一種方法都可能有風險,效果也可能因人而異,建議民衆事前要問清楚療程的執行方式、預期效果、可能風險或副作用。

此外,由於美麗與否涉及個人主觀,醫病觀點不同在所難免。民衆就醫時要清楚表達自己的期待,醫師也常會利用各種方式,包括術前術後的真實案例、圖片、動畫模擬或模型當事人解說討論,藉由醫病溝通來拉近彼此認知。

結果不如預期怎麼辦

當術中或術後身體有不舒服、疼痛情形都可能是警訊,尤其是流血、術後腫脹或是過敏等異常的狀況,應該要在現場即時向醫療人員反映。如果發生不良結果或效果不符預期,最好的辦法還是向原來的醫師尋求適當處置並溝通改善方法。萬一沒辦法達成共識、發生爭議,可以向醫療機構所在地衛生局申請調處。

醫美手術效果可能因人而異,建議民衆事前要問清楚療程的執行方式、預期效果、可能風險或副作用。(圖/藥害救濟基金會提供)

藥害救濟基金會提醒,美容醫學事實上仍屬醫療行爲,民衆應該妥善認知風險的存在,小心注意也要充分與醫師溝通,別讓追求美麗的過程留下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