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方箋改成分名 醫、藥界掀論戰

衛福部健保署規畫處方箋重大變革,藥品名將改成分名。醫界、藥界卻呈現兩樣情。記者曾原信/攝影

本報昨天報導處方箋重大變革,衛福部健保署將從自十月起,於牙醫診所試辦第一階段,半年後(明年四月起),處方箋上不會有藥名、商品名,只剩成分名稱,至於是否全面推廣,則視牙科試辦結果。昨引發醫界與藥界論戰,有臨牀醫師憂心,此舉爲鼓勵藥局進貨最便宜的臺廠同類藥品,損及患者就醫權益。藥界則認爲標成分名已是國際趨勢。

胸腔內科醫師蘇一峰表示,衛福部推出處方箋大變革,未來牙醫診所處方箋上的藥名將改爲成分名,且取消「成分不可替代」註解,除非醫師在處方箋上主動加註「不可替代」理由,但這等於直接鼓勵藥局採購最便宜的臺廠同類藥品。

「改革的過程中,有人反對,這是正常的。」藥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黃金舜說,藥品處方箋以成分名標示,這已經是國際趨勢,而社區藥局所採購的學名藥,其藥價也是由健保署覈價。

健保署醫務管理組長劉林義表示,衛福部推動學名藥爲國家政策,並與國際趨勢接軌,而學名藥與原廠藥爲同成分、同劑型、同療效的藥品,藥品品質經由食藥署驗證、把關,建立民衆正確的用藥觀念。

對此,臺大醫院院長吳明賢指出,雖然臺大醫院也使用不少品質優良的學名藥,但長久以來院內醫師習慣開立原廠藥,加上醫院藥事委員會決議,以致使用原廠藥的比率確實高於其他醫學中心。建議政府嚴格把關學名藥品質,民衆有信心,才能提高使用學名藥的意願。

吳明賢表示,藥品處方箋只標示成分名,這是全球的趨勢,這次由牙醫診所開始,主因是牙醫用藥不多,不像內科藥品複雜。此政策應想鼓勵民衆多使用學名藥,減輕對學名藥的負面看法。事實上,國內製藥產業已有進步,部分本土學名藥外銷至其他國家。

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說,該措施立意良善,可改善缺藥困境,但可想而知的是增加醫師、藥師解說藥品的時間,另應考量民衆對替代藥品的接受程度。從牙醫診所試辦,可先測試民衆的反應,避免全面推廣,引發民怨。

「民衆用藥等習慣改變,恐非一蹴可幾。」洪子仁說,由於許多大型醫院仍偏向使用原廠藥,這可能讓更多民衆願意多付部分負擔費用至醫學中心就醫,可以由資深醫師看診,還能拿到原廠藥品,可能不利於分級醫療的政策。

處方箋新制 製表/元氣中心 圖/聯合報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