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開除「友臺派」波頓 對臺政策會由鷹轉鴿?

波頓美國政壇著名的「鷹派」,以對外政策立場強硬著稱。(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陳一新/現任中國文化大學政治學講座教授、曾任淡江大學美國研究所教授與所長。爲美國紐約哥倫比亞大學政治學博士。曾任立委。 在美中兩強之間,主張臺灣應與兩邊維持良好關係,以充分發揮槓桿作用,收左右逢源之效,且臺海兩岸應在「九二共識」的共同政治基礎上,推動和平發展關係。

美國總統川普11日推文中「開除」反中親臺白宮國家安全顧問波頓。我國外交部長吳釗燮表示,波頓去職對臺美關係影響不大。對於他這種安慰國人官話聽聽就好,不必認真。

從波頓與白宮前幕僚長蒲博思的「被去職」,以及川普對待國會友臺法案態度,可以看出川普在對臺政策與相關人事趨勢。川普敢用反中友臺人士當官,因他們提出的友臺計策,能成爲他在與中國大陸談判的重要籌碼。友臺官員提出的政策可能爲川普靈活運用,但卻不能影響川普的主動權

例如,白宮前幕僚長蒲博思在川普上任前建議並安排川普接聽蔡英文總統的電話。川蔡通話爲川普帶來用「一中政策」打「臺灣牌」的契機,着實讓中國大陸忙了兩個多月才讓美方回到「一中政策」。但是,當蔡英文2017年4月27日再度想與川普電話「續攤」,蒲博思建議川普接受,便被川普拒絕,因爲那時美中關係已出現轉寰。蒲博思不旋踵也被川普解職。

▼前白宮幕僚長蒲博思。(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又如波頓先前曾和臺北共鑽「巧門」,與我國國安會秘書長李大維密會,爲美臺關係帶來新的高潮。但當波頓再想進一步推動美臺關係,川普擔心可能會對他主導的美中貿易談判產生負面影響,就決定是波頓走人的時候了。

同樣地,川普在對華政策上的用人哲學也反映在他對國會友臺法案的態度之上。他對國會通過的友臺法案几乎一律支持,因爲他知道一經簽署,就會成爲他的外交、經貿或軍事工具

不過,國會通過的友臺法案只能爲他所用,但國會不能和他搶主導權。何時要動用這些友臺法案打「臺灣牌」,由總統說了算。蔡英文說她不甘於做棋子,想做個棋手,那可不成。

其實,川普最近兩次發言都展現他在外交或對華政策上有他的原則。一次是他說,如果他採納波頓的建議,則美國現在至少正與四個國家打仗。這四個國家包括北韓伊朗、委內瑞納與中國。

另一次則是川普宣佈出售F-16V戰機給臺灣後,他說他希望臺灣能負責任地善用這些武器。此顯示,他雖狂妄善變,但還不失理性。

從波頓與蒲博思的「被去職」可以看出川普對華政策與任用親臺官員的一個趨勢。那就是,川普會支持友臺法案與親臺官員,因爲他們都是他工具箱中的工具,隨時爲他所用。但不論是友臺國會議員或是親臺官員,都不要想一而再再而三地利用他的「反中」政策來影響他的決策。否則,一旦被他發現,對我國過於友善的官員也只有「走人」一途。

由此觀之,蔡英文過度消費美國官員與國會,一旦違反美國的利益,臺灣不僅做不了棋手,反而可能從棋子淪爲「棄子」!

熱門文章》

►聯合教廷協議任命主教? 北京透露的訊息

►川普想用「大清亡國公債」打臉中國?

►看更多【陳一新】專欄

►按贊加入粉絲團,讓你成爲話題王!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雲論》提供公民發聲平臺,歡迎能人志士、各方好手投稿,請點此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