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媒體業到富達投信投資長 大獲成功全靠「投資自己」

富達投信投資張翠玲。(圖/富達投信提供)

記者李瑞瑾臺北報導

媒體銀行理財中心資產管理中心,直到投資部主管,富達投信投資長張翠玲一路走來不乏「因緣際會」,但對她來說,當機會到來之時能不能抓緊,纔是最重要的事情。她認爲,要在一切機會來臨之前,認真、用心地將心力花在「投資自己」上,面對接踵而來的機會,也才能以「準備好了」的餘裕,去應對下個階段挑戰

張翠玲坦言,以前從未想過會走到基金業。她笑道,大學時候最想做記者,「因爲那年代看到的國外影集,描述記者報導可以爲社會做到改變、可以拿到普立茲獎,因此就想要到新聞界去做貢獻。」

直到親身投入之後,她才發現在新聞界工作,跟看影集那種高度落差很大,因此想要轉到其他行業。剛好當時的採訪對象外商銀行,覺得他們生活很多采多姿,對此產生興趣

沒有金融背景的張翠玲,抓緊每一次學習的機會,連採訪對象都稱他爲「最勤勞的記者」,連針對企業與外商銀行舉辦的企業理財研討會、衍生性金融商品年會,她都是唯一受邀參與的媒體,在知識慢慢累積之下,她成功地獲得了肯定。「銀行也看到你對很多金融工具的知識是足夠的,也會很願意去聘用你。」

當時臺灣有很多新銀行,新銀行剛好在成立貴賓理財中心,更願意起用沒有金融背景的人,藉由那個機會,她很幸運地轉到金融業。而銀行是產品下游,往來對象就是基金公司,她覺得上游不錯、可以設計產品,因此想要去了解產品設計,因緣際會轉到了資產管理公司,在學了一陣子後、覺得對投資越來越瞭解,又有機會降臨,她就順利轉到了投資部。

張翠玲說,雖然沒有金融背景,但如何讓老闆相信自己所提的方案有一定水準、願意給予發展空間體會到你的思維是夠的,這中間都是靠「投資自己」得來的機會。「爲什麼可以一步步從資產管理公司轉到投資部,就是當年這些基本功,慢慢累積起來的。」

另外,從前當她在國銀工作時,就發現英文很重要,在當時因爲沒有外語環境,許多人與外國人溝通,連想表達的訊息無法好好表達出來。畢業之後,雖然很多同學去外商公司工作,但因爲認爲自己是從中南部來的小孩,自己也覺得英文是自己最大弱點,因此遲遲不敢應徵外商公司工作。

當時她就認爲,把英文念好是很重要的事情,又因爲不想限制住自己的職業生涯,下定決心要去克服。而後持續去上英文課、加強英文,剛好又有了外商公司的工作機會,在當時,她認爲自己已經「準備好了」,於是願意接下那個工作。

「當機會來敲門的時候,你準備好了沒;不能等機會來敲門纔要準備,這樣你永遠拿不到這機會。」張翠玲直言,投資不見得是錢,比如參加研討會花的是時間、心力,學習英文更是投資自己,但這些累積都是自己的能力,也都會變成墊腳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