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股當存錢」40年滾5000萬! 關鍵:先回推過去10年投報率

臺灣存股。(圖/記者李毓康攝)

文/【理財專家】賈先生 財富商會

如果你問別人,我每個月有3000元想存起來,建議存在哪裡,或是我手上有30萬閒置資金,建議放在哪裡,八成以上的人都會回答你『存股』,之後會再建議你放在『0050』或『0056』裡面。過去,定期定額常用於基金投資,但是現在定期定額存股成了新的熱潮。

但是分期投資就一定就能賺到錢嗎,爲什麼愈來愈多人瘋存股,存股又是什麼?存股的吸引力、優勢是什麼,存股又有什麼風險,當你準備定期定額存股時,你要注意什麼事,除了存股,難道沒有更厲害的選擇嗎?

全民瘋股,不但定期定額,還定期定股

臺灣到底多瘋存股,看我們的護國神山臺積電就會知道了!

臺積電股權結構就可以看出,目前臺積電是臺灣定期定額投資的熱門標的,不管是股市老手或初出茅廬的新手都喜歡持有一股以上的臺積電,而且臺積電的股東人數已經逼近50萬戶,但是其中有近20萬戶,都是持有不到一張的「奈米股東」。

以2020年12月30日的買價509而言,要小資族買一張要花50萬,真的會買不起,所以纔會用零股(1000股以下)來做存股。

另外你看到的是網上鄉民非常地推『0050』或『0056』,也有一部份的人支持買『0050』或『0056』不如直接買臺積電,這是爲什麼呢?

「0050」是元大臺灣五十,也是所謂的指數,是追蹤臺灣50家上市公司的指數,就像S&P500與NASDAQ100一樣,「0050」爲什麼這麼夯,是因爲臺積電在裡頭已經佔了近50%的暫比,也就是說「0050」都已經變成臺積電的樣子了,我們再換句話說,今天台積電大漲,「0050」也會跟着大漲,今天台積電崩盤,「0050」也會損失一半,那還不如直接買臺積電,「0050」已經喪失指數分散風險的功能了。

「0056」是元大高股息,所謂的「高股息」,並不是全部都挑選每年穩定獲利且高配息的公司,而是在臺灣50和中型100指數裡挑選股息殖利率最高的前三十檔股票(可直接從發行這檔ETF的金融機構查到訊息),以股息殖利率爲加權標準,因此很可能挑到一時缺貨、題材賺錢,或是適逢景氣循環高點的股票,如臺化(1326)、福懋(1434)、豐興(2015)、大成鋼(2027)、國巨(2327)、南亞科(2408)及華新科(2492)皆爲景氣循環股。今年12月初更納入了開發金(2883)、遠雄(5522)這些金融股。

「0050」和「0056」其實是ETF,不算是股票喔!

「0050」的全名是「元大寶來臺灣卓越50ETF」,「0056」的全名其實是「元大臺灣高股息ETF」,ETF是股票型指數基金,意思是可以在股票券商買賣的指數型基金。所以你買的一直都不是股票!又怎麼會叫「存股」呢?

請注意看「0050」的股價,你應該就會知道小資存股爲何那麼喜歡買『「0050」了,以臺積電的股價504元,而「0050」的股價卻只有117元,等於我用了不到1/4的股價買到半股的臺積電!我一樣可以參與臺積電的配息(其實是「0050」的配息)。

把存股當存錢,真的可行嗎?

首先,可能得先有至少存10年的覺悟。再來,你要回推過去這10年存股的投報率。

一般人想到股票,多半抱持着想挑對公司,快速賺價差的心理,然而有這樣的樣法,就不是定期定額存股了,但是,依人類心理學而言,我們真的能夠不管價位,「傻傻地買」嗎?

存股的投報率是幾%呢?相信這對大家而言是最關心的吧,我努力了10年、堅持了10年,最後,到底獲得了多少?

其實存股的合理投報率應該是5%,但是期間你所付出的手續費又是多少呢?這些都是需要列入成本考量的。

由於股市的動盪,愈來愈多人會積蓄都放在某一、二檔股票中,就是所謂的存股概念!然而在《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的獲利公式》一書中提到將所有的積蓄都投資在某一檔股票是錯誤的投資策略。同樣,將股票市場投資的曝險部位都限定在一年內,也是冒失的行爲。如果投資者犯了這個錯誤,而股市恰恰在這一週期經歷斷崖式下跌,那麼他將血本無歸。

我們都知道雞蛋不要放在同一個籃子裡的道理,但是這本書提出的籃子,不僅僅是工具的籃子,還有時間的籃子,分散時間投資將投資週期擴展到幾十年,投資者會更安全。雖然存股也是透過時間的長度來降低風險,但存股族卻忘了,他們把雞蛋都放進了「股票」市場的籃子裡。

什麼是存股?

「存股票」是近幾年來才流行的投資詞彙,基本上是買進股票後,長期持有數年不賣出,不以買賣當衝爲主,以每年領股利爲主的一種股票投資法,以持有目的爲標準,就像我們買房子,當包租公包租婆的概念,不像房產投資客,短期持有、尋求價差的獲利。

進階版叫做存股指(股票型指數基金),就是「0050」和「0056」ETF,然而ETF也是有成本在的,國內ETF與股票一樣,都在證券交易所進行買賣,交易時都會收取千分之1.425的手續費;而在賣出的時候,除了手續費之外,還會收取千分之3的證券交易稅。但ETF也算是基金,因此跟基金一樣,需要付給基金公司、經理人的管理費、設備、行銷等費用,會從管理的總資金(淨值)中直接扣除,又稱爲內扣費用。

存股的複利到底是什麼樣的複利呢?

賈先生多年來一直在強調複利的威力比原子彈還大,但到底什麼是複利?

複利又可分爲手動複利、自動複利與半自動複利。手動複利是,我需要每期都投入本金纔有複利的效果,若單期拆開來看是單利的效果;自動複利是,當我有一筆較大筆的本金,投入某一工具後,隨着時間拉長,每一期的利息會滾入本金中,計算下一期的利息;半自動複利是,當我在一定期間內累積出一定金額後,隨着時間拉長,每期的利息一樣會滾入本金中,繼續計算下一期的利息。

而,你所知道的存股是哪一種複利呢?

定期定額存股會這麼夯,近幾年有非常多的存股專家會建議定期定額存股。多數的存股達人會告訴你,「若是每個月定期定額投資5000元,以存股最好的年報酬率來算,投資40年後大約有機會滾出5千多萬的資產。」

▲若以存股最好的年報酬率計,40年可滾出5000多萬。(圖/賈先生財富商會授權提供)

然而從上圖我們看得到,40年期間,每月投資5000元,透過年報酬率12%的股票,確實可存到5000多萬的資產。

而期中有幾個特殊點:

1. 股票的投資風險

2. 定期定額存40年

3. 複利,是透過我每一期把本金存進去後,增加本金後,取得12%的利息。

雖然股票是有風險性的投資,但透過定期定額確實能降低風險,逢低買進,股價下跌時,我能多買幾個單位,股票上漲時代表這檔股票的前瞻性很高,這是賈先生身邊每一個存股族朋友客戶都會跟賈先生分享的話。

定期定額存了40年,是一件非常有毅力的事,也是讓我們非常努力才能達到的事,然而我們願望與目標是在這40年當中定期定額存股,爲了我們的退休、爲了孩子長大後的成家本、更爲了讓我們的後代能不要這麼辛苦。然而事實是,當我們收入中斷、開銷變大、或突如期來的花費,例如這次新冠疫情導致很多就業者留職停薪、公司工廠停止運作,這些意外發生時,可能會使我們停止定期定額,甚至挪用該筆資金,那麼,我們不僅無法享受複利的效果,本金也會相對減少…有什麼工具是當我無法繼續定期定額後,仍然有複利效果的?有什麼工具是當我不得不挪用該筆資金時,仍有機會不減少我的本金的?

存股的投報率其實非常漂亮,因爲最少也有5%的投報率,若是認真研究整個經濟市場、個股特性,再將股票結構小心搭配,也可以獲得10-15%左右的投報率,但是您有想過嗎,當本金不再增加的情況下,我每年6-8%的複利效果,在幾年後會超越每年12%甚至15%的單利呢?

我們先來看單筆存入的存股(單利)與其他複利工具的差別:

▲單利的存股族與複利族的時間線拉長,將會在第七年出現黃金交叉。(圖/賈先生財富商會授權提供)

以複利6%而言,在第7年後的複利效果已經超越12%的存股族,而在第17年後的複利效果也已經超越15%的存股族,而一旦超越了,就真的回不去了。

單利的存股族就永遠看不到複利族的車尾燈了。

那以定期定額而言呢?

若以定期定額而言,將所有可能會發生的風險變數考量進去,例如:投資風險、存滿10年或20年後所面臨到無法續存的風險。

如同前面賈先生所說的,預計存40年確實是每個人的理想狀態,但理想往往趕不上現實的變化,若在存股的期間來到第20年時,因故中斷,那麼會產生什麼變化呢?

以下提供在第20年後中斷存入的比較圖:

▲單利族與複利族的進一步比較。(圖/賈先生財富商會授權提供)

12%的存股在第20年初就直接被8%的複利追趕上了,並在第35年初被6%的複利超車。而15%在第24年被8%的複利超車,更在第40年末也被6%的複利追趕上來。複利的威力,真的不容小覷。

如果你能依照預期規劃中的「每月定期定額存1萬元並且持續40年不間斷」賈先生仍然會建議您可以配置在12%及15%的存股組合中。

若存股的投報率回到我們一開始所說的「存股的合理投報率應該是5%」你會怎麼想呢?

在有可能虧損的風險下,以5%的投報率,運用存股作爲退休金規劃的工具,而且必要時,我還需要自己手動複利。

或者幾乎零風險的情況下,以6%的自動或半自動複利,作爲退休金規劃的工具,哪一個能真的讓你安心退休呢?

▲臺灣爲何那麼瘋存股,賈先生專文解釋。(圖/賈先生財富商會授權提供)

賈先生有兩個客人(是朋友),年齡相仿,一個是每年用1萬美金在操盤股票、一個是每年把1萬美金拿去買保險,15年後的某一天,2位客人聚餐時剛好聊到近期的規劃狀態,每年用1萬美金操盤的客戶,現在還是一樣在股市中起起落落,並沒有真的滾出2倍的資金。

而每年用1萬美金買保險的客戶,現在手上已經將他的資金翻近2倍了,後來投資股票的客戶跑來找賈先生,比照他朋友的條件一樣重新規劃,期中投資股票的客戶懊悔地跟賈先生說,「如果當初我有一半拿去買保險,應該也不會一直歸零重新再來...。」

我們常覺得年輕時,時間還早,對於退休的事,等到時間快到了再做準備,然而很多人錯失了20年分散投資風險的週期。我們的投資生涯本可以有40年來分散投資風險,但大部分人把投資集中在退休前10年或20年的時間裡,纔開始做規劃。

年輕時,大家普遍手頭都缺錢,所以不會大手筆的投資。正因爲如此,我們才需要透過槓桿來將我們的資金變大。

如果我們年輕時就有大筆資金,我們可以直接選擇「買房」,因爲買房普遍被認爲是一個明智的長期投資,買房是分散時間最佳代表,假設你剛滿20歲就買了一套1000萬的房子,首期200萬元,雖然開始背了800萬的房貸,每個月償還貸款,但你依然把1000萬投給了市場,你的一生都承受相對穩定的投資曝險部位,一個人買了房,就相當於在房地產市場裡賺了一輩子都可能賺不到的錢,爲什麼?因爲他們投放在房地產市場的資金曝險穩定,而且終其一生。

這是買房的一大隱性利益。房產也成了很多人退休後最大的資產,這並非偶然。

然而,當你沒有那麼多資金的時間,你可以選擇用小錢「複利」的方法,滾出巨大財富,在分散時間投資法中,若我們把10年或20年放在20歲時就做準備,哪怕我金額再怎麼小,都可以透過後續40-50年複利的威力,滾出讓自己提早退休、財富自由的資產。

或許一開始你會覺得複利太慢了,但你往往會忽略你一開始的資金是多還是少,如果你的資金多,「買房」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如果你的資金少,你可以選擇「有複利效果的工具」,例如股票、定存、保險等,差別在於股票的獲利槓桿大、風險槓桿也大,來來回回了10年,你真的賺了多少、或存了多少?

賈先生近20年來,一直在協助客戶的就是如何運用5-10年累積自己的一筆財富後,透過複利的威利,保本、保利地將這筆財富滾出你預期的退休金。

若你仍對於存股寄予厚望,你也可以如同前面所提的,雞蛋不要放在同一個籃子裡,將自己的資金分散在不同的籃子,一個籃子破了、壞了,我們仍然不會覺得生活大受影響。

巴菲特曾將他的致富歸結爲,「是習慣的力量」,沒有了良好的投資習慣,一切財富將離我們遠去。

習慣最能直接影響人的一生。

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培根說:「習慣是人類的主宰。」所謂習慣,就是指人的行爲,是長時間裡逐漸養成的一時不易改變的行爲、傾向。

無論存股、定存還是保險,都是非常好的「儲蓄習慣」,當您有了這個良好習慣後,您距離財富自由、提早退休與成功…將邁進一大步。

再來僅是運用哪些工具可以讓我們真的早日達到財富自由、提早退休與成功,而透過賈先生的專業建議,您可以一一評估所有的理財工具,進而找到最適合您、且能早日達到財富自由、提早退休與成功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