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戰3》戰艦巡禮 列剋星敦級航空母艦

作爲一款軍事競技網遊,在《海戰3》中出現了大量一戰二戰時期的知名戰艦,爲了能讓玩家更深一步地瞭解這些戰艦的過往與現狀,我們特別爲大家準備了“《大海戰3》戰艦巡禮”這一系列戰艦介紹專題內容,使這些沉寂於歷史之中的戰艦能夠再次活躍在我們眼前。

今天爲大家介紹的是列剋星敦級航空母艦(Lexington class aircraft carrier),它是美國海軍建造的一型航空母艦,也是美國海軍第一種大型航空母艦,且在服役期間,其一直是世界最大航空母艦。列剋星敦級航空母艦共有兩艘同型艦,分別爲列剋星敦號(USS Lexington CV-2)與薩拉託加號(USS Saratoga CV-3)。

1925年剛剛建造完船體的列剋星敦號,原計劃建爲戰列巡洋艦

1927年建成下水的列剋星敦號

該級艦原是1920年陸續開工的戰列巡洋艦(該級戰艦是美國海軍首次建造戰列巡洋艦。1920年經過多次修改後確定設計方案,裝備8門雙聯裝16英寸口徑主炮航速33節,設計排水量35000噸。計劃建造6艘。該級艦兩艘改建成航空母艦,其餘同型艦停工解體。)。按照1922年簽訂的華盛頓海軍條約規定,世界各大海軍強國都必須根據條約限制本國所擁有的戰列艦數量與火炮口徑,條約准許美國利用規定必須廢棄的軍艦船體改裝兩艘3萬3千噸級航空母艦。美國因此將停建的列辛頓級中進度最快的列剋星敦號和薩拉託加號改建成航空母艦。

列剋星敦號與薩拉託加號宣佈的標準排水量是3萬3千噸,加上條約允許改裝增加的3千噸,實際是3萬6千噸。兩艦皆於1927年完工,採用封閉艦首單層機庫,全通式飛行甲板長271米,島式艦橋與巨大而扁平煙囪設在右舷。採用電氣推進動力系統。4座雙聯裝203毫米口徑火炮分別裝在上層建築前後,用來打擊水面目標,但對敵巡洋艦的防禦能力則是個疑問,多年以後才證明安裝該火炮無此必要,防護裝甲與巡洋艦相當。

在兩次世界大戰的和平間期,兩艦在美國海軍舉行的艦隊演習中,提供了許多操作使用航空母艦的寶貴經驗,這兩艘姊妹艦還常互相實施“攻擊”,來檢驗航空母艦的應用理論。尤其是1929年的第9次艦隊演習,薩拉託加號在一次大膽的行動中,與艦隊其它軍艦分開,單獨「攻擊」由姊妹艦列剋星敦號所防守的巴拿馬運河,證明了航空母艦在作戰上的靈活性,顯示出空中突襲可在短的時間內扭轉整個戰局,導致了美國海軍以航空母艦爲艦隊核心的戰術出現。

1930年1月列剋星敦號奉命爲因乾旱導致水力發電中斷的華盛頓州塔科馬市的10萬居民供電,功率龐大的蒸汽輪機電動機主機接通岸上電纜,1個月總計供電425萬千瓦,成爲令人難以置信的逸聞,也從側面體現列剋星敦級航空母艦的強大動力。

時至二戰,日本聯合艦隊於1947年12月7日偷襲駐紮停泊在珍珠港的美國太平洋艦隊,列剋星敦號與薩拉託加號因不在港內從而僥倖逃過一劫。 1942年5月珊瑚海海戰中,由列剋星敦號與約克城號航空母艦起飛的艦載機,分別擊沉、擊傷了日本海軍主力航空母艦祥鳳號與翔鶴號,但列剋星敦號也遭到重創。儘管火勢曾一度得到控制,但列剋星敦號最後還是因爲航空汽油滲漏汽油蒸汽逐漸蔓延引起大爆炸而被摧毀沉沒。

珊瑚海海戰時列剋星敦級航空母艦被擊中的瞬間

同級的薩拉託加號就顯得相對幸運些,1942年1月,薩拉託加號被魚雷擊中後,在維修中拆除了無用的8英吋口徑火炮,安裝現代化的防空火力。1942年8月薩拉託加號的艦載機在瓜島海域擊沉日本海軍龍驤號輕型航空母艦。1943年薩拉託加號部署在西南太平洋爲在東所羅門羣島作戰的美軍提供空中掩護。1944年3月,駛往印度洋與英國遠東艦隊匯合共同作戰。1945年先後參加了進攻硫磺島沖繩島的戰役。薩拉託加號還曾遭日本潛艇和神風自殺飛機攻擊三次負傷,但仍安然支撐到戰爭結束。

《大海戰3》中的列剋星敦號航空母艦,可見是二戰狀態時換裝5英寸雙聯新型高平兩用炮的狀態

戰後1946年時,薩拉託加號在比基尼環礁的十字路行動核試驗中,因爲原子彈的水下爆炸威力造成艦體大量進水而沉沒。至此列剋星敦級航空母艦完全退出了歷史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