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教師批評政府恐遭解聘 教部挨批無判斷力

遭匿名黑函檢舉,教育部行文臺科大召開教評會,討論是否解聘。(取自陳致曉臉書李侑臺北傳真)

臺灣科技大學教授陳致曉長期投入社會運動,時常發表鍼砭政府言論,近期卻遭匿名黑函檢舉,教育部行文臺科大召開教評會,討論是否解聘,陳致曉批教育部沒有判斷力,此起事件也吸引立委陳椒華關注,更呼籲教育部與校方「有個思考」,並能妥善調查

針對此起案件,陳椒華昨(20)日主動聯絡職司,得到的迴應是,教育部並沒有要求臺科大將這起案件呈送教評會討論,教育部的說法僅爲有收到這份陳情,因此希望校方「有個思考」,並妥善調查。

陳致曉則是在臉書以「戒嚴再起」爲主題而再度發文,「再問蘇貞昌潘文忠:大學教師批評政府,是否應予解聘?」並提到立委陳椒華因看到他的臉文,昨日中午致電教育部,教育部則回稱:「教育部接獲檢舉,僅是轉發函臺科大,並未要求臺科大『召開教評會』調查」,他認爲,如此很明顯是卸責與模糊焦點的迴應。

「教育部根本就不該發文學校要求調查教師言行」陳致曉表示,根據目前法規,臺科大不可能以「批評政府」爲由解聘他。然而,行政院與教育部「拿着黑函當令箭」,要求大學調查教師「是否批評政府」的行爲,不但嚴重浪費高教資源,更是不折不扣的白色恐怖。

陳致曉說:「其所生效應,不在於解聘,而在於在校園標籤化該異議教師,形成孤立氛圍。標籤化、孤立氛圍可能將致該異議教師於升等、績效評估面向受到不公平對待。」

陳致曉並提到:「再換個情境試問,如果檢舉潘文忠言函文寄到總統府,總統府是否會發文行政院,然後行政院召開人評會調查潘文忠呢?很顯然,今日行政院與教育部層層發函的行爲,富具政治清算異議人士意涵。」

1、是否認同「大學教師批評政府,就應予解聘」?

2、該檢舉函內容所舉陳致曉教授可議行爲之點即爲「大學教師批評政府,應予解聘」。且不論陳教授批評是否屬實,但絕非教師法所列應予解聘之違法項目。亦即,「大學教師批評政府」的行爲本不該涉及教師之解聘。教育部獲此明顯缺乏法理之檢舉函,不做簡單法理判斷,卻發文要求臺科大根據此函調查陳致曉言行。教育部難道沒有最簡單的判斷能力,來決定「發文臺科大」是否合法理?

3、如果該檢舉人繼續發這種不合法理的檢舉函,教育部是否會再要求臺科大對陳教授審查

臺科大表示,校方收到教育部函文請學校依相關規定查處,無針對陳教授鍼砭政府言論調查,是否爲不適任教師需由相關法令及大學校內規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