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山首系放!帶子路過中橫 黑熊媽曾斷掌「和人類有緣」

▲帶2寶寶路過中橫,黑熊媽媽讓巡邏警超驚喜!(圖/記者陳冠竹翻攝)

地方中心/臺中報導

一對臺灣黑熊母子上週「路過」臺8線中橫公路,被巡邏員警撞見,珍貴畫面讓人驚喜,林務局東勢林區管理處黑熊研究團隊研判,這隻熊媽媽可能就是在大雪山第一隻捕捉系放母熊,牠曾經斷掌、有繁殖紀錄,從成長紀錄來看,2只小熊體型也很相近,爲了覓食母子纔會往低海拔奔波,可以說和人類相當有緣

東勢林管處黑熊研究團隊爲了解大雪山地區臺灣黑熊的分佈情況,2013年起就委託屏科大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黃美秀教授進行科學調查,日前發現2015年11月在大雪山森林遊樂區內捕捉系放的1只母熊(編號16705),衛星追蹤其近期定位資料滯留於同一地點活動模式異常,爲解開謎題,12月3日會同研究團隊,上山前往谷關搜尋熊蹤

▲2015年11月於大雪山森林遊樂區內捕捉系放的母臺灣黑熊,編號16705。(圖/東勢林管處)

▲掉落地面頸圈

研究團隊現場調查,首先記錄到「熊窩」一個,由芒草凹折而成,痕跡約有半年至一年之久,之後陸續記錄到山黃麻樹幹上,有新鮮的熊爪痕,痕跡約2、3個月內,爪痕粗細皆有,粗的5公釐寬,細者僅2公釐寬,顯示爲母子熊。隨後在一處緩坡發現頸圈(ID: 16705)掉落地面,外漆有些磨損形狀完好,位置離11月30 日夜間目擊三隻黑熊(大二小)橫過馬路的地點僅隔一山棱。

此外,活動模式資料顯示,母熊於今年3月到5月幾乎不活動,若該母熊產仔爲3月中旬,則根據國內圈養幼熊的成長記錄來看,小熊於同年11月時的重量估計約爲15公斤。這與11月30日目擊幼熊的大小相近。

因此,根據母熊的活動範圍生殖狀況,以及人類活動區附近的熊密度普遍較低的情況來看,11月30日夜間所目擊的黑熊母子很可能就當時捕捉系放的第一隻母熊。若不是,也就代表除了系放母熊外,還有另一隻育幼的母熊,就繁殖狀況而言,堪稱是好消息

▲黑熊媽媽過去近一年的活動範圍。

▲以芒草凹折而成的「熊窩」。

推測該母熊(編號16705)可能因秋冬季節重要食物缺乏,加上育幼,導致體重下降,造成系掛頸部人造衛星發報器鬆脫。資料顯示,系放時母熊體重78公斤,成體,已有繁殖紀錄,且因右前腳掌整個斷掌,上樹覓食較困難,帶小熊期間行爲謹慎,因此更會盡量避開高風險的地區,確保幼熊的安全,在食物匱乏的冬季,更爲辛苦,纔會爲了果腹,貿然闖入人爲活動頻繁的高風險地區。只要沒有人爲食物吸引滯留,牠們自然會離開再回森林。

一般人多認爲,母熊帶小熊時特別兇猛,但事實上,牠們警覺性特別高,除非必要,否則不會隨便發動攻擊,稍有風吹草動,通常就會帶着小熊趕緊離開。奇遇黑熊母子!巡邏員警意外目擊母熊帶着寶寶過馬路,讓人又驚又喜,直呼「好可愛!」若遇到帶仔的母熊,勿驚慌,不要驚嚇牠們,安靜地撤離現場即可。

▼山黃麻樹幹上新鮮的熊爪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