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衆ID.4越看越喜歡 除了車機和價格……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爲本站汽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本站汽車11月21日報道 以前很多消費者面對大衆在國內生產的那些續航200多公里的電動車都在抱怨,能不能搞臺正經車啊?好了,ID.4這個“正經電動車”終於來了,而且是在上汽大衆和一汽-大衆雙車同時投放(分別爲上汽大衆的ID.4 X和一汽-大衆的ID.4 CROZZ,下文中均簡稱ID.4),這車真的能打翻特斯拉麼?(特斯拉:爲什麼總是我……)哦不對,這車實力到底咋樣啊?

MEB平臺國產第一車

底部真的很平整,絕不是油改電

此前很多電動車都是“油改電”,會影響通過性,如果不小心託底還會自燃呢。

而ID.4就沒有這方面的擔心了,底盤平整,而且防護到位。

純電平臺順帶也把車內空間優化了一番,畢竟中國消費者對於空間還是很執着的。體驗者身高180cm的情況下,後排頭部空間表現中規中矩,腿部空間稍微有點對不起2765mm的軸距,後排的地板平整度倒是非常好的。

暗搓搓的強大車身

目前車身剛性最強的大衆車

作爲全新車型,沒點硬實力也不行。不過我們拍這張圖其實不是爲了展示後備箱空間,而是爲了看看他的側圍佔據了多少空間……

當然佔了這個空間也沒有白費,ID.4系列裝上電池包之後(沒錯,現在電動車的電池包作爲車身的整體設計的),車身剛性達到了37000Nm/Deg——要知道即便是全新的衛士這樣的越野車,依靠全鋁車身能達到的剛度是30000Nm/Deg,而大衆品牌頂級的車型輝騰(參數丨圖片),相應的數據也只是37000Nm/Deg,人輝騰可是旗艦啊……

可就這樣,居然機艙裡面還加了強化件!

過分了過分了……

另外,我纔不告訴你特斯拉Model 3大概是20000Nm/Deg出頭的水平,嘿嘿。

設計師雞腿

不那麼“大衆”,細節也出彩

除開全新平臺,ID.4系列的設計也沒有傳統大衆車那麼墨守成規感覺——實際上包括高爾夫8等在內的變化也是挺大的。

儀表用全液晶不奇怪,但是這個換擋手柄還是很有意思的——甚至我覺得大衆的燃油車也完全可以設計了。

也有不少小細節,是很合年輕用戶口味,比如展示的車型都是高配,座椅處理也各有特點,你比較喜歡哪個呢?

本土化也到位

充電口都有漢字

儘管交直流充電口完全不同,不會插錯,但充電口上也標了中文,也挺用心的。

就連充電時充電口的燈光閃爍變化也標註的很清楚:

還有啥不滿意的?

之前說了不少好的地方,但是ID.4系列真的完美麼?完美的車根本不存在的,挑主要的說說。

A.這個車機太拉胯了

都2020年要結束了,這套車機的表現實在是忍不了,刨除展車沒有上電或者不一定是量產車的因素,結合此前高爾夫8的表現,大體上能斷定這套車機不要說手機這樣的消費電子品,其他自主車型的車機也足以吊打。還是看個視頻體會一下吧,桑心

大衆ID.4中控體驗(來源:本站汽車)

B.實際售價還是讓子彈飛一下

目前大衆還沒有公佈ID.4系列的正式價格,已有信息是續航超過550公里的版本售價不超過25萬元。這個價格貴麼?要比起同樣25萬但是使用磷酸鋰電池的特斯拉,好像也不是太貴。但是相比此前合資純電動產品,似乎又有些高——雖然它們基本上都是緊湊級轎車或者小型SUV。當然,貴不貴還要看產品力,包括車輛的駕駛感受和車上配置的實際使用,所以彆着急,還是讓子彈飛一會兒吧。

結語

大衆ID.4系列確實特點突出,而且平臺、車身等也有不俗的實力,只是車機恐怕是無法滿足中國消費者的需求,至於最終的價格,我們也會繼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