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師話考研系列:能力培養是讀研的實質

本站教育訊 2011年的考研剛剛落下帷幕,2012年考研的號角正緊鑼密鼓地吹響。考研還是就業,新的學年裡,你還在猶豫彷徨中蹉跎這大學最後的春光嗎?有人說,決定人成功與否的往往在於抉擇。思考和做決定時要慢,但一旦決定了,就需要義無反顧地決絕行動。當你面臨着人生又一次的抉擇,作爲一個生理意義上的成人,你是否也具備了心理上承擔自己決定的素質呢?此時,導師的忠告或許更有意義,那麼,就讓我們一起聆聽來自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馬東瑤副教授的聲音。

考研或就業,屬於你的哈姆雷特式難題

記者:新的學期開始了,對於大三的學生來說,又將面臨是否要考研的問題。作爲導師,您對此有何看法?

馬東瑤:就目前的形勢來看,大學教育已經不是精英教育,考研則是一個繼續深造的機會,而且現在各大高校的研究生招生比例相對也比較高,讀研形式多樣,包括全日制學術碩士應用型專業碩士和教育碩士等。考研是大趨勢,大三時應屆考研的學生人數也逐年增多。我們鼓勵學生考研,但要求學生關注自身的具體情況綜合考慮後再做決定,因爲大學最後的時光需要做的事情很多,而且對以後的人生道路會造成不小的影響。考研畢竟只是多條出路之一。

記者:學生在做選擇時,您覺得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馬東瑤:在考研前首先要想清楚自己爲什麼讀研。若是在畢業時候想當鴕鳥,想着研究生畢業的時候能找到更好的工作機會,這種心態不太好,不能抱着這樣的心理去讀研。讀研的目的太功利,會有很多不盡人意的地方,比如說對學術不感興趣,或者研究生畢業後還不如本科時工作機會更多,本科能得到的職位到研究生畢業後都得不到了。盲目考研是對自己未來不加思考不負責任的表現。

記者:正如您所說,現在很多學生將考研、考公務員、出國找工作都作爲自身的出路之一,尤其是應屆生,每條出路都會想試一下,考研成了一種跟風和“無意識”的行爲,您如何看待這種現象?

馬東瑤:其實人做決定的時候,身邊環境氛圍是一個很大的參照系。尤其是大學生,對自我人生定位還不那麼明晰,而在面臨畢業時,考研、考公務員、出國、找工作等等,似乎在他面前展開每一條道路都是一種人生方向的可能性,因爲學校裡,走每條道路的人都是蔚爲壯觀的。

這時候就需要自己冷靜下來,想想自己的實力和精力,甚至是個性和其他看起來不是那麼相關的因素都要考慮進去。比如有的學生不適合當公務員,自己也不喜歡,但因爲想着公務員待遇好,就又想去試試。有的人不想讀研,也可以找到自己還比較心儀的工作,但是看着身邊研究生學歷的人越來越多,就開始猶豫自己的決定。這些例子在大學裡都是非常常見的。

無意識跟風,違背自己的意願的結果只會讓自己日後心有不甘。人生是一個歷程,即使你真的巧合考上了,在讀研或者當公務員的時候,都會心有芥蒂,遇到困難時會質疑自己當初的決定,而且越往後生活目的更加明晰,質疑也會更多,到時候很容易會使自己的人生陷入一種不快樂的惡性循環。因此,在面臨選擇的時候,多問問自己的內心,參照系是自己的需求,而不是身邊人的各種無法窮盡、五花八門的行爲。要知道,你活出的人生,做出的選擇是要自己承擔起責任的。

記者:就考研而言,您對那些正在爲考不考研而選擇而猶豫不決的同學有何建議?

馬東瑤:正如上面也涉及到的,目標明確最關鍵,結合自身各種情況,要明白自己究竟想要什麼。這樣做決定後,纔會堅定,先想好了就不會一下子動搖。

如果本科畢業有同學雖然可以找到工作,但他抱着要提升自己的能力,讓自己更加勝任以後可能想要從事的工作的心態讀研,這樣的讀研動機是非常好的。如果是找不到好工作,或者原來職位不滿意,純粹爲了鍍金想要文憑有,讀研就是一根筋,爲了更好的工作機會,這樣是得不償失的。因爲未來不可預知,過了幾年或許原來的工作機會或職位都得不到了。這樣會特別失落,研究生讀得不開心,最後工作也不一定找的好,兩頭空

動機不必深究,能力培養是關鍵

記者:面對日益加劇的就業壓力,很多同學認爲考研是一種“無奈”的選擇,爲了鍍金好找工作而讀研與爲了興趣而讀研是否有衝突

馬東瑤:這其實涉及到學生讀研的動機問題。實際上,基於現在的氛圍和整體深造環境,我們對於動機已不做深究,只要能夠做到讀研時能力得到提升,各方面得到磨練,學生能讓自己的學術能力,學術水平得到更好的提升,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見長。

爲了什麼而來,或是功利性目的很強,或是很想做學術的,都不是關鍵,畢竟碩士生的培養和博士生的培養區別還是很大的。博士要專,對學業的要求很重,而絕大多數碩士出來一般不是說一定要去做學問,走向工作崗位的佔了大多數,如果要做學問,還是需要繼續深造。

此外,讀什麼專業,雖然招碩士時他的專業的基礎很重要,但能力的培養更重要。以後的工作和本專業可以很對口專業對口很重要,但不對口,若培養好了能力,也一樣可以做的很好。

記者:學生該如何處理好就業與興趣之間的關係

馬東瑤:就業和專業興趣不一定要完全對口。比如在讀研時,有一點應該明確,研究生應該有比本科時更清晰的未來職業規劃,並在研究生階段爲此規劃而努力。好好讀好自己的書,做好本專業的工作,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不管是大學本科生還是研究生,專業和就業掛鉤程度還是比較高的,但就業問題和興趣有衝突是非常正常的,解決衝突的方法就是一方面結合興趣,另一方面培養自己能力。若是在本科或者讀研三年爲了蠅頭小利,就到處接活,不好好讀書,浪費大好的讀書時光,這樣是眼光比較短淺的。讀書還是需要有一些精神和理想的。有些農村來的學生,家庭比較困難,其實,困難只是暫時的,鍛鍊好自己能力,將來找好工作,賺錢更容易。讀書時要提升自己,讓自己有好的前途,這纔是題中之義。這些問題一定要想清楚,不管對研究生還是本科生,這點都很關鍵。

我有一個歷史系的師妹,在省公安廳做公務員,她工作的內容一般是領導給她一系列的材料,讓她根據這些材料提出調查和調研分析報告。師妹學的是歷史,專業並不對口,對法規之類的硬性知識很欠缺,但她自學能力比較強,且她在讀書期間培養了自己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工作做得非常好,調查報告寫出來常印發各處作爲學習模板知識性的東西容易彌補,但能力方面卻需要在讀書期間一點點慢慢培養。如果能力方面沒能在學校培養好,在以後的工作將會遇到千變萬化的具體工作的阻力。

細節問題中把握讀研實質

記者:在考研挑選學校的時候,您認爲除了自身情況需要考慮,報考學校的應不應該挑選一些層次更高的學校?

馬東瑤:要自己清楚自己,一方面是自信問題,另一方面是看對自己有沒有正確的認識,對自己要有一個比較公允的把握。我個人認爲年輕人要有一股衝勁,要是做什麼都老氣橫秋,那社會就沒有活力,但一定要對自己有公允的認識,若自己的基礎知識不夠紮實,能力上有所欠缺,就不一定要考一流的學校。

有些學生想法有些極端,抱着賭一把的心態去考研,這是不可取的。賭徒心理,是無法賭贏的。現在考研並不是一張考卷定終生,複試時候的面試也非常重要,即使在保送時也是如此,比例成分很高。許多老師在面試時和學生交流,對學生的情況會看得比較清楚,或許你初試賭贏了,但是複試時不可能一賭再賭都可以贏,機率會很小。

考研學生應該在對自己認識比較正確的基礎上,報考和自己水平相當或者稍微更高點檔次的。

學校,纔是明智的選擇。

記者:有的學生擔心自己本科成績比較差,這對考研有哪些方面的影響?若是考上了,對複試有影響嗎?

馬東瑤:成績能不能等於能力,得關注這個所謂的差後面的本質。大學裡有同學考試成績差,但有的同學有別的方面的特長。比如我們中文系有些男同學,英語和需要背誦的東西考不好,考試成績差,但是腦子特別靈光,特有才氣,詩寫得非常棒。大學學習不同於中學的死記硬背,同學們應該注重培養自己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包括研究的潛質,這些都要有意識培養和顯露。因此,本科成績差,要具體分析其本質,要看是學生沒有用心去記誦積累一些基礎知識呢,還是什麼問題都不會分析。若是隻會記誦,即使考研初試時能通過,也不能說明具備了讀研的潛質。

若你真正培養好了能力,在複試時能讓老師滿意,那本科考試成績差也沒有關係,因爲複試在很多學校都屬於重新洗牌。導師特別看重學生的研究的潛質和能力,尤其是在我們學校,面試是多對一,面對面和學生談,考察學生讀過什麼書,對一些問題的看法如何。聽學生開口一般就可以知道深淺。若是知識方面有一些欠缺,還可以彌補,但若是分析問題的能力欠缺,只會死記硬背,這樣的學生就屬於沒有好好培養能力,在複試時不一定能過。我們經常碰到初試比第二名高几十分的同學,但複試可能被淘汰。

記者:您是如何指導學生平衡考研和就業這兩方面的關係的?

馬東瑤:可能有的老師會鼓勵學生專注在一方面,否則會幾頭空,但我的觀點是就業和升學一般都應該做幾手準備,因爲沒有誰能保證一條路就走得通。即使我們當年的經驗也是如此,現在就業形勢不好,更不能一條道走到黑。不管走哪條路,事先都要在衡量自己的狀況後選擇一二,做幾手準備。

做出選擇時還有一些看具體情況,比如家庭情況,要看家人支持與否,這是我們選擇時需要考慮的一個重要方面。什麼也不做就是一心考研,即使家裡條件很好,這樣的背水一戰也會讓自己的壓力很大,因爲這樣的選擇意味着自己斷了別的出路。我認識一個考了幾年的同學,畢業後沒有找工作,專心考研兩年仍沒有考上,後來實在頂不住了,找了個工作邊工作邊考研。對這樣的學生,堅韌的決心值得肯定,但自身情況和現實因素也需要認真考量。若有的學生家境困難,但又非常想讀研,就不找工作一心考研,考不上又接着考,這樣的情況我個人不是很贊同,因爲這會給家庭造成很大的負擔。

因此,做出選擇一定要綜合考慮自身的情況,慎重做決定。

記者:根據您這麼多年來的教學經驗,您對那些考研的學生有何要求和期望?您希望招到什麼樣的學生?

馬東瑤:專業上,學術基礎還是很重要的,主要看學生對本專業的書籍閱讀量,還有相關的學術動態研究狀況是否有一定的積累和了解。

另外,我比較看重學生讀研的目的,因爲他的學習狀態與其讀研的目的密切相關。若讀研後的動機就是爲了爭取更高的文憑,讀研後就不管自己專業,純粹到外面打工接活兼職,該讀的書不好好讀,這樣的學生我們是不會要的。純粹爲了文憑而來,這是老師是最不願意要的學生。既然報了這個專業,還是應該好好把專業中要讀的書讀好。

其實,讀研並不是要求要做所報專業的學術研究,可以做的相關工作很多,重要的是要在專業學習中,培養一種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在以後走向工作崗位非常必要的。我期望我的招收的學生,能在盡力做好專業研究時,把自己的能力培養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