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東師大創新工作機制着力提升研究生培養質量

近年來,華東師範大學圍繞“985工程”關於研究生人才培養髮展目標,積極營造良好的學術文化氛圍,引導研究生樹立正確的創新意識,塑造創新品質,培養科學思維,提升綜合素養,踐行學術道德和行爲規範,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爲此,學校採取了系列舉措,取得了明顯成效。

——探索實踐研究生管理模式,提升工作實效性。學校積極搭建各類交流平臺,創新“研究生工作沙龍”平臺,總結研究生黨建工作的特色做法,深入探索研究生黨員教育管理和基層黨支部建設的新途徑、新方法。創新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舉措,成立全國首家研究生黨校。在有效結合研究生培養項目的基礎上不斷提升學校研究生的實踐創新能力。學校以研究生新生入學教育爲契機,將學術道德納入入學教育,進行學術道德建設專題教育活動,不斷塑造完善研究生高尚的人格,提升研究生的創新能力,通過新上崗導師培訓制度、“導師育人”獎勵制度和對學術不端行爲的懲治等方式,開展研究生學術規範、學術道德專題教育活動,推動研究生學術道德建設,探索“導師育人”新機制,推動全員育人,提升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

——建立宣傳與獎勵機制,推動研究生科研創新。學校積極開展“師大風雲人物”活動,邀請學校積極投身學術,勇於學術創新,做出優異成績的研究生舉辦專題報告會,在研究生中樹立投身學術研究,勇於學術創新的典範,激勵更多的研究生開展學術創新活動,不斷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和科研成果質量,在校園中營造濃厚的學術創新氛圍,取得了顯著成效,研究生科研貢獻能力明顯增強,近年來每年發表在SCI和EI檢索文章都超過400篇,發表在CSSCI檢索文章超過500篇。生命科學學院林凌博士數次獲邀搭乘“雪龍號”南極科學考察船赴極地開展科學研究;研究生申立成功開發了上海里弄信息系統,爲完善上海市交通地圖做出了貢獻;研究生鄧睿連續兩次獲得全國挑戰杯一等獎

——優化學術平臺和載體,培養研究生創新品質和綜合素養。學校大力推進博士講壇海外留學博士系列:“學在海外: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回國博士生系列報告”,每學期開設“麗娃講堂”和“博士講壇”20餘講,與上海社科院舉辦每年一屆的青年學術論壇編印研究生綜合學術刊物《大學》和研究生會會刊華實》,國外著名高校投稿量不斷增加,取得良好的反響。爲拓展研究生的實踐創新能力,學校與陸家嘴人才金港社會機構積極建立研究生人才培養和孵育基地,實現高校研究生與著名企業、集團與公司對接。學校積極開展與政府機關合作,積極與上海周邊長三角地區的地方教育和科研行政機構簽署協議,爲研究生開展教育、社科、科技、人文等方面的合作提供良好平臺。如2009年,學校與南京市教育局合作,派遣30名研究生赴南京教育實踐;與寶山區政府以寶山郵輪經濟研究等課題開展合作;組織井岡山、桂林、上海市政府機關和企事業單位研究生實踐實習掛職活動,其中井岡山社會實踐項目獲得上海市最佳項目獎;圓滿完成與上海市奉賢區扶貧結對項目工作;積極發揮學校在教師教育領域的辦學優勢,在上海市閔行區全面推進“做中學”教育實踐項目。

——加強研究生管理工作的反思,總結和提煉工作經驗。學校積極開展與兄弟院校的溝通和交流,共同探討研究生培養和管理的有效舉措。2009年,華東師範大學在教育部2009年度全國高校工部長、研工部長論壇上研工部作了《學術引領、德才並育、全面發展,切實加強研究生思政工作》主題報告,重點介紹針對當前研究生羣體特點和圍繞我校研究生創新人才培養,有效開展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經驗及各項特色項目和活動載體,受到與會各校負責人的廣泛關注;《構建網格化管理模式,着力提升研究生思政工作的有效性》被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學會德育委員會評爲第六屆學術年會優秀論文一等獎;研究生學術期刊《大學》獲得中國研究生媒體聯席會議(2009)年會優秀研究生校園媒體提名獎

——加強規範管理和制度建設,提升研究生管理質量與水平。學校針對研究生羣體特點、研究生培養機制改革學籍管理方面的新挑戰,探索研究生學籍管理,獎懲管理等改革的新模式,不斷轉變工作思路,完善各項管理制度,提升管理實效和水平,如2009年出臺了《華東師範大學經濟困難研究生認定工作實施辦法》、《華東師範大學留學研究生學籍管理規定(試行)》。爲密切研究生和設獎機構(部門)的關係,學校從2009年起將感恩與誠信教育納入研究生資助體系中,社會獎學金“智慧”、“麗娃”進行全校頒獎儀式反響強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