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媒稱朔爾茨訪華“經濟問題放在前面”,還有德媒引述《孫子兵法》建言

來源:環球時報

【環球時報駐德國特約記者 夏雪 青木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於文】德國總理朔爾茨14日抵達重慶,展開爲期3天、歷經3個城市的訪華之旅。這是朔爾茨自就任總理以來第二次訪華,他也是今年首位訪華的西方大國領導人。此次朔爾茨攜環境、農業、交通3名內閣部長作爲代表團成員一同來到中國,由西門子、寶馬、奔馳等重量級企業的十幾位負責人組成的經濟代表團隨行。“兩天的經濟活動,一天的政治活動”,德國電視一臺14日評論稱,朔爾茨此次訪華的優先事項很明確:經濟問題放在前面。法國《世界報》稱,朔爾茨總理在2022年11月第一次訪問中國時就表明,他更傾向於與中國和解而非對抗,現在也是如此。除了經濟合作,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太陽能板和風力渦輪機的反補貼調查,德方希望中國“幫助結束俄烏衝突”,都被列爲朔爾茨此行的主要議題。

朔爾茨在中國參觀企業畫面

“兩天經濟,一天政治”

“德國之聲”13日稱,根據總理府發佈的新聞稿,朔爾茨此次中國之行的主題是“共同可持續行動”,這與德國政府去年發佈的中國戰略一致。朔爾茨14日上午抵達重慶,參觀當地的德企博世公司。15日,朔爾茨將赴上海會見外貿商會代表,與同濟大學學生舉行討論會,接着參觀另一家德國企業科思創的創新中心。16日,朔爾茨將前往此行的最後一站:北京。

德國《世界報》14日稱,朔爾茨在一個龐大商業代表團的陪同下訪問中國,以工廠參觀開始,以政治討論結束。“這可以解讀爲一個信息:無論我們在政治上如何看待對方,我們的經濟關係都在持續。”德國《經濟週刊》稱,總理的訪華計劃似乎是一場巨大的“魅力攻勢”。他中國之行的第一站重慶面積與奧地利相當,但居民數量是奧地利的三倍多:約3200萬人居住在這裡,被認爲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朔爾茨總理與德國經理人一起前往中國,以拯救我們的經濟”,德國《圖片報》14日稱,朔爾茨將在中國停留3天,這是他擔任總理以來外訪天數最多的一次。此次總理之行是關於德國的未來、經濟、就業和增長。陪同他登上政府專機的是大衆、梅賽德斯、寶馬、巴斯夫、蒂森克虜伯和西門子等德國最重要的企業老闆,還有默克、DHL、蔡司等知名企業CEO。這份乘客名單顯示,德國企業的管理者和政府都認爲,如果沒有中國不行。擁有14億多人口的遠東大國中國,對於德國疲軟的出口經濟不可或缺。中德去年貿易額達2530億歐元,中國是德國在全球最重要的經濟夥伴。“政府和一些企業喜歡談論希望減少對一個國家的過度依賴。 但事實是:2023年德國對中國的直接投資升至新高。”

14日下午,重慶市委書記袁家軍,市委副書記、市長鬍衡華會見朔爾茨一行。朔爾茨說,重慶現代化建設勢頭良好,營商環境優越,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德方願繼續深化與重慶的友好交往,持續加強在經貿物流、技術創新、新能源、醫藥化工等各領域務實合作,推動雙方合作邁上新臺階。

德媒引述《孫子兵法》建言

此次朔爾茨攜環境、農業、交通3名內閣部長一同訪華,被認爲頗有深意。《柏林報》稱,朔爾茨將兩名“最重要的”部長留在國內,這與其說是對中國的讓步,不如說是他自己在幫自己一個忙。“外交部長貝爾伯克和經濟部長哈貝克處處給他惹麻煩。”相反,環境部長斯特菲·萊姆克在上次訪問北京期間明確讚揚了中國對環境的承諾,交通部長沃爾克·維辛反對拆除華爲5G產品,並反對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徵收關稅。他這樣做主要代表了德國汽車工業的利益。

朔爾茨參觀博世公司的氫驅動工廠

“朔爾茨在貿易和政治問題上走鋼絲”,法新社14日以此爲題報道稱,朔爾茨這次訪華“面臨着艱難的平衡”,他的目標是加強與柏林最大貿易伙伴的經濟關係。受通脹、高利率和出口降溫的打擊,德國經濟去年萎縮了0.3%,而今年經濟增長預計僅爲0.2%。 儘管美國等加大對中國的壓力,預計朔爾茨將強調德國仍然致力於與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開展業務,並拒絕美國主導的“脫鉤”呼籲。

啓程前,朔爾茨12日和法國總統馬克龍視頻通話。新加坡《聯合早報》稱,這一舉動協調對華政策的意味甚濃。雙方提出要“重新平衡”歐洲和中國之間的經貿關係,並強調要“刺激歐洲競爭力”,預示市場公平競爭問題將成爲朔爾茨此行的焦點。

“以治待亂,以靜待譁”,德國媒體“編輯部網絡”13日發表評論文章,以《孫子兵法》軍爭篇的這句話作爲開頭。文章稱,博覽羣書的朔爾茨對此書肯定不陌生,甚至將在中國期間對此銘記於心。保持秩序與冷靜是朔爾茨喜歡的格言,尤其是考慮到世界各地日益嚴重的混亂和危險。對德國而言,中國是世界上最重要同時也是最難打交道的國家之一。在經濟上,沒有中國幾乎什麼都行不通。許多德企依賴於這個巨大市場。中國對德國消費者來說扮演着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如今在越來越多經濟領域成爲德國工業的重要競爭對手。文章還稱,在與中國打交道時,合理的不信任和對局勢升級的足夠防備是絕對必要的,但像美國大部分政策那樣敵視中國毫無意義,沒有中國,西方几乎無法解決世界上任何重大問題。因此,儘管存在各種分歧,與中國保持對話是正確的。

朔爾茨向圍觀民衆招手

“中國更是夥伴,不是對手”

法國國際廣播電臺14日稱,法國《世界報》週末版刊登三篇文章,梳理德國與中國關係的發展。報道稱,去年7月,德國政府公佈64頁對華戰略,其要旨是德國經濟要減少對中國的依賴。但9個月以後,好像什麼也沒有改變。朔爾茨告訴德國智庫,中國更是夥伴,而不是對手。根據榮鼎諮詢今年2月發佈的一份研究報告,德國對華出口在2009年至2021年間增長了136%,目前是法國、英國和意大利對華出口總和的兩倍。在過去8年中,德國在歐盟對華直接投資中所佔份額上升到58%。

《聯合早報》14日引述新加坡國立大學政治系副教授莊嘉穎的分析稱,中國將在朔爾茨訪華時尋求引進德國資金和科技,並通過德國緩解中歐在電動汽車等領域的貿易摩擦。德國則會力求爲企業建立有保障的投資條件,也會就工業補貼和俄烏衝突問題向中國提出要求。“這幾個議題都相當大,也很複雜。很難短時間內找出各方都滿意的結果,最可能的情況是雙方在個別項目上找出一些進展和妥協,然後繼續磨合。”莊嘉穎說。

相關新聞

朔爾茨訪華,隨行“豪華企業團”都有哪些?

據外交部網站4月12日消息,應中國總理李強邀請,德國總理朔爾茨將於4月14日至16日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 據中新網報道,此次隨朔爾茨訪華的商界領袖來自多個行業,有包括西門子、梅賽德斯-奔馳、大衆、拜耳、寶馬集團等在內的多家德國企業。

就在朔爾茨訪華前夕,他還在社交媒體TikTok發佈了第一條貼子。

有報道稱,此次將隨行的德企業高層名單更加凸顯了中國作爲德國最大貿易伙伴的重要地位。據德國數據平臺“Statista”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是德國的最大貿易伙伴,進出口交易貿易額達2990億歐元,高於美國和荷蘭。

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是德國的最大貿易伙伴

爭奪激烈,誰拿到了“同行票”?

據中新網消息,諸多德企高層對於能跟着總理一道來中國,表現得躍躍欲試,代表團席位的爭奪可謂相當激烈。

朔爾茨的隨行代表團企業中,有知名車企大衆集團、專注於電子和電機產品的西門子公司和專注於醫療保健與生物科學的拜耳集團,這也凸顯了朔爾茨的關注重點。

西門子公司首席執行官、德國經濟亞太委員會主席博樂仁

此次隨團來華的西門子公司首席執行官、德國經濟亞太委員會主席博樂仁曾稱,中國爲“創新技術的驅動力”,從而“加碼”在中國的投資力度。比如,新增11億元人民幣投資,擴建西門子成都數字化工廠;在深圳建立運動控制業務研發創新中心和數字科技公司;在蘇州成立西門子長三角人工智能共創實驗室等。

拜耳集團首席執行官比爾·安德森預計也將隨德總理一同訪華。作爲全球知名創新型醫療企業,拜耳與中國市場也有較深的合作。

據中國日報2023年報道,拜耳計劃在中國進一步投資,並認可中國在創新方面取得的進步。此外,拜耳在2014年便與北京大學建立了科研戰略合作關係,致力於推進藥物發現轉化研究,拜耳爲合作研發項目提供資助。

正如比爾日前所說,中國具有優秀的教育體系,人才資源豐富,科創企業發展迅速,這是中國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力。

激烈競爭下,德國車企“組團”隨訪

除了科技、醫療領域的“龍頭企業”外,多家德國知名車企高層也在此次隨行訪華名單中。

梅賽德斯-奔馳日前證實,梅賽德斯-奔馳集團股份公司董事會主席康林松將隨朔爾茨一同訪華;寶馬集團董事長齊普策可能也會隨團訪華。大衆集團的高層也將隨團訪華。據瞭解,“BBA”(即奔馳、寶馬、奧迪的統稱)中的奧迪便屬於大衆集團。

梅賽德斯-奔馳集團股份公司董事會主席康林松

據報道,目前德國傳統的“王牌”汽車產業在華銷量下降。數據顯示,多家德國高端汽車製造企業今年在華第一季度銷量大幅下滑,其中奔馳下滑幅度超過10%,達到12%;寶馬下滑幅度爲3.8%。

總部位於紐約的智庫“榮鼎諮詢”在最近的一份報告中稱,德國汽車行業面臨着中國競爭對手的激烈競爭,德國企業在中國的市場份額自2018年以來下降了4%。報告指出,損失份額主要源於大衆集團的在華汽車銷量減少。

大衆汽車集團首席執行官奧利弗·布魯姆

大衆汽車集團首席執行官奧利弗·布魯姆4月7日在接受德國媒體採訪時坦言,在中國電動汽車領域,大衆汽車“目前無法保持領先地位”。

另據環球網報道,這家德國汽車製造商正努力擴大其在中國的市場範圍,以吸引中低檔電動汽車市場的消費者,目前其產品的定價要高於許多中國純電動汽車競爭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