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一鍋咕嚕咕嚕的關東煮 整個人都融化了!

相較於熱鬧喧騰的火鍋,關東煮簡單樸素得多。在冬夜裡裹緊大衣,鑽進街旁小店,獨自一人,或是約二三好友,都能吃得清淡妥帖,身心俱暖。

上海好吃的日料雖多,但比起刺身、燒鳥壽喜燒……專營關東煮(或者說能把關東煮做好)的店家卻不多見。

本鵝今天就要去找一碗關東煮,能讓你擁有五郎同款OS:“就是這碗,整個人都融化了!”

1 | 好吃的關東煮不便利

你可能會說,關東煮嗎?我們公司樓下24小時不打烊的便利店就有啊!

但是一碗好的關東煮,和便利店收銀臺旁、鐵格子鍋裡那一串串,真是有天壤之別的。

出汁

日料中的“出汁”,相當於我們說的高湯,好味道之魂也。

關東煮的出汁應該淡雅溫和,不帶侵略性,才能讓每一樣煮物都保留自身風味,而不是一味“濃香鹹”。

製作出汁的原料,像日本拉麪一樣,不同地區有不同版本。用日本朋友的話來說:“去日本人家裡吃一碗關東煮,就知道主人的家鄉在哪裡。”

△ 日本各地出汁方式@圖片來自網絡

不同地區會根據當地風物,來製作屬於家鄉的出汁。關東地區常用木魚花昆布,關西則喜歡用牛、雞來搭配昆布,到了北海道,會用魚乾、貝類搭配昆布。我們這次試吃的關東煮裡,出汁多是用昆布和木魚花。

2回頂部

煮物

吃關東煮,我喜歡坐在咕嘟咕嘟冒熱氣的檔口

△ 嶽Gaku正對關東煮的吧檯

師傅照料着每個小格子中的食物:玉色的蘿蔔、茶色的雞蛋、翠綠的白菜卷、芝麻色的魔芋塊、吸飽了湯汁豆腐、炸成金黃色的牛蒡……對我來說,是無比享受的前戲(對有選擇障礙的人來說,maybe是一記靈魂拷問!)

講究的店家會花7~8個小時來熬一鍋關東煮,火候控制在80~90℃之間,不能煮沸。期間在不同時段,放入不同煮物。

“每樣食物都需要盡情發揮出自己的味道,再放在一起,創造一種和諧的整體風味。”

要達到這種效果,每一樣食材都要經過耐心的“預處理”,才能以最佳狀態融入大集體中。

這也是許多店只在夜間供應關東煮(而非24小時可售)的主要原因。

蘸醬

蘸醬雖是配角,戲也可以很足。

高木直子在《不靠譜的飯菜》裡提到,在她的家鄉三重縣,關東煮的蘸醬是用味噌+糖+味醂煮出來的;而令五郎“融化”的靜岡關東煮,撒的是鬆脆的海苔鰹魚粉。

3回頂部

2 | 好吃的關東煮在哪裡?

大和屋(原喜都乃)

出汁最用心

如今開在古北國際財富中心B1層的大和屋,前世是消失的古羊路上最早的日料店之一“喜都乃”。

點好單,一鉢涼菜先打打牙祭。

幾分鐘後,銅鍋上桌,五色俱全:除了八樣煮物,還附送了青菜、西蘭花番茄,讓人眼前一亮。

先嚐一口出汁,不錯!連喝幾口舌頭也不會發麻。再喝下去,有蔬菜的清甜,問過專門掌管關東煮的日本師傅,才知道秘訣是番茄。

這鍋出汁用昆布和木魚花打底,加入日本甜酒(味醂)和淡口醬油調味,其餘的風味,則來自8小時熬煮過程中,陸續加入的二十幾種食材,以及,一顆發育良好的大番茄。

因爲各色食材預處理到位,放入時間也恰當,這鍋出汁真的做到了淡雅鮮甜

蘸料給了三種:黃芥末柚子胡椒和田樂味噌,柚子胡椒是亮點,清新中帶着辛辣,但吃到最後發現三種打混了一起蘸,也很不錯。

煮物可單點,也可以選擇三種(40元)、五種(60元)、八種盛(88元)。後者由日本師傅選配,可提前告知“不吃什麼”和“一定要吃什麼”。

蘿蔔、芋頭、玉米,幾樣根莖類都煮到入味,鮮得自然——蘿蔔尤其好吃!雞蛋和魔芋是標配,自不必說。

4回頂部

特別推薦自制炸牛蒡,牛蒡預煮晾乾後,裹上自制的魚漿和魷魚漿,先炸再煮。一口咬下去,柔韌魚漿和脆落牛蒡交替登場,很是有趣。

炸厚豆腐的空氣感剛好,金黃酥薄的豆皮吸足湯汁,一口咬下,超級治癒。

牛筋是單獨煮的,一份大概四五根,煮之前凍成剔透的一整塊,煮好後,膠質便融化在湯裡。

遵循“旬料理”的精神,冬天還能點到好吃的芋頭、冬筍,夏天據說冬筍會被換成福建的綠竹筍。

吃得開心起來,學小丸子的手法吃大根……

推薦理由:出汁真的很棒!新店很乾淨,服務也很親切。

地點虹橋路1452號B1夾層04室

價格:僅關東煮,50-90元

嶽Gaku日本料理

氣氛好到不行

紅燈籠是嶽Gaku的標誌,十足日式風情。這裡有很多隱秘的榻榻米包間,但吃關東煮,最佳位置在檔口對面的吧檯。

這吧檯在冬天裡有奇效——坐下還沒開吃,就先熱血起來。

鍋端上來,第一印象:すごい!(好厲害)蘿蔔是站着的誒。

哈哈哈,驕傲的四天煮蘿蔔,是嶽Gaku站直了不趴下的招牌。預處理的料理精神在這根蘿蔔身上一覽無餘:

5回頂部

整根白蘿蔔先手工去皮,再削去直角,讓邊緣變得柔和,以免燉煮過久開裂變形。沖洗去味後,需單獨預煮,去除辛辣的衝撞味道,再融入大鍋慢慢熬製,煮好後放置一晚才能供應(關東煮經過一次冷卻後再煮開會更入味)。

因爲費工費時,蘿蔔每天限量供應,也常常早早估清。若有幸點到,請親自享受手俎大根的快感!

至於出汁,初嘗那次非常清淡,同行的日本朋友說這正是家常味道。但第二次再去,又變得比較鹹了,似乎出品不太統一。如果大家去吃,記得替本鵝破案。

三種蘸料蠻有創意,除了常見的黃芥末,還配了辣椒醬和南薑末!辣椒醬很過癮,配什麼都合適,南姜炸得很香但偏鹹,蘸上一點就好。

△從左到右依次是:南薑末、辣椒醬、黃芥末

除了好吃的蘿蔔,讓本鵝印象深刻的還有白菜卷。

白菜葉軟而不爛,吸飽了湯汁,可見菜莖熨得到位,裹了上勁的豬肉糜,一顆顆吃得停不下來。

牛筋非常大塊,沒有處理到大和屋那樣入口即化,嚼勁十足也別有樂趣。搭配辣椒醬,吃完想拉住同伴的手轉圈圈!

吃到最後,還可以加一份素面,飽足感滿滿。對了,小夥伴表示,他們家的炸牛排也很好吃!

推薦理由:氣氛很好的居酒屋,蘿蔔贊!

地點:(靜安店)愚園路108號3樓;(古北店)虹橋路1452號古北大廈B座4樓

價格:僅關東煮,80-100元

* * *

前兩家穩坐王位的滬上關東煮老店,從出汁到煮物都算經典版本,那麼,上海還能吃到其他口味的關東煮嗎?

不死心的鵝,又多探了幾家店,結果卻不盡如人意。

6回頂部

3 | 不用心,做不好關東煮

炸串串東

古羊路上的炸串串東,曾是日料愛好者的深夜食堂。

如今,這頂關西風十足的夜宵棚,暴走到了虹梅路的一座創意園區裡。

走進園區,看見久違的紅帳篷,心裡不禁感慨:一個人想吃關東煮的時候,更應該來這種地方纔對啊!

滿心期待地點了一份,可是出汁真的太!鹹!了!感覺師傅一定是忙於炸串,根本沒空照顧那鍋湯,每一樣煮物,也都鹹到發齁。

棄!吃串就好。

地點:虹梅路3911弄4號一樓(虹梅3911號院內)

價格:僅關東煮,50-80元

另外,我們也去嚐了萬藏本店看板ない等幾家不主打關東煮的日料店。店家本身各有所長,但單論關東煮都不夠精益求精。比如說,出汁熬得渾濁,很有可能是爲了提味,加入了多餘調味品。

如果湯中有濃重甚至略帶辛辣的蘿蔔味,則說明店家偷懶,沒有預先煮過一遍去味。我們甚至還吃到邊緣沒有削圓,煮到開裂而中心卻還生辣的蘿蔔……

說到底,一碗平凡到家常的關東煮,要做得好吃,惟用心而已。

一枚彩蛋

說到關東煮裡該放什麼,日本朋友又說:“這可能會是家庭矛盾的根源哦。”

還記得日劇《多謝款待》裡,來自關東的女豬腳吃到章魚時的表情嗎? 不亞於我國北方人民吃到肉餡兒湯圓時的表情吧?

△ 圖片來自日劇《多謝款待》

日本一家制作煮物的公司,還曾在官網發起關東煮人氣煮物的投票,排在Top3的冠亞季軍,分別是:蘿蔔、雞蛋、魔芋。第4~15名分別是:日式福袋、炸厚豆腐、炸魚餅、油炸豆腐、魚肉山芋餅、海帶、土豆、魔芋絲、魚竹輪、牛筋、牛蒡卷和魚圓

我猜,小丸子一定有投票給她最愛的雞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