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汽車股權解凍:日本三菱撤資、福州交投接棒

經濟觀察網 記者 高飛昌 困擾東南汽車多年的“糾結”股權關係終於出現了鬆動。5月1日,經濟觀察網記者從啓信企業信息平臺看到,東南(福建)汽車工業有限公司(簡稱東南汽車)發生股權變更:原持股25%的股東日本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會社(簡稱三菱汽車或日本三菱)退出,由新股東福州交通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簡稱福州交投)接棒。原股東福汽集團、華威股份有限公司(英屬維爾京羣島)(簡稱華威股份)分別保持50%、25%股比不變。

日資撤離了,臺資還在。”福汽集團一位高層向記者確認。據記者瞭解,華威股份即臺灣裕隆汽車下屬的中華汽車。此次新增的股東福州交投由福州市國資委100%持股。福汽集團則由福建省國資委100%持股。這意味着,經過此次股權變動,東南汽車股權從原來的中資(福建省國資)、日資、臺資三方50:25:25的結構,變成了福建省國資、福州市國資、臺資三方50:25:25的結構。福建省國資和福州市國資省市兩級國資合計持股75%,在東南汽車中掌握了絕對的話語權

公開資料顯示,東南汽車成立於1995年,最初是由福汽集團和華威股份各持股50%成立的“閩臺合資”企業。到2006年,華威股份將其持有的50%股權轉讓給日本三菱,從而形成了三方股權制衡的“三角關係”。而這一頗爲糾結的三方股權結構被認爲是東南汽車長期難以理順發展道路的重要掣肘。此次股權新變動,將對東南汽車意義深遠。

回顧東南汽車過去的發展,在三菱入股前後一段時間,東南汽車藉助三菱的技術導入有了一段快速發展期,形成東南汽車、東南三菱雙品牌的發展格局。當時三菱導入的車型包括戈藍、蘭瑟、翼神君閣、風迪思等,而東南汽車基於三菱車型自主開發了菱帥菱紳菱利、菱悅、菱致、菱仕等車型。銷量數據顯示,2013年東南汽車雙品牌銷量超過11.6萬輛,達到一個階段性頂點

不過,由於僅佔25%的股權,三菱汽車對東南汽車的投入熱情逐漸冷卻,雖然其曾有意提升在東南汽車的股比,但均告失敗。而後三菱在中國市場尋找新出路,找到了新的合作伙伴廣汽集團,三菱與廣汽集團在2012年正式敲定成立50:50廣汽三菱合資公司的合資協議。靠上了廣汽集團後,三菱將其發展重心放到了廣汽三菱一邊,而對東南汽車的技術和車型輸入進入“冰凍期”。自2013年最後一款車風迪思上市後,東南汽車再未得到任何一款三菱新車型

此後,東南汽車只好一邊靠着三菱改款車型度日,一邊走上自主研發的道路,發展東南自主品牌。隨着DX5、DX7、DX3、轎車A5翼舞等自主開發車型上市,加上自主SUV熱潮興起,東南汽車在2017年實現銷售15萬輛的成績,再次到了一個階段性高點。然而,從2018年起至今,東南汽車又陷入了低迷,2020年其銷量僅1.46萬輛。據悉,爲了提振市場,東南汽車已規劃了中大型SUV車型DX9、N系SUV和A系轎車等新品,欲重新刺激市場。

站在三菱汽車的角度,其進入中國市場已經多年,但發展難言順利。早年三菱靠着銷售發動機的模式在中國市場如魚得水,更是憑藉與廣汽長豐哈飛汽車、東南汽車、北京吉普等多家企業合作以及進口的方式,在2003年就達到了整車銷量14.5萬輛的驕人業績,遠遠勝過同時期的豐田本田、日產等車企。但如今,三菱在中國市場的體量,僅能列入“日系四小車企”(馬自達、鈴木、三菱、斯巴魯當中。目前三菱在華銷量主要來自廣汽三菱,2020年該企業總銷量7.5萬輛,也急需提振。

事實上,因近年來中國汽車市場進入存量競爭時代,許多邊緣小品牌均陷入發展困境。日系車企中的鈴木汽車已徹底退出中國市場。而馬自達、三菱也開始面對新形勢重新調整其在中國市場的佈局。4月初,業內傳出馬自達計劃解散一汽馬自達,將中國市場業務全部併入長安馬自達的消息。而三菱從東南汽車撤資的動作也如出一轍,未來三菱將聚焦資源更多地投向廣汽三菱。

對東南汽車來說,日本三菱退出是一個重要信號。東南汽車藉此初步理順了股權關係,迎來了新的投資者,也一定程度能爲其渡過當前的難關提供新的動力。“實際上整個福汽集團都在一個調整期,去年新龍馬汽車完成股權重組,現在東南汽車也在這樣做。”上述福汽集團人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