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專訪/Facebook社羣守則全面公開 邁向透明化

Facebook亞太區Public Policy Manager for Content的Simon Harari。(圖/黃慧雯攝)

Facebook今日在網站首度全面公開「社羣守則」(community standards),此前所未有之舉,讓全球各地的媒體爭相報導。究竟Facebook爲何選擇在此時此刻公開完整的社羣守則,這些嚴格、鉅細彌遺的社羣守則又是如何制定與修改,現任Facebook亞太區Public Policy Manager for Content的Simon Harari以及Facebook香港臺灣公共政策總監陳澍(George Chen),今日接受了《中時新聞網》專訪,公開了社羣守則個中秘密

Facebook今日選擇在官網上完整公開了內容審查人員所遵循的社羣守則,也讓過去曾經有貼文被刪、粉絲團被停權的人,能終於理解到當初被禁止的原因。對於社羣守則完整公開的時間點,Simon Harari特別指出,此時間點與最近Facebook面臨的一系列挑戰並沒有特殊的關係。早在今日公開完整的社羣守則之前,Facebook內部的內容審查人員早已遵循這一套社羣守則來審查貼文已久。今日公開的內容,並不是突然產生的,而是早已存在。從Facebook創立開始,社羣守則就已制定並規範使用者的貼文如何被審閱的規範。

Simon指出,社羣守則會與時俱進的修改,具體來說每個月都會有好幾次微幅的修改。而在導入每一個修改之後,都會視修改幅度影響程度招聚內部團隊(可能超過百人,或規模更大)來進行審視與試行,最終纔會真正對外釋出與公開。例如,爲響應全球的 #MeToo運動,目前Facebook的社羣準則開放性侵害受害者平臺上分享個人經歷,在過去這一部分也是受到社羣守則規範,無法在平臺中自由分享。

即便Facebook的社羣守則不斷的在漸進修改,Simon Harari強調,Facebook原本就是一個爲社羣而生,期待每個人都能夠在當中與社羣擁有更多連結的平臺。社羣守則最基本設立的原則有三,第一是爲確保使用者的安全;第二則是能讓每個人都擁有言論自由;第三,則是平等價值。若社羣守則有任何的修改,都不會違反此三個基本原則。

今日,Facebook公開的完整社羣守則洋洋灑灑,針對恐怖主義仇恨言論、兒童安全等層面,不僅相相當詳細的說明了爲何Facebook要針對特定主題進行內容的規範,也寫明瞭貼文的內容不得涉及的確切內容,得以讓全球20億的使用者都知道如何遵循Facebook社羣守則。Facebook在官網中指出,他們期待每個人都能在帶有責任前提下在Facebook當中發文,看似嚴肅,但是很認真地強調了Facebook是一個由20億網友共同組成的共享平臺,每一個人的發文都以應被重視,也理應符合這社羣平臺所推崇的最高價值,並且帶着自我審視的態度貢獻。可以看得出Facebook爲打造一份完整社羣守則的背後所作出的努力,以及他們爲了維護平臺的健康生態而堅持的堅定立場

即便按照不同議題規範了詳盡的社羣守則,Facebook也坦承因爲審查過程中涉及機器審查、人力審查,因此避免不了出錯。因此Facebook在今日也首度宣佈將會提供「貼文」申訴機制,這是前所未有的政策,細節如何,待下一篇專訪內容爲讀者詳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