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成年人,正在被偏見綁架

現在的女孩子,太難了。

不趕在衝浪第一線,可能都不知道自己早就被貼上“綠茶標籤

穿漂亮短裙出門,綠茶;

朋友圈曬自拍,綠茶;

男生一起“哈哈哈”,綠茶……

現在,就連和異性一起打籃球時沒扎頭髮,都能被列入年度綠茶行爲。

不扎頭髮 = 心思不純 = 想勾引別人男友,有這樣想法的人還不在少數。

覺得有些好笑。

2020年了,我們在生活中還是沒能學會不帶偏見地看世界

總要靠細節上的“蛛絲馬跡”,輕易地給出自己的判定:

“男生化妝,也太娘了吧!”

“混飯圈的人真的有腦子嗎?”

“原來是女司機啊,難怪……”

“楊X萍那麼成功有什麼用,沒有孩子人生還是不完整。”

……

偏見,像潮水一樣裹住每個人。

前幾日,本站新聞和紅書一起發起徵集,想聽見那些真實存在的關於“偏見”的故事,探討該如何對抗它。

今天,《我們》帶來了答案。

@百香瑪德琳

“胸大無腦。”

這句話從中學時代一直伴隨我到現在。

@周琪CJ

“你一個男生,怎麼還怕黑呢”

“你一個男生,怎麼還恐高啊?”

“你一個男生,怎麼還怕蟑螂?”

“你一個男生,電燈泡都不會換?”

抱歉,沒活成超人+貝爺樣子是我的錯。

除了會飛之外,我就該把這倆人能幹的事兒全對付了

@a九命一心

我看過最無語的一條評論是,雙十一各位男士又要大出血了,敗家娘們又開始了。

每當有人說“女性東西,喜歡給全家買”,就有人反駁還不是花的男人的錢。

合着女性都沒有掙錢,全靠男人養着呢。

@趙芝

“女生哪懂足球啊?”

“學生怎麼還化妝?”

“別和女博士談戀愛。”

我是個在讀女博士,很喜歡足球。

@Tina

多大了還不結婚?

還不生娃?

……

這麼喜歡多管閒事,你是亞里士多德的妹妹珍妮碼士多麼?

@怎麼辦呢

之前追求一個女孩,彼此很聊得來,一起出去玩時也很愉快。

但某天之後,她突然開始對我冷淡起來,後來乾脆消息也不回。

旁敲側擊地去問了她室友,才知道她無意中發現我其實是山東人,覺得山東人都很“大男子主義”,於是我就進了“社交黑名單”。

我又做錯了什麼呢?

@花兒

放棄公務員的工作跑去創業時,最常聽到的話就是“女孩子還是穩定一點好”。

現在我的畫室已經開到了第三家。

只想對那些盯着別人的人生指指點點的人說——

顧好自己,少管別人。

@偉

在南方讀大學,夏天太陽很曬,我有時會打傘。

幾乎每一次都會被同學嘲笑不爺們。

“你一男的打什麼傘,也太娘了吧。”

他們說。

@vivi呀

河南人。

不偷井蓋不偷井蓋不偷井蓋。

重要的事說三遍。

@家裡有隻熊

我是武漢的,這裡有熱辣的夏天,和督促行人文明過馬路的、嗓門極大的大爺大媽

某天下班,十字路口等紅燈。

我熱得來回踱步,心裡滿是燥火。

這時背後的大媽叫了我一聲:“誒,小夥子!”

我沒理,心想我只是來回走而已,並不是要闖紅燈,您看準了再教育好麼?

大媽又叫了第二聲、第三聲。

我不耐煩了,回過頭,不滿的話都到嘴邊了。

結果,我看到大媽指着用傘搭置的簡易涼亭,說:小夥子,天氣這麼熱,過來乘乘涼啊。

那一刻,我羞得無地自容。

@去冰無糖

最近我升職了。

鬼知道我有多少次在衛生間聽到不同的人在“那麼年輕,長得又不錯……”

她們欲言又止,我卻知道話裡的意味深長。

無非是有背景、潛規則、太年輕擔不了大任這一類的猜測罷了。

一起升職的男同事卻得到了大家“實至名歸”等等的誇獎。

憑什麼?

@kevin

初中不小心忘記值日,班長替我背鍋做完了。

班主任事後問起來,首先問我了一句:你是獨生子女吧。

我愣了幾秒,不知道他爲什麼問這個,然後回他:是。

“怪不得呢……”

@是風動

跟現在的室友隱瞞了自己單親家庭的身份,只是爲了不想讓他們把我的個人缺點全歸因於單親家庭的標籤上。

上了大學後才真的感覺到,我們單親家庭的孩子會被區別對待

@emma-

飯圈女孩,不是怪物。

不是所有人都會拿生活費打投、沒理智地罵人。

打着愛豆名義到處挑事的,我們粉絲自己也嫌丟人。

@越前檸檬

沒走過人家的路,就別輕易指教。

最開始決定換專業時候,沒人看好我。

身邊的人都不理解我爲什麼要放棄教育專業,去“不適合女孩”的土木工程專業。

一年過去,現在的我在認真爲未來做規劃,每天都過得充實無比。

很多時候人們對某個行業的偏見只是源於不瞭解。

可你不去嘗試,就永遠不會知道那條路並不像他們說的那麼難走。

我知道不可能讓所有人都認可我的選擇,但這是我的生活。

我只想用忠於自己的方式過好它。

@煌煌

我們市有條教育鄙視鏈。

如果不是在那幾個“好學校”讀書,就會被認爲成績差、人笨、素質低。

高中那會兒我因爲家裡變動,從普通中學轉到了某個“好學校”。

現在我都記得有些同學像看土包子一樣看我的眼神。

那個時候我努力融入卻一次又一次被排斥,真的受傷很深。

@小熊貓

我從小就胖,別人給我起的外號,都跟“胖”有關。

他們可能總覺得胖子都是暴飲暴食還不運動造成的。

但我是因爲小時候身體不好,吃了帶有激素的藥,才變成這個樣子。

每次在外面被喊外號的時候,心裡總會很難受。

想讓他們別那麼叫我,但誰會在意呢?

@咕咕黛

剛去研究所工作的時候,一次因爲大意在計算上出了點錯。

當天爲了彌補過失忙到了很晚。

當我終於鬆了一口氣準備回家時,沒想到連實驗室的門都沒出,就聽到隔壁兩位師兄在談論——

“導師怎麼能招女的來做這種工作呢……真的不適合……”

@大概是傻了吧

我從小就比較內向,也不是不善於社交,就是能不見人就儘量不去見人,可以的話,我寧願一個人呆在家裡安安靜靜看書。

但我媽堅持認爲男生就應該要入世會social,所以必須要把我給培養成“男孩的樣子”。

她會在親戚朋友婚宴壽宴前把我推薦過去當小主持人,不顧我的緊張,更不知道我因爲必須要在一羣人面前發言而恐慌到失眠……

現在我長大了,如她所願變成了一個“外向”的人,但心裡總是沒有安全感

等我以後有了孩子,不管內向還是外向,我都想以沒有偏見的方法去撫養她/他。

@堅持的小木匠

每次我說喜歡木工,都會被嘲笑一下。

“居然還有人喜歡木工?你真的是90後嗎?”

但我堅持了好幾年,每天做完家務,就會練完木雕。

有時候會在小紅書上po一些照片。

幸運的是我找到了很多和我一樣,喜愛木工的年輕人。

我們不是異類,望周知

在與社會接觸的過程中,我們都不可避免地被告知“你應該這樣”,彷彿人生,只有非常有限的標準答案

但其實,每個個體都獨一無二。

我們都有拒絕“被審視”,忠於真實自己的權利。

小紅書用戶@其寺Mar 曾在社區分享自己的故事:

因爲臉上雀斑,她一直是別人口中的“醜女孩”。

“你的臉有沒有洗乾淨?”

“爲什麼你小小年紀,臉上就長這些東西?”

類似的話成了她心裡的刺,好在她最終走了出來。

如今的她,可以自然地把這段經歷說給社區的更多女孩聽,讓她們明白,每個女孩都可以打破偏見,自在地生活。

@鉗鉗媽阿曼達呀 也提到,當媽媽不意味着你就老了、就醜了,就沒有追求美的自由了。

有了孩子之後,還是可以享受快樂,保持性感,還是能有夢想,爲自己而活。

在小紅書的社區裡,你還可以看到很多類似的故事。

生活往往並不完美,但我們可以忠於自己,忠於自己相信的、期待的、熱愛的。

不必迎合他人的目光,失去自己的色彩,而是勇敢地表達自我,活出喜歡的模樣。

正如這支片子所表達的,我們不必等待一個毫無偏見的世界。

我們,可以將自己活成想要的樣子。

設限

不後退

不怕光芒耀眼

我們可以

我們一起

去創造一個我們想要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