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寧路、逢源大街-荔灣湖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規劃公示

歷史街區內禁大拆大建

昨日,位於廣州西關的兩大歷史文化街區——恩寧路歷史文化街區、逢源大街-荔灣湖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規劃開始進行公示,其中明確提出,歷史街區內進行建設活動時禁止大規模拆除建設,應當堅持小規模漸進式的更新模式。規劃還將街區內的文物、歷史建築傳統風貌建築、騎樓街、麻石街巷、歷史水系古樹名木等全部納入保護範圍,力求保持和恢復街區的傳統格局歷史風貌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杜娟

廣州共有26片歷史文化街區,其中不少分佈在西關,除了本次進行公示的恩寧路歷史文化街區和逢源大街-荔灣湖公園歷史文化街區外,還有上下九-第十甫歷史文化街區、昌華大街歷史文化街區、多寶路歷史文化街區、寶華路歷史文化街區等。按照國家和《廣州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的要求,每片歷史文化街區都要編制專門的保護規劃。

根據公示,恩寧路歷史文化街區規劃範圍南至逢慶西約土德二巷,經蓬萊路(含東南側沿街建築)至蓬萊正街、和平西路,北至荔灣涌(大地涌),西至昌華涌東至寶華路、大同路。保護範圍面積16.03公頃,其中核心保護範圍面積5.38公頃,主要沿恩寧路騎樓街兩側,包括永慶和逢慶片區;建築控制地帶面積10.65公頃,主要包括恩寧涌南側的粵劇博物館、大地新街、十六甫西街、逢慶二約、蓬萊正街、十二甫新街的區域。

逢源大街-荔灣湖歷史文化街區規劃範圍南至三連直街北至泮文塔,西至上支涌,東至龍津西路,包括逢源大街與荔灣湖兩部分。保護範圍面積51.93公頃,其中核心保護範圍面積32.76公頃,包含荔灣湖公園、西關大屋社區、荔枝灣涌、龍津西路騎樓街等;建設控制地帶面積19.17公頃,包括泮塘五約社區、泮塘三約沿龍津西路一側建築、逢源北路社區、逢源中路社區、龍津西路騎樓街東側等。

保護什麼?

騎樓街、麻石街巷、歷史水系、古樹名木均在保護範圍

納入保護的要素類型非常豐富,既有物質性要素、也有非物質性要素;保護規劃注重整個歷史文化街區傳統格局和歷史風貌的延續和恢復,將騎樓街、麻石街巷、歷史水系、古樹名木等均列入保護範圍。

恩寧路

李小龍祖居、八和會館等區級文物保護單位2處,區級登記保護文物5處,歷史建築線索7處,傳統風貌建築(含線索)35處;此外,還有恩寧路騎樓街的尺度、走向、建築風貌,十六西二巷、等傳統街巷格局,麻石街巷、牌坊等。從保護規劃圖中看到,納入保護的傳統街巷主要是恩寧路和蓬萊路附近街巷,麻石街巷則有17條之多。

非物質保護要素則包括:粵劇、詠春拳、西關打銅工藝等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及詹天佑、李小龍名人事蹟。

逢源大街-荔灣湖

不可移動文物16處、歷史建築(含線索)5處、傳統風貌建築(含線索)14處、騎樓街220米、傳統街巷372米、推薦傳統街巷2496米、歷史水系2片、古樹名木4棵、大型喬木20棵、門樓坊門1座、石碑4座、石雕1對、墓葬1座以及古橋1座。

逢源大街-荔灣湖歷史文化街區內的非物質保護要素更加豐富,包括了北帝誕、春節、清明節、端午節(扒龍舟)、乞巧節、西關婚俗等傳統節慶與民俗;牙雕、玉雕、木雕、廣繡、廣彩、廣藤、民俗雕塑、剪紙、剪影、打銅等傳統手工藝;南音(粵劇)、廣東音樂、八音鑼鼓、龍舟說唱、西關舞獅木偶劇等民間藝術;泮溪酒家傳統老字號;小畫舫齋、陳廉伯故居陳廉仲故居、蔣光鼐故居等名人歷史故事。

如何保護?禁止大規模拆建?新建建築高度控制在12米以下

歷史文化街區將如何保護?根據保護規劃,在覈心保護範圍內,文保單位、歷史建築、傳統風貌建築嚴格按照相關法律法規要求進行保護和修繕。除建築必要基礎設施公益性公共服務設施外,不得進行新建、擴建活動。新建、擴建必要基礎設施和公益性服務設施的,建築高度應控制在12米以下,且同時應滿足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規劃對其周邊建築高度的要求,以及重要傳統街巷兩側、城市視廊等對建築高度的要求,在體量色彩材質等方面應與街區歷史風貌相協調。

進行改建、修繕和危房原址重建活動的,不得增加具有合法產權的原有房屋的建築高度,在體量、色彩、材質等方面應與街區歷史風貌相協調,不得改變街區傳統格局和歷史風貌。原址重建的騎樓建築,其層數檐口高度應與相鄰騎樓建築相協調。建設控制地帶內進行新建和擴建活動的,建築高度應控制在18米以下,在體量、彩色、材質等應與街區歷史風貌相協調,不得破壞街區傳統格局和風貌特色。進行建設活動時禁止大規模拆除建設,應當堅持小規模漸進式的更新模式。在保護歷史遺存的前提下,必要時適當增加支路網密度。

值得關注的是,保護規劃強調要進行“小規模漸進性的更新”,無論是恩寧路街區還是逢源大街-荔灣湖街區目前都在進行微改造的試點。永慶坊項目是廣州歷史文化街區微改造的一個試點,以“政府主導、企業承辦、居民參與”的形式實施修繕維護,採用BOT模式,通過公開招商引入萬科集團建設及運營此項目,並給予其15年經營權,期滿後交回給政府。經過一年的改造,原先破舊的永慶大街已經變了樣,項目的招租率已經超過87%,週末和節假日的人流量估計有3000~5000人左右,人氣漸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