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助高危害機具作業安全 勞安所運用AI影像辨識技術

當前創新科技與關鍵技術,例如人工智慧(AI)及影像辨識等在各領域之應用正蓬勃發展,勞動部勞動及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爲協助改善目前傳統危害機具作業職災比率運用影像辨識技術導入衝壓機械作業,研析操作人員即時作業之影像,並深入探討作業中人員動作安全性,提升傳統機具操作的安全防護措施

依據2019年勞動檢查統計年報製造業勞工發生職災類型多爲被夾卷、被切割及擦傷等、約佔40%,這些職業傷害類型有3成是動力機械(例如:傳統衝壓機械)所造成,爲協助提升這類機具之作業安全,勞安所近年運用影像辨識分析技術,研析現場衝壓機操作人員作業的影像資料,透過畫面的平滑化處理、動作貼標及靜止影像骨架去噪等技術,以及(一)作業過程人體關節標定座標擷取及時序圖建置;(二)利用區域選定、影像平滑及影像去噪等處理技術,提升運算效率及畫面可辨識性;(三)動作標準化建立及符合性分析等三階段過程,將個別作業動作加以「數據化」及「可視化」,完成機器學習訓練與操作動作辨識模型,當作業人員操作有不安全動作時,辨識系統可適時發出警示,提醒操作與管理人員注意,以避免作業中的可能意外事故。 本研究成果除可輔助現有安全防護措施外,業者也可利用影像分析結果,提供人員教育訓練或安全宣導教材,另一方面也可作爲評估廠內較佳生產操作模式人力資源分配的依據,對整廠資源作更有效的運用,除提升產業安全外亦可強化生產效能。本開發成果的相關研究報告後續將公告於勞安網站(www.ilosh.gov.tw)或電話(02-2660-7600)洽詢勞安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