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通:5G如何連接美好未來

“5G將有力地推動工業聯網、車聯網、文化創意、智慧城市、智慧醫療、交通運輸、倉儲物流及能源等多個領域發展。粗略估計,5G大約20%用在傳統的消費互聯網上,80%用在物聯網,特別是工業互聯網上。因此當前越來越多的國家在加快5G戰略實施和政策完善。5G將加速數字時代的到來。”2021年5月21日,2021高通技術與合作峰會水立方盛大開幕,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常務副理事長張曉強在峰會致辭中提出了上述看法。

從2019年6月我國5G商用牌照正式發放至今,5G已經開始滲透到人們的生活和生產領域。峰會展臺上將近300項技術,展現了5G連接帶來的美好場景。這一通用的連接平臺不僅推動着人與人的連接、人與物的連接,更推動着數字行業與傳統行業之間的新連接,以及數字世界、實體世界與虛擬世界的連接,以連接塑造美好未來。

世界移動通信標準在過去30多年時間裡,從第1代、第2代、第3代、第4代走到現在的第5代,5G即第五代通信的簡稱。手機行業也從最初的“大哥大”,到電話短信兼備,進展到上網、發圖片、音頻以及一些小視頻,傳輸速度更快,內容更加豐富的智能終端。而5G速度更快、時延更短、連接更廣的特性,讓消費者不僅享受4K/8K的超高清視頻,讓AR、VR體驗更加流暢,還實現了物與物的連接。“更快、更高、更強”,是孟樸對5G連接效應的描繪。

隨着5G在手機通訊領域的應用,很多消費者感受到了5G的“快”速度,但對於5G連接帶給世界的變化,還感觸不深。在財新“重點來了”節目中,高通中國區董事長孟樸介紹說,通信技術的開發及部署先於應用場景,5G作爲平臺技術,先行建設才能構建未來社會基礎設施,然後帶動不同的行業,“給一定的時間,5G的各種優越性慢慢就會在大家日常應用上感受到越來越多。”

連接人,創造極致體驗

在中國,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正積極擁抱5G。目前,5G手機已經佔到手機出貨量的70%以上。用戶希望隨時隨地享受數據極速、穩定的連接,也期待手機能夠帶來專業級的移動遊戲體驗和高質量畫質的影像拍攝體驗,並擁有全天的電池續航

針對用戶的這種需求,高通公司發揮自身在前沿無線連接技術和移動計算性能領域的優勢,提供系統級的解決方案,推出了驍龍移動平臺,爲每一款手機設計多達40個主件和核心繫統軟件,涵蓋連接射頻電源模塊、音頻、濾波器等各個模塊。其完整的解決方案,助力智能手機體驗的全面提升,也爲驍龍支持其他終端和應用創造了機會。5G驍龍888移動平臺,更是集5G、AI、遊戲和影像等移動技術創新於一身,助力廠商打造更具差異化的終端,爲用戶帶來更優質的移動技術賦能體驗。5月新推出的驍龍778G,進一步爲高端智能手機帶來新的技術和特性,讓下一代移動體驗惠及更廣泛的消費者。

榮耀終端有限公司是首批採用驍龍778G移動平臺的廠商,其CEO趙明在上述峰會上介紹到,榮耀一直以來堅持底層創新和前瞻性技術的投入,以開放創新的態度與全球產業鏈合作伙伴深度耦合。在榮耀的未來產品領域,將基於高通、榮耀、消費者三者之間形成密切互動,榮耀作爲橋樑把對於消費者需求的理解與高通進行深入地互動與交流,以更好地釋放CPU、GPU的潛能、提升產品的續航能力、通訊能力以及在各種極限場景與不停變換場景下的拍照和攝影能力。趙明表示,這樣的溝通和交流所產生的化學反應在給消費者帶來極致體驗的同時,也將賦能整個終端產業的共同發展。

連接萬物,賦能千行百業

4G讓全球數十億人接入移動互聯網,進入5G時代,在人與人互聯的基礎上,萬物將始終與雲互聯。這使5G成爲數字經濟的根本要素,並影響幾乎所有的行業。

機器人汽車海量數據終端,5G+AI創造出無限可能,賦能千行百業。

中國擁有數量龐大的乒乓球運動員和乒乓球愛好者,通過技術賦能幫助他們進行專業訓練,成爲一種尚待開發的市場需求。機器人公司龐勃特,結合高通公司技術,將發球和人工視覺作爲乒乓球機器人的主要功能和應用場景進行切入,用類人型機械手臂進行多球訓練中的發球工作。同時,利用高速雙目攝像頭採集運動員的回球信息,並用人工智能算法基於回球質量給出訓練方案,可以勝任喂球教練的重複、枯燥且技術含量高的工作。

汽車,則是手機之外5G應用較多的行業。在過去的二三十年,汽車行業利用各種技術實現了車內衆多電子元器件之間的互聯。隨着衆多互聯網大型企業下海造車,智能網聯汽車將在未來十幾年成爲汽車主流,出行工具將不再是汽車的唯一標籤。

孟樸表示,未來汽車的變革將集中體現在三個方面:首先,5G、C-V2X等技術將加速汽車與萬物互聯,包括車與周圍的交通參與者和雲端的連接。其次,數字座艙、車載網聯、音頻等技術正在爲消費者打造更好的駕乘體驗。再者,汽車實現智能化,包括人車的交互智能系統和車輛行駛的自動化。汽車會成爲繼個人電腦、手機之後的下一代智能終端。

“現在,汽車廠商對於5G技術的擁抱速度遠遠高於4G。”孟樸說。在4G商用初期,只有1-2家汽車廠商願意採用,而對比5G時代,2021至2023年,目前已知有超過18家汽車廠商已經發布或計劃發佈支持5G的汽車產品。

孟樸提出,隨着5G網絡部署的完善,新的5G系統升級,整個市政設施、智能手機與所有的車就有機的結合互動起來,屆時就可以真正實現安全的全自動駕駛。

峰會期間,高通還推出了專門面向工業物聯網領域而優化的高通315 5G物聯網調制解調器及射頻系統,通過千兆級連接、更低功耗和靈活性,爲零售、能源、自動化與製造、精準農業、建築、採礦和公共場所等衆多應用場景提供高性能、低功耗的物聯網解決方案,讓現場人員工作更便捷,讓企業管理更高效、運營成本更低。

期待“殺手級”應用

5G描繪出了一個美好前景,但是“殺手級“應用的缺乏以及網速讓現在的用戶“有點失望”。對此,孟樸認爲,這與5G在國內市場發佈的時間有關。4G剛在國內發佈時,全球其他一些主要市場已經部署了4-6年,系統、終端已經進入到大規模快速生產階段,因此,中國用戶對4G相對3G所表現出的應用飛躍感受特別明顯。但5G在中國的發佈時間已是世界前列,剛剛開始部署的5G相對4G規模,用戶體會到的改善並不多。

孟樸表示,每一代技術在10年的生命週期裡一直在更新,隨着5G網絡建設和個人終端應用的普及,以及5G+AI賦能千行百業,消費者會逐漸發現5G給生活工作都帶來了很多變化。

孟樸進一步舉例到,3G時代產生了微信、微博等應用,4G時代產生了抖音快手等應用,5G是個平臺型技術,作爲基礎設施先行建設後,會催生後面的各種應用,進而不斷對技術標準提出更新,又會產生更多的應用。

孟樸強調,要想達到5G最初的設計目標,需要利用所有的頻譜資源,低頻和中頻能夠實現覆蓋範圍、容量和性能的平衡,而24GHz以上的高頻毫米波支持極致的5G性能和容量,爲衆多場景和行業應用帶來下一代的無線連接體驗,爲工業互聯網等垂直領域帶來超可靠性、低時延的移動通信。

2019年,高通與中興通信攜手完成了基於智能手機的毫米波互操作性測試,2020年在信通院實驗室率先完成了基於最新5G標準測試方法的毫米波性能測試,並率先通過全部十項26GHz毫米波射頻測試。2021年5月下旬,在IMT 2020 5G推進組和中國聯通的技術指導下,高通公司又攜手多家合作伙伴,率先完成了基於大上行幀結構的5G毫米波8K視頻回傳業務演示,這爲未來衆多的需要上行大帶寬的5G應用場景提供了重要的參考價值。“採用5G毫米波技術以後,現場就可以把4K/8K的視頻直接轉出去。這從技術上能夠推動消費者和自媒體有更多的應用出來。”孟樸提出。

中科創達董事長趙鴻飛在“重點來了”節目中提出,5G是未來物聯網或者智能社會必須的基礎設施,“沒有別的選擇”,5G切片技術可以針對行業的特殊應用,特別分配一部分帶寬,5G在遠距離大量連接上的能力將滿足智慧城市、智慧工廠領域的需求。

連接世界,連接未來

5G是未來物聯網或者智能社會的基礎設施,將構成智能生活、智能工廠,乃至智慧城市、智慧社會的連接平臺。

十年以前,通信業對5G提出的願景,是在時延、峰值速率、可靠性上,至少比4G要好十倍以上,並通過萬物互聯的實現帶動各垂直領域向前飛躍。十年後的今天,在高通中國區研發負責人徐晧博士看來,5G重要的貢獻是把物理世界、數字世界和虛擬世界連接起來,並推動這三個世界更好地融合。

據徐晧介紹,從5G的第一個版本R15到R16和R17,引入了大量把5G推向垂直領域的一些應用和技術。例如5G的定位,5G對工業物聯網的支持,5G對免許可或者共享頻譜的支持,海量物聯網的支持等。徐晧透露,在R18、R19、R20三個版本以後,通信業會更多進入6G討論階段,考慮更多的有突破性的跟現在完全不一樣的技術。

在高通創投看來,當今和以後的相當長一段時間,關鍵的技術趨勢就是5G和人工智能。它們的普及和推廣,將會帶來數以十億計的萬物互聯海量數據和在網絡邊緣的全新應用,以及全新的用戶體驗。

孟樸堅信,技術創新的最終目的是改善和提升每個人的生活,推動社會的發展。技術肯定會打破傳統的工作和生活的模式,但會創造出更多更豐富多彩的智能世界,賦能更多的人,連接起全世界的人,進而讓生活變得更美好。

實現此,正如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常務副理事長張曉強所說,5G及相關產業的發展,離不開廣泛而深入的國際合作,5G不僅促進了科技交流與經貿往來,也推動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全球5G產業鏈、供應鏈和價值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