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大神進軍臺灣十年,從八大面向看臺灣的改變

記者洪聖壹臺北報導

10月5日的Google非常的忙碌,在美國舊金山漁人碼頭這個風光明媚的地方,大談人工智慧、平臺硬體的結合,推出手機、無線WiFi連接器、Google Home 等裝置,緊接着在臺灣,Google 恰巧成立十週年,再進行回顧的過程當中,Google 臺灣分別從搜尋、Android、Chrome、影音說明各項服務改變臺灣生態的歷程。

Google 臺灣於 2006 年選在臺北 101 成立,同時宣佈推出 Google Maps,2007 推出YouTube,2008 年攜手推出第一支 Android 手機,2009 年推出 Google 街景服務,2010 年釋出 Android Market,2011 年成立 Chrome 研發中心,同年攜手宏碁推出首款 Chromebook,到了 2012 年 Google 在臺灣釋出專屬「Google 總統大選網站」,2013 年則是在鹿港成立了亞洲最大的資料中心,2014 年 Google 在臺成立「數位火星計劃」,至今培植超過1萬名學者,2015 年 Google Play 在臺灣已經站上世界第五大市場,而今年 Google 除了今天凌晨推出的各項硬體裝置之外,其在臺灣所開通的 FASTER 海底光纖電纜,已經讓臺灣成爲國際通訊樞紐。

回顧 Google 臺灣過往十年,Google 臺灣第一位員工,也是 Google 臺灣董事總經理簡立峰表示,Google 臺灣在過去十年之間,包括聯發科、HTC 都是 Google 臺灣一路走來支持臺灣市場的好夥伴全世界第一支 Android 手機由 HTC 推出,在臺灣;第一臺 Chromebook 電腦由宏碁推出,也是在臺灣,這十年來,Google 臺灣陸續成立業務團隊、研發中心、亞洲最大的資料中心,從地圖面積看臺灣,雖然很小,卻已經與國際接軌,臺灣廠商也從中在舞臺當中嶄露頭角。

緊接着 Google 臺灣分別就搜尋、Android 平臺、Chrome 平臺、Google Play 生態系、YouTube 影音平臺Google Maps 地圖服務等服務進度,做了最新的說明。

*搜尋:

談到 Google ,首先想到的就是搜尋引擎,Google 臺灣總經理陳俊延表示,目前全球已經有超過 30 億的網路使用人口、每月使用搜尋超過 1000 億次、超過 50% 搜尋量來自智慧型手機。

Google 臺灣資深業務總監曾敏惠進一步指出,搜尋現在已經成爲每人日常生活當中不可或缺的習慣,不管是早上起牀、上班、通勤、聚餐、購物還是睡前,無時無刻都在每個平臺使用 Google Search,這些行爲其實已經進入人們的潛意識當中,而這些行爲也更進一步成爲這十年來傳統商家轉型的關鍵,不管是透過 Search、YouTube 影音,跨平臺應用,都成爲商家曝光的最大商機。

曾敏惠表示,Google 在 2000 年推出關鍵字服務,現在透過機器學習,每個商家已經可以透過大數據,瞭解用戶使用者行爲,進而投放合適的廣告,讓用戶獲得更適切的訊息,而不是干擾的『廣告』。

*Android:

針對目前與 iOS 二分天下的 Android 系統,目前市場上每個月有14億個 Android 活躍用戶,超過 400 家 ODM 硬體制造商、超過 4000 個 Android 行動裝置,不僅對 Apple 公司來說,臺灣廠商早已經成爲 Android 全球生態鏈當中不可或缺的夥伴。

*Chrome:

除了 Android 以外,還有 Chrome 平臺,臺灣 Chrome OS 研發基地其實是 Google 在全球的第二大研發中心,打開 Chromebook ,其實串連聯發科、廣達和碩仁寶、宏碁、華碩等廠商,讓臺灣廠商走出海外、串連國際。

至於強調快速、安全、簡單的Chrome,目前在全球已經擁有超過 10 億用戶。而根據 IDC 的資料指出, Cheombook 推出之後,已經超越蘋果公司,成爲全美第二最受歡迎的電腦平臺,每天有超過 3 萬臺,在每個上課日被學校啓用。至於改變家庭客廳生態的 Chromecast,也已經賣過超過 3000 萬支,投放點擊量超過 15 億次。

*Google Play 生態系:

今年五月 Chrombook 開始支援 Google Play,整合 Android 平臺,讓 Google Play 更加發光發熱。Google 臺灣香港行銷團隊的利啓正指出,Google Play 向來有着「Play moro、Play Better」的使命,每月吸引 10 億月活躍用戶,Google Play 在臺灣已經名列全球前五大市場,當中的應用程式已經超過 100 萬個,每個人下載平均下載 40 個應用程式,每天花 108 分鐘玩手機遊戲,其實 Google Play 已經被開發者認爲是下個十億美元的市場。

臺灣開發者也展現程式設計能力,在全世界開發能力排名第七,在亞洲僅次於中國、日本,排名第三,在數據結構資料庫、函數程式語言和演算法領域,更排名全球前五名。2015 年到 2016 年,臺灣開發者獲利明顯成長 60%,應用程式下載量也成長 28%,從中也發展像是 Tango、Cardboard 等 AR、VR 相關平臺。今年七月推出 Made in Taiwan 專區,讓應用程式與遊戲成功擁有兩倍的成長。

*YouTube:

YouTube 至今在臺灣合作伙伴已經超過16萬個,超過 10 萬用戶訂閱的 YouTube 頻道也超過 100 個,YouTube 平臺至今已經催生新興影音內容與創作,催生新一代網路紅人崛起,這些所謂的「YouTuber」,已經讓臺灣素人影音創作被全世界的人看見,有效實現獲利,像是 911 已經成爲全職、專業的演藝人員,不但改變消費者觀看行爲,更進一步改變了影音應用生態。

影音廣告也從傳統的 10 秒、15 秒、30 秒,到現在,廣告已經不限長度,消費者不喜歡的話,也可以按下「略過廣告」,充分擁有自主權。

*Google Maps、街景服務:

Google Maps 的服務在臺灣不斷更新圖資,使用者也可以提交資訊進行修正,Google 臺灣的街景服務不僅站上玉山,日前更順利『下海』,拍出澎湖綠島等海底街景,未來也將擴大街景揹包外界計劃,讓臺灣民衆可以向全球用戶分享私房景點,緊接着也將與 VR 科技結合,可望帶來更沈浸式的觀看體驗。

*Google 數位火星計劃:

因爲網路的崛起,數位人才需求直線上升,爲了解決年輕人就業問題與幫助傳統產業轉型,Google 臺灣至今已經在超過 93% 的大專院校中,幫助超過 1.5 萬名以上的學生進入數位行銷領域,當中有超過2800 名大學生取得 Google Adwords 國際認證,這些拿到 Google ADwords 的學生,有七成一畢業就找到工作,從中也可以看到企業對數位人才的渴望。

*亞洲最大資料中心在臺灣:

2013 年,Google 投注 6 億美金在臺灣彰濱工業區啓用資料中心,是 Google 全球前六座達到零廢棄物掩埋的設施,也是亞洲最大的資料中心,同時也着重社羣資助計劃。此外,Google 認爲堅實的網路基礎建設是發展 AI 人工智慧與 VR 虛擬實境等新科技根本。因此在今年,Google 投注 5 千萬美金興建海底光纖電纜臺灣延伸段,串連美國與日本。

陳俊延指出,網路科技的下一個發展重點,將是立基於機器學習爲基礎的未來科技,像是 AlphaGo、VR、AR、物聯網,都是未來科技發展重點,這些新的科技、趨勢,不僅對 Google、對臺灣產業,也帶來新的視野和機會,藉此帶出下一個十年序幕。